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玉荣

事迹:16年扎根乡土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师志愿者

简介:朱玉荣,女,1984年生,中共党员,盱眙县希望小学教师。2006年,朱玉荣来到盱眙县希望小学支教后留任。2015年起,朱玉荣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资格证,开办真爱心理咨询中心,成立盱眙县兴国爱心工作室,组建志愿服务队并组织参与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等活动530多场,服务时长2500小时。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7月 > 正文

朱玉荣,女,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淮安市盱眙县希望小学教师、盱眙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志愿者。

2006年,朱玉荣主动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来到盱眙县希望小学支教,一年后支教结束,她留下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15年起,朱玉荣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资格证,开办真爱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了盱眙县兴国爱心工作室,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参与“希望来吧”“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等活动530多场,服务时长达2500小时。她还作为心理志愿者义务接待孩子来访528次,完成心理咨询个案313例,面向全县的中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105节,组织团队走进社区、学校开设公益心理健康宣讲、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260余场,服务人数达10万人次。朱玉荣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江苏省百名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频、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社、江苏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报道。

把青春留给最有意义的事

朱玉荣从小就在乡村小学读书,整个求学过程中得到过老师的很多帮助,在她的记忆里,乡村老师是特别美好的群体。“对这个职业特别向往,我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能给孩子带来爱和温暖的人。”朱玉荣说。2006年6月,朱玉荣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朱玉荣本可以留校当辅导员,但她却主动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去乡村支教,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盱眙县希望小学临近洪泽湖,1992年建校,是江苏省第一所希望小学,辐射周边八九个村,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来此支教之前,朱玉荣早已对可能面临的艰苦环境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她真正步入希望小学的课堂时,“比我想象的要艰苦一点。”朱玉荣说。

“在校外的一个粮站,学校给我安排了一间宿舍,是个小瓦房,也没有烧饭的地方。”朱玉荣回忆,当时学校里只有她一名英语教师,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还是“零”。学校当时设有8个教学点,基本都是瓦房,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英语就更谈不上了,有些教学点上还是多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

学生基础薄弱还是次要的,在乡村教学更大的难点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学习进度全靠老师来抓。“乡村老师除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和他们的情绪等方方面面,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可朱玉荣没有放弃,只要跟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的笑容,她就什么都忘了。当时每个教学点一周只上一次英语课,每当她去上课时,“全校的学生都在那盼着,一听说‘朱老师来了’,就像小麻雀一样全部飞出来围着我转。在瓦房里带着孩子们读英语,他们响亮的声音几乎要把屋顶掀翻,画面实在太打动人了。”朱玉荣笑着说。

“舍不得你们,我不走了”

支教1年期满时,朱玉荣原本打算离开的。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一直希望朱玉荣能在他们身边工作安家。可当她在学校跟学生们告别时,他们全都在哭,还给她写了满满一箱子的信。“有的孩子抱着我,哭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朱玉荣不忍心了。

于是朱玉荣通过考试成为当地的正式教师,又说服爸妈,决心留在支教的学校里。“在我回学校的路上,我的学生看到我,扑过来一把抓住我说:‘老师你不是走了吗?你又回来了吗?’”朱玉荣笑着告诉学生:“对,我舍不得你们,我又回来了。”看着学生欣喜若狂的表情,她感觉特别温暖。

这一留,就是16年。

朱玉荣一个人住在校外宿舍时,每逢周末,学生们经常来看她,还把家里的山芋、糖果等好吃的都带来,这让朱玉荣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温暖这些孩子们。“这里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单一,也没有陪伴和关注,是更渴求爱的。”

于是周末时,朱玉荣就会骑着自行车,到村里挨家挨户家访,每个学生家里有几口人,是谁在带孩子,她都一清二楚。学生们看到朱玉荣来家访都很意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孩子们也很感动,愿意和老师讲一些心里话。“跟这些孩子在一起久了,慢慢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说留守孩子就调皮捣乱,更多是缺少关心和关注。”朱玉荣说。盱眙县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一半以上,“有些孩子出生才三个月,父母就出去打工了,很多一年才回来一次,孩子长到九岁、十岁没见过父母几面”,朱玉荣决定不走了,她舍不得这群孩子们,他们太缺少母爱了。她不仅没走,还把铺盖都搬进了学校里,成为了孩子们的“代理妈妈”。

