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悦,男,1953年生,退休前系涟水县红窑镇浅集小学教师,现为红窑镇刘桥村老年协会会长。
2017年,罗时悦奉献700多平方米房屋和1000多平方米场地,耗尽积蓄近30万,改造建设红窑镇刘桥村老人活动场所,只为给周边村民提供室内文化活动场地。他还无私奉献500多本自藏书籍,筹集了1500余本书籍,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如此,了解到村里空巢独居老人较多、无人照顾,他便上门登记老人信息,积极组织志愿者结对,仅2020年全村有31位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签订了结对关爱协议书。2020年,罗时悦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发挥余热作贡献,老有所为显丹心。今年 68岁的退休教师罗时悦,本到了安详天伦之乐之时,在2017年毅然奉献了700多平方米房屋和1000多平方米场地,耗尽积蓄近30万进行改造,只为了给红窑镇刘桥村的居民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室内活动场所。4年过去了,这里已成为周边乡村笑声最多的地方,平均每月有千余人次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时光。“看到别人开心,我自己就开心了!”罗时悦一句简朴的回答,感动了许多人。
创办活动中心,倾心倾力提供好去处
走在刘桥村境内老S235路上,红色牌子“红窑镇刘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格外显眼。这里便是罗时悦第二个“家”。走进院子,屋前宽敞的一片空地是晚上最热闹的地方,动感十足的背景音乐,曼妙的舞姿,再加上统一的服装道具,一点也不逊色城里的广场舞。妇儿活动室、中老年活动室、精神关爱室、日间照料室、图书馆、绘画室、健身室、棋牌室……活动室功能齐全,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为了更好的照顾这里,自从开业后,罗时悦便一直住在这里。打扫卫生、烧茶倒水、辅导学生作业…….他的“身份”任意切换,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访客越来越多,罗时悦的74岁哥哥罗时亮一家也来帮忙,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半,文化服务中心里门庭若市,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时间回拨到四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厂房,略有些荒凉。这是罗时悦的儿子当年开办服装厂时添置的产业,由于行业不好,便将整个场地出租,一年收2万元的租金。退休后的罗时悦发现越来越多的老人无处走动,精神生活非常空虚,便开始酝酿创办居家老人活动场所,2017年,他将租出的房屋和场地整体收回,耗尽积蓄进行改造装修,无人问津的厂房秒变“香馍馍”,赢得了周边群众的赞许和县镇村的支持。
丰富文化生活,老有所乐乐出新生活
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补足精神之钙,一直是罗时悦致力追求的。他无私奉献了500多本自藏书籍,还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了1500余本书籍,从《毛泽东选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涵盖了历史到文学、生活到保健、农业到经济等,并订阅、搜集了《农民日报》《中国老年》《新农村》《新农业》、等各类报纸刊物十余种,便于老人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方针,认真学党史、知党史,以史鉴今,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共圆“中国梦”。“我每天都来这里看书,我想看的农业方面的书、四大名著这里都有,非常好!”村民杜大爷笑着说,“看书看累了还可以练练字、聊聊天,一个下午一会就过去了。”
曾经,风靡城市的广场舞对乡村老人来说是新鲜事,如今,在这里已是稀松平常之事。“我们已经学会了近百首歌曲了,还经常到周围地区表演呢!”一说起广场舞,村民丁凤英总是滔滔不绝,广场舞不但让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身体也越来越好。“我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啦!”
为了让村民能学会广场舞,罗时悦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专门从县城请老师现场教授,连续一个多月不间断。他还购置了大屏彩电以及舞蹈装备,及时拷贝最新的舞蹈曲目,供老人们边看边学、边学边跳。如今,每到傍晚,老人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整齐划一的动作,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平凡中践爱心,乐于助人弘扬正能量
在当地人口中,“罗老师”是位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的好人。善作本,孝为先,罗时悦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着这句至理名言。老母亲在世时,一直都是他悉心照顾的,直到母亲九十岁病故。不仅如此,罗时悦经常热心地帮助孤寡老人。七十多岁的邻居罗会峰常年独居,2018年某天晚上突然腹痛难忍、满床打滚,罗时悦得知后,立即找车把他送至医院抢救。在住院治疗期间,罗时悦买了好多营养品,还像亲人一样去照顾他,让老人家很是感动。“真得非常感谢他,不然情况很危险!”每每说到那晚的事,老人家都心有余悸,连连感谢罗时悦。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罗时悦了解到村里空巢独居老人较多、无人照顾,他便上门登记老人信息,积极组织志愿者结对,帮助他们充煤气、代购物、代修理、代叫医,同时邀请党员干部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助老氛围。2020年全村有31位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签订了结对关爱协议书,志愿者们定期上门、及时上门,为老人们帮困解难救急。
罗时悦总说:“奉献爱心,收获快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罗时悦用拳拳之心,展示了浓浓助老情怀,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