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龙,男,1947年生,苏州市吴中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
深藏功名四十载 功勋卓著显真情
谢子龙是个老兵,他参加过援越抗美(1965-1973)等战役,是一等功臣,被广州军区评为麦贤德式硬骨头战士,同时被越南授予一等勋章。在1966年的一场战斗中,他身负重伤,虽然活了下来,但身上还是留下三百多处的伤口。现在谢子龙老人的头部仍有弹片12片,胸部5片,颈椎1片,腰椎1片,膀胱2片,腿部数十片;他的左肩膀少了一块骨头,左胳膊肘少了一块骨头,右胳膊肘少了一大块肌肉。
谢子龙在1966年至1969年间,曾受邀去北京参加过四次国庆观礼,受过毛主席、周恩来、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5年谢子龙受越南国防部、民政部、外交部的联合邀请,作为援越抗美老战士代表来到越南参加援越抗美五十周年纪念大会。2017年谢子龙受邀参加全国军休功臣座谈会,并作为代表进行发言。
谢子龙因战致残,1974年退出现役后,他一直低调处事,从不拿战功自居,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给予别人无私的帮助,2020年作为退休军人为苏州大学生校园征兵做宣传,点燃了学生的参军报国激情。
关爱战友显真情 志愿精神永传承
退役不褪色,助人不言悔。对谢子龙来说,做好事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一种习惯。谢子龙作为一个伤残军人,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崇德向善,为战友、为社会奉献大爱真情。
2009年谢子龙参加了援越抗美老兵聚会,他得知很多老兵的生活状况并不好,他萌生了为老兵服务的想法。自此他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兵。早年间,西山两名退役军人吴水发、金培民返乡后无依无靠、房屋漏水,谢子龙协调原吴县民政局为其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其生活困难。上世纪70年代,他结对帮扶5名抗美援朝老兵,当时的工资是33元,他给老兵每人每月2-3元生活补贴,几乎花了一半的工资,自己只留剩下的一部分工资养家糊口。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他给老兵的补贴也随之涨到了每人每月300-500元,自己依然省吃俭用。直到今年1月份最后一名结对老兵去世,他已记不清数十年间到底捐赠了多少钱。除了结对帮扶的老兵以外,谢子龙还自掏腰包给20多名困难退役军人生活补贴。战友们都说谢子龙把政府给的伤残津贴都用在战友们身上了。光福老兵陆仁龙患上帕金森病后不能走动,心情苦闷。谢子龙每个星期都要从自己住的西山山坳里乘车去老陆家,来回80里路的路程,需要4小时,期间要转换3班公交车,而这并没有难倒谢子龙,他风雨无阻,默默坚持了下来。谢子龙与老陆促膝谈心,给老陆喂饭端水,他还发动战友们以及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看望老陆,这使得老陆心里倍感温暖。在谢子龙无微不至的关怀下,2018年10月,奇迹出现了,老陆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还参加了“关爱老兵之家”的旅游。现在老陆也成了一位老兵志愿者骨干,传承谢子龙的助人精神,不断地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群。
谢子龙这样心系战友、关心战友的事情举不胜举,在生活上对战友们关怀备至,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谢子龙用关爱温暖着战友的心,用行动践行军旗下的誓言,用一腔热血回馈社会,体现了退役军人的忠诚担当、坚毅顽强、善心大爱,诠释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构筑了伟大的精神家园。
扶贫帮困乐奉献 义工七载传佳话
从部队退役回到地方,谢子龙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不断发挥余热。谢子龙平时就是个热心肠,几十年来始终坚持帮助乡民,用行动默默阐释“爱”的内涵。村里谁家有个什么事情需要找人帮忙,谢老都会去帮忙,他的人品乡亲们都知道。谢子龙虽浑身是伤,但待身体稍稍康复,就去了西山石公乡民政做义工,至今已七年有余。在此期间他把他的热心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常常骑着自行车,走遍乡镇的崎岖山路,支援“三无”对象和贫困家庭,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因为做义工,谢子龙从来没有感到损失了什么,相反他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快乐。现如今,说起谢子龙,苏州西山的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西山养蜂人”。谢子龙退休后自学养蜂技术,无偿传授给乡民,带动乡民致富。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我们背后默默负重前行。谢子龙就是那个一辈子做好事的人,是在我们背后默默负重前行的人。
谢子龙曾立一等战功、获“麦贤德式硬骨头战士”“苏州好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