她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生病,镇上医院的医生都认得朱玉荣,因为她经常半夜送学生来急诊。2016年2月,六年级学生小万突发急性肠炎,她不顾外面天寒地冻,第一时间把小万送到医院救治。一夜忙下来,万转危小为安了,可是因为又冷又饿,她却病倒住进了医院。第二天赶过来的孩子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朱玉荣觉得,孩子的内心得不到倾听和关心,学习一遇到困难,自信心就没了。有个五年级的女孩芳芳特别不爱说话,排名也靠后,朱玉荣有空就跟她聊天,说自己求学的故事,经常上课喊她回答问题。鼓励和陪伴这个女孩也特别争气,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盱眙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

守护孩子们的笑脸

在朱玉荣看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与物质需求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关爱。“哪怕在活动中,孩子能抱着我哭,我想他在心理上也是得到满足的,至少妈妈不在身边又无处宣泄的情感,能在他搂着我哭的那一刻得到释放。”朱玉荣说,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挑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或疏导,这些问题就会被孩子放在心里,由小变大。

自2015年起,朱玉荣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资格证,开办真爱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了盱眙县兴国爱心工作室,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希望来吧”“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爱润童心”“助力成长”等多项乡村青少年精神关爱活动共计530多场,服务时长达2500小时。她面向家长们开展公益的家庭教育沙龙、家庭教育读书分享会、社区亲子活动50多场,通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让家长们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朱玉荣还勤奋钻研心理学专业知识,成为了淮安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联盟和盱眙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一名心理志愿者。几年来,朱老师已经义务接待孩子来访528次,完成心理咨询个案313例,面向全县的中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105节。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朱玉荣利用线上、线下平台,面向全县为有心理关爱需要的群众提供热线心理援助服务达600小时,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如今,朱玉荣有了更多的同行者,她和团队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开设公益心理健康宣讲、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260余场,服务人数达10万人次。

朱玉荣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江苏省百名优秀志愿者”“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金奖”“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省校外教育优秀辅导员”等荣誉,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组织实施的“向阳花开润心成长”青少年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江苏志交会铜奖。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频、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社、江苏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报道。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7月 > 正文
朱玉荣

朱玉荣,女,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淮安市盱眙县希望小学教师、盱眙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志愿者。

2006年,朱玉荣主动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来到盱眙县希望小学支教,一年后支教结束,她留下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15年起,朱玉荣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资格证,开办真爱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了盱眙县兴国爱心工作室,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参与“希望来吧”“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等活动530多场,服务时长达2500小时。她还作为心理志愿者义务接待孩子来访528次,完成心理咨询个案313例,面向全县的中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105节,组织团队走进社区、学校开设公益心理健康宣讲、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260余场,服务人数达10万人次。朱玉荣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江苏省百名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频、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社、江苏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报道。

把青春留给最有意义的事

朱玉荣从小就在乡村小学读书,整个求学过程中得到过老师的很多帮助,在她的记忆里,乡村老师是特别美好的群体。“对这个职业特别向往,我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能给孩子带来爱和温暖的人。”朱玉荣说。2006年6月,朱玉荣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朱玉荣本可以留校当辅导员,但她却主动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去乡村支教,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盱眙县希望小学临近洪泽湖,1992年建校,是江苏省第一所希望小学,辐射周边八九个村,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来此支教之前,朱玉荣早已对可能面临的艰苦环境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她真正步入希望小学的课堂时,“比我想象的要艰苦一点。”朱玉荣说。

“在校外的一个粮站,学校给我安排了一间宿舍,是个小瓦房,也没有烧饭的地方。”朱玉荣回忆,当时学校里只有她一名英语教师,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还是“零”。学校当时设有8个教学点,基本都是瓦房,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英语就更谈不上了,有些教学点上还是多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

