姓名:刘武泉

事迹:10年赴汤蹈火、完成任务3600余次的消防战士

简介:刘武泉,男,1986年生,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2001入伍以来,刘武泉先后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3600余次,救出危险群众500余人。面对火情和险情,他始终冲锋在前,成功参与处置“4.2”南通中集在建工程坍塌、山东寿光增援、“3.21”盐城响水爆炸等事故。

江苏好人榜 > 2021年 > 3月 > 正文
 

刘武泉,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安徽六安人,2001年12月入伍,2004年6月入党,本科文化,三级消防长消防救援衔,现任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

加入消防救援事业20年来,刘武泉共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3600余次,救出危险群众500余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七次,优秀士兵八次,先后九次受到上级嘉奖。先后被表彰为“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消防卫士”“全省践行授旗训词精神十大标兵”“全省模范共产党员”“南通市最美警察提名奖”和“南通市十大杰出消防卫士”等荣誉称号。

2001入伍以来,刘武泉同志坚持在岗位上发光放热,他是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各项体能、业务成绩在支队都是名列前茅,多次被总队、支队评为“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他参与研发“便携式气动破拆工具组”和“高速公路运输车”等器材装备;在火灾和救援场上,他冲锋在前、英勇顽强,先后成功参与处置各类火灾和救援;他带领指战员积极参加“江海志愿服务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义务巡诊和理发等具有消防特色的学雷锋服务活动,20年如一日照顾一墙之隔的天生港敬老院的老人们,成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标兵。

不懈科研、革新装备,争做“科技强警”时代尖兵

刘武泉所在的中队是南通市唯一一支高速公路救援专业队,承担着处置G40、G15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故,成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一个深思的课题。作为中队的科研尖兵,刘武泉不负众望,奋力打拼,全身心地扑在装备器材革新上:遇到知识上的盲区时,就连日加班加点,不言劳累地补缺;遇到技术上的难题时,就风尘仆仆,前往制造工厂,不顾疲惫地与工人师傅反复探讨最佳方案。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他起早摸黑、日夜工作、不知休息、争分夺秒地进行着高速公路专项救援器材的革新研究的身影。

熟识刘武泉的同志都知道,在他身上有一股刻苦勤奋的钻劲和勇于开拓的闯劲。记得有一天,204国道3车相撞,有人被困,接到求救信号消防车呼啸着奔向事故现场,离现场还有近1公里时,却被车流堵住,情急之中,战士们只得用肩扛、用手提着沉重的救援器材奔跑,到达现场时,事故驾驶员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家属泣不成声。事后在痛心、自责之中,刘武泉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是否可以借助公路护栏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呢?”。他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有人对他的设想和能力表示怀疑,而刘武泉咬住青山不放松,怀着创新强警的信念,构图设计、工艺制作、一次次的琢磨试验。面对无数挫折和失败,面对肩负的责任和担当,他凭着内心那股向上的力量,历经300多个日夜,汗水和心血终于浇开成功之花,他与战友共同研制出“高速公路运输车”、“便携式气动破拆工具组”等消防救援设备,大大提升了作战能力。

勤学苦练、百炼成钢,彰显“拼命三郎”精武之魂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刘武泉有着不服输的一股劲,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业务优秀的消防兵。每天清晨5点钟,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刘武泉就已经早早地起床,背上空呼,绑上沙袋,在操场上进行负重耐力训练。开展业务训练时,每一个生疏的动作成百上千遍练习,直到将动作练熟练精为止。十五米高的训练楼,凭一只钩梯,用十八秒的速度攀上去,是每个消防员必须掌握的功夫,为了把攀登的速度提高再提高,刘武泉洒下了难以计数的汗水,在攀登过程中,腿被刮开一条九厘米的大口子,钻心地疼。他抹点红药水,简单地处理之后继续练。他在这服役的十九年中每天给自己规定:每天练拉钩攀登训练楼20次。20年时间,他用钩梯爬上垂直高度累计达153.3万米,相当于爬上了173座珠穆朗玛峰。

正是由于刘武泉在训练场上的刻苦磨练,他各项体能、业务成绩均名列前茅,被支队评为了“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在单兵项目比赛中,刘武泉一举摘得支队单兵综合成绩第一,被战友们称为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

赴汤蹈火、技艺精湛,练就“两栖蛙人”全能尖兵

刘武泉同志始终牢记入伍誓言,先后参加了奥运保卫,抗雪救灾、“9.3”惠康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火灾,“4.2”南通中集在建工程坍塌等大型安保、“4.22”靖江德桥化工爆炸、“3.21”盐城响水爆炸、山东寿光抗洪抢险等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在2020年的淮河流域防汛抗洪行动中更是表现突出。入伍20年来,刘武泉共参加灭火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3600余次,处置水下救援100多起,成功救起溺水群众20余人,由于刘武泉全身黝黑,水下救援技术精湛,战友们时常称他为“黑金蛟龙”或者“两栖蛙人”。