学生基础薄弱还是次要的,在乡村教学更大的难点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学习进度全靠老师来抓。“乡村老师除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和他们的情绪等方方面面,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可朱玉荣没有放弃,只要跟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的笑容,她就什么都忘了。当时每个教学点一周只上一次英语课,每当她去上课时,“全校的学生都在那盼着,一听说‘朱老师来了’,就像小麻雀一样全部飞出来围着我转。在瓦房里带着孩子们读英语,他们响亮的声音几乎要把屋顶掀翻,画面实在太打动人了。”朱玉荣笑着说。

“舍不得你们,我不走了”

支教1年期满时,朱玉荣原本打算离开的。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一直希望朱玉荣能在他们身边工作安家。可当她在学校跟学生们告别时,他们全都在哭,还给她写了满满一箱子的信。“有的孩子抱着我,哭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朱玉荣不忍心了。

于是朱玉荣通过考试成为当地的正式教师,又说服爸妈,决心留在支教的学校里。“在我回学校的路上,我的学生看到我,扑过来一把抓住我说:‘老师你不是走了吗?你又回来了吗?’”朱玉荣笑着告诉学生:“对,我舍不得你们,我又回来了。”看着学生欣喜若狂的表情,她感觉特别温暖。

这一留,就是16年。

朱玉荣一个人住在校外宿舍时,每逢周末,学生们经常来看她,还把家里的山芋、糖果等好吃的都带来,这让朱玉荣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温暖这些孩子们。“这里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单一,也没有陪伴和关注,是更渴求爱的。”

于是周末时,朱玉荣就会骑着自行车,到村里挨家挨户家访,每个学生家里有几口人,是谁在带孩子,她都一清二楚。学生们看到朱玉荣来家访都很意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孩子们也很感动,愿意和老师讲一些心里话。“跟这些孩子在一起久了,慢慢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说留守孩子就调皮捣乱,更多是缺少关心和关注。”朱玉荣说。盱眙县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一半以上,“有些孩子出生才三个月,父母就出去打工了,很多一年才回来一次,孩子长到九岁、十岁没见过父母几面”,朱玉荣决定不走了,她舍不得这群孩子们,他们太缺少母爱了。她不仅没走,还把铺盖都搬进了学校里,成为了孩子们的“代理妈妈”。

她最担心的是孩子们生病,镇上医院的医生都认得朱玉荣,因为她经常半夜送学生来急诊。2016年2月,六年级学生小万突发急性肠炎,她不顾外面天寒地冻,第一时间把小万送到医院救治。一夜忙下来,万转危小为安了,可是因为又冷又饿,她却病倒住进了医院。第二天赶过来的孩子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朱玉荣觉得,孩子的内心得不到倾听和关心,学习一遇到困难,自信心就没了。有个五年级的女孩芳芳特别不爱说话,排名也靠后,朱玉荣有空就跟她聊天,说自己求学的故事,经常上课喊她回答问题。鼓励和陪伴这个女孩也特别争气,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盱眙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

守护孩子们的笑脸

在朱玉荣看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与物质需求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关爱。“哪怕在活动中,孩子能抱着我哭,我想他在心理上也是得到满足的,至少妈妈不在身边又无处宣泄的情感,能在他搂着我哭的那一刻得到释放。”朱玉荣说,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挑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或疏导,这些问题就会被孩子放在心里,由小变大。

自2015年起,朱玉荣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资格证,开办真爱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了盱眙县兴国爱心工作室,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希望来吧”“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爱润童心”“助力成长”等多项乡村青少年精神关爱活动共计530多场,服务时长达2500小时。她面向家长们开展公益的家庭教育沙龙、家庭教育读书分享会、社区亲子活动50多场,通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让家长们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朱玉荣还勤奋钻研心理学专业知识,成为了淮安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联盟和盱眙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一名心理志愿者。几年来,朱老师已经义务接待孩子来访528次,完成心理咨询个案313例,面向全县的中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105节。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朱玉荣利用线上、线下平台,面向全县为有心理关爱需要的群众提供热线心理援助服务达600小时,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如今,朱玉荣有了更多的同行者,她和团队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开设公益心理健康宣讲、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260余场,服务人数达10万人次。

朱玉荣曾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江苏省百名优秀志愿者”“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金奖”“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省校外教育优秀辅导员”等荣誉,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组织实施的“向阳花开润心成长”青少年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江苏志交会铜奖。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频、央广网、人民网、新华社、江苏电视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报道。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