2016年8月31日,南通市港闸区九圩港桥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女子溺水后,在湍急的水流中抱着桥墩,需要紧急救援。天生港消防中队接到警情,立即赶往现场。中队到场后侦查发现,溺水妇女死死得抱住桥墩,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紧要关头,刘武泉同志不畏艰难,主动请缨,携带救生圈和安全导向绳先后四次跳入江中展开救援。当时由于下着大雨,水位持续上涨,救援条件比较艰苦,经过20分钟的努力,在湍急的水流中成功游到营救点将溺水妇女营救到岸边。此时,刘武泉同志不顾自身疲惫的身体,迅速对妇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成功地将该妇女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圆满的完成了救援任务,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疫情期间,他参与组建疫情处置机动队,多次深入辖区校园进行消杀,为学生开学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

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彰显“竭诚为民”大爱情怀

南通市天生港敬老院与中队只有一墙之隔,刘武泉同志和中队指战员坚持每周到敬老院为老人读报、理发、打扫卫生、聊天解闷……一个个贴心的动作、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老人们孤独的晚年不再缺少笑容。每年新兵下队、老兵退伍,刘武泉同志都要带着战士们走走“敬老路”,中队指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老人们走了一批又一批,尊老爱老的“接力棒”从未间断。敬老院里的48位孤寡老人逢人便说:他们老而不孤,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消防中队的每一位指战员都像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刘武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敬老院邱连珍老人因感谢刘武泉的悉心照顾,弥留之际写下遗嘱“将我的几间老房子留给我的‘消防兵孙子’小刘”,场面情深意重,让人潸然泪下。刘武泉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坚决表示照顾老人是中队全体指战员的心愿和承诺,不是为了老人的财产。在支部的协调下,房产最终顺利移交给了老人的侄女。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一个爱心结对不图回报的故事,在百年老镇上传为佳话。中队以此真实事迹拍摄的微电影《传承》,获江苏省消防部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同时,刘武泉与藏族学生扎西之间的帮扶故事,也被中队改编成了微电影《归来》。

刘武泉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消防指战员,用无私和大爱镌刻了无怨无悔的红门岁月;他是一名称职的消防员,用热血和忠诚履行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铮铮誓言;他是一位出色的党员,抒写了当代消防指战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时代赞歌。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1年 > 3月 > 正文
刘武泉
 

刘武泉,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安徽六安人,2001年12月入伍,2004年6月入党,本科文化,三级消防长消防救援衔,现任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

加入消防救援事业20年来,刘武泉共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3600余次,救出危险群众500余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七次,优秀士兵八次,先后九次受到上级嘉奖。先后被表彰为“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消防卫士”“全省践行授旗训词精神十大标兵”“全省模范共产党员”“南通市最美警察提名奖”和“南通市十大杰出消防卫士”等荣誉称号。

2001入伍以来,刘武泉同志坚持在岗位上发光放热,他是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各项体能、业务成绩在支队都是名列前茅,多次被总队、支队评为“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他参与研发“便携式气动破拆工具组”和“高速公路运输车”等器材装备;在火灾和救援场上,他冲锋在前、英勇顽强,先后成功参与处置各类火灾和救援;他带领指战员积极参加“江海志愿服务队”和“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义务巡诊和理发等具有消防特色的学雷锋服务活动,20年如一日照顾一墙之隔的天生港敬老院的老人们,成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标兵。

不懈科研、革新装备,争做“科技强警”时代尖兵

刘武泉所在的中队是南通市唯一一支高速公路救援专业队,承担着处置G40、G15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故,成为天生港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一个深思的课题。作为中队的科研尖兵,刘武泉不负众望,奋力打拼,全身心地扑在装备器材革新上:遇到知识上的盲区时,就连日加班加点,不言劳累地补缺;遇到技术上的难题时,就风尘仆仆,前往制造工厂,不顾疲惫地与工人师傅反复探讨最佳方案。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他起早摸黑、日夜工作、不知休息、争分夺秒地进行着高速公路专项救援器材的革新研究的身影。

熟识刘武泉的同志都知道,在他身上有一股刻苦勤奋的钻劲和勇于开拓的闯劲。记得有一天,204国道3车相撞,有人被困,接到求救信号消防车呼啸着奔向事故现场,离现场还有近1公里时,却被车流堵住,情急之中,战士们只得用肩扛、用手提着沉重的救援器材奔跑,到达现场时,事故驾驶员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家属泣不成声。事后在痛心、自责之中,刘武泉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是否可以借助公路护栏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呢?”。他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有人对他的设想和能力表示怀疑,而刘武泉咬住青山不放松,怀着创新强警的信念,构图设计、工艺制作、一次次的琢磨试验。面对无数挫折和失败,面对肩负的责任和担当,他凭着内心那股向上的力量,历经300多个日夜,汗水和心血终于浇开成功之花,他与战友共同研制出“高速公路运输车”、“便携式气动破拆工具组”等消防救援设备,大大提升了作战能力。

勤学苦练、百炼成钢,彰显“拼命三郎”精武之魂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刘武泉有着不服输的一股劲,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业务优秀的消防兵。每天清晨5点钟,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刘武泉就已经早早地起床,背上空呼,绑上沙袋,在操场上进行负重耐力训练。开展业务训练时,每一个生疏的动作成百上千遍练习,直到将动作练熟练精为止。十五米高的训练楼,凭一只钩梯,用十八秒的速度攀上去,是每个消防员必须掌握的功夫,为了把攀登的速度提高再提高,刘武泉洒下了难以计数的汗水,在攀登过程中,腿被刮开一条九厘米的大口子,钻心地疼。他抹点红药水,简单地处理之后继续练。他在这服役的十九年中每天给自己规定:每天练拉钩攀登训练楼20次。20年时间,他用钩梯爬上垂直高度累计达153.3万米,相当于爬上了173座珠穆朗玛峰。

正是由于刘武泉在训练场上的刻苦磨练,他各项体能、业务成绩均名列前茅,被支队评为了“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在单兵项目比赛中,刘武泉一举摘得支队单兵综合成绩第一,被战友们称为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

赴汤蹈火、技艺精湛,练就“两栖蛙人”全能尖兵

刘武泉同志始终牢记入伍誓言,先后参加了奥运保卫,抗雪救灾、“9.3”惠康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火灾,“4.2”南通中集在建工程坍塌等大型安保、“4.22”靖江德桥化工爆炸、“3.21”盐城响水爆炸、山东寿光抗洪抢险等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在2020年的淮河流域防汛抗洪行动中更是表现突出。入伍20年来,刘武泉共参加灭火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3600余次,处置水下救援100多起,成功救起溺水群众20余人,由于刘武泉全身黝黑,水下救援技术精湛,战友们时常称他为“黑金蛟龙”或者“两栖蛙人”。

2016年8月31日,南通市港闸区九圩港桥发生惊险一幕,一名女子溺水后,在湍急的水流中抱着桥墩,需要紧急救援。天生港消防中队接到警情,立即赶往现场。中队到场后侦查发现,溺水妇女死死得抱住桥墩,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紧要关头,刘武泉同志不畏艰难,主动请缨,携带救生圈和安全导向绳先后四次跳入江中展开救援。当时由于下着大雨,水位持续上涨,救援条件比较艰苦,经过20分钟的努力,在湍急的水流中成功游到营救点将溺水妇女营救到岸边。此时,刘武泉同志不顾自身疲惫的身体,迅速对妇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成功地将该妇女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圆满的完成了救援任务,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疫情期间,他参与组建疫情处置机动队,多次深入辖区校园进行消杀,为学生开学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

亲民爱民、无私奉献,彰显“竭诚为民”大爱情怀

南通市天生港敬老院与中队只有一墙之隔,刘武泉同志和中队指战员坚持每周到敬老院为老人读报、理发、打扫卫生、聊天解闷……一个个贴心的动作、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让老人们孤独的晚年不再缺少笑容。每年新兵下队、老兵退伍,刘武泉同志都要带着战士们走走“敬老路”,中队指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老人们走了一批又一批,尊老爱老的“接力棒”从未间断。敬老院里的48位孤寡老人逢人便说:他们老而不孤,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消防中队的每一位指战员都像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刘武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敬老院邱连珍老人因感谢刘武泉的悉心照顾,弥留之际写下遗嘱“将我的几间老房子留给我的‘消防兵孙子’小刘”,场面情深意重,让人潸然泪下。刘武泉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坚决表示照顾老人是中队全体指战员的心愿和承诺,不是为了老人的财产。在支部的协调下,房产最终顺利移交给了老人的侄女。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一个爱心结对不图回报的故事,在百年老镇上传为佳话。中队以此真实事迹拍摄的微电影《传承》,获江苏省消防部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同时,刘武泉与藏族学生扎西之间的帮扶故事,也被中队改编成了微电影《归来》。

刘武泉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消防指战员,用无私和大爱镌刻了无怨无悔的红门岁月;他是一名称职的消防员,用热血和忠诚履行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铮铮誓言;他是一位出色的党员,抒写了当代消防指战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时代赞歌。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