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新家

事迹:深耕智能电网技术研发领域的高级工程师

简介:李新家,男,1967年生,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新家扎根电力行业三十余载,从最初的计算机维修工成长为国网公司首席专家,带领创新团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授权专利4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47项,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24篇,出版专著2部,有力推动江苏用电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8月 > 正文

李新家,男,1967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是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营销专业首席专家。曾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江苏省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从小立志“让全村乡亲‘畅快’用电”的李新家,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电力工人,此后扎根电力土壤三十余载,潜心电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从最初的计算机维修工,成长为国网公司首席专家,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推动江苏用电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高质量、高获得感的智慧用电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誓言铮铮,不渝初心

1967年,李新家出生在江苏泰兴黄桥镇,那时候,“电”在乡村还是比较奢侈的事物,10岁那年他第一次看到村头打谷场上的电线,又过了多年才通到每一个村民家中,他便立志,“长大后我一定要做出点什么,让全村的乡亲可以‘畅快’用电”。

怀揣这一质朴理想,李新家成功考入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0年毕业后即投身电力事业。那时候,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刚开始推广和普及,日常的运维属于新兴技术,李新家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挑重担,一头钻进计算机维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两三年后,他和同事就几乎包揽了江苏全省供电和发电单位的计算机维修业务。这也为他后来深耕电力自动化信息化领域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3年,南通华能发电厂二期工程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批进口发电机组,这个崭新又智能的庞然大物让年轻的李新家大开眼界,同时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可以做到!”,他暗下潜心研究起国产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改造。

那个时期,也是全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期,火力发电厂煤炭烧完后产生的干灰不仅可以用于地基建设,还可以掺到水泥里进行二次利用。那么如何对这些干灰进行高效率的收集呢?李新家从研究干灰收集机械装置,到制作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再到编写控制程序,最后用计算机串联控制,他带着团队加班加点地干了1年多时间,终于在1998年的10月成功研发出江苏省第一套国产机组的粉煤灰自动化送灰系统,让废弃煤灰成为优质建材。

“从那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国产机组上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按几个按钮就能控制运行了”谈及过往,李新家难掩欣慰,对于那次经历,他仍记忆深刻。这股不服输的闯劲和忠贞的爱国情怀,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矢志创新,持于恒心

进入新千年后,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加速攀高,与此同时,用电数据对经济发展决策的支撑能力也愈显重要,然而,电表人工一月一抄,数据严重滞后,整个社会对于瞬时电量统计的需求和期望与日俱增。

2003年,江苏省开始推行分时电价,面对这样一项利民大工程,李新家显得既兴奋又谨慎,“电表上原来只有一个电量,现在又是总电量,又是峰时/谷时电量,现场抄表人员很容易弄错,是否能设计一个自动化抄表系统?”有了这个想法后,从没接触过远程抄表系统的他毅然从头学起。

学习过程中,李新家没有死啃书本,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自动化抄表系统默默积累丰富的研发设计经验。2004年,首座无人值守变电站在江苏建成,他尝试研发变电站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一年后全省统一变电站视频图像监控系统顺利上线。2006年,他带领团队正式着手全省变电站抄表系统研发,经过一年的艰苦攻坚,他们成功突破了大型远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瓶颈,在国内首次研发出贯穿发、输、变、配、用电能传输全过程的一体化电能量采集省级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仅日线损分析一项,每年就可减少电能损失上亿元。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李新家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总体设计下,2010年江苏率先落地建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至2014年时,该系统已实现江苏4300万电力用户全网全覆盖,接入现场终端共计170多万个,日均采集数据量高达10亿条,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此,江苏智能采集全面取代人工抄表。

2020年,李新家和团队迎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0版本的研发任务,目标是将抄表频度从“一天一抄”提升到“一分钟一抄”,为此他带领团队数易其稿,最终形成500多页10多万字的详细系统设计文档。2021年8月,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江苏全业务单轨上线,较之他之前主持研发的1.0版本,新一代系统采集速度提高了50多倍,数据计算能力提高了100多倍,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江苏省180多万台终端、4700多万个电表的数据采集,支持秒级采集和实时控制,成为目前国际上客户规模最大、采集频率最高、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力专用信息采集系统,有力支撑江苏电力客户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实时化。

恪守品质,秉承匠心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李新家从一线技术人员中脱颖而出的本质要素,把本职工作和公司发展目标乃至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是李新家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核心所在。

2016年江苏电力启动建设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以期在电网发生事故后,负控响应能力实现从30分钟降至1分钟甚至更低的目标。李新家负责该项目主站系统设计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他顶着压力带领团队连续数月闭门攻关,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后,编写出完善的技术方案和运行导则,有力保障了系统毫秒级精准切负荷的世界领先目标的实现。

2017年5月23日,系统经过实切验证,面对瞬间减少300万千瓦供应的极端情况,在0.26秒内完成预想动作,成为国际能源领域一大创举。随后,系统应用于江苏全省,目前已具备了376万千瓦的秒级、260万千瓦的毫秒级以及20.2万千瓦时储能调节能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投运后,有效提升了特高压入苏能力,大幅减少了停电带来的损失,为解决用电高峰负荷平衡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多年来,李新家在智能电网技术研发领域不断深耕,取得了丰硕成果,带领创新团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奖4项,授权专利4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47项,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24篇,出版专著2部,有力推动前沿技术在工程项目实践中有效落地。

作为技术领头雁的李新家,深谙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年轻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他满怀热忱、不遗余力,依托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对技术人员进行精心培养,把自己的学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架梯子、铺路子。渐渐地,一大批年轻技术人员成长起来,能够在项目上挑起技术重担,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十多年来,作为一名电力人,虽然职业身份不断“升级”,但李新家始终没有离开一线技术岗位,致力为民用电服务的初心也从未变,他在电力事业的天地间埋头深耕、厚积薄发,在电力自动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逐浪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使命担当。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8月 > 正文
李新家

李新家,男,1967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是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营销专业首席专家。曾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江苏省文明职工等荣誉称号。

从小立志“让全村乡亲‘畅快’用电”的李新家,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电力工人,此后扎根电力土壤三十余载,潜心电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从最初的计算机维修工,成长为国网公司首席专家,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推动江苏用电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高质量、高获得感的智慧用电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誓言铮铮,不渝初心

1967年,李新家出生在江苏泰兴黄桥镇,那时候,“电”在乡村还是比较奢侈的事物,10岁那年他第一次看到村头打谷场上的电线,又过了多年才通到每一个村民家中,他便立志,“长大后我一定要做出点什么,让全村的乡亲可以‘畅快’用电”。

怀揣这一质朴理想,李新家成功考入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0年毕业后即投身电力事业。那时候,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刚开始推广和普及,日常的运维属于新兴技术,李新家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挑重担,一头钻进计算机维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两三年后,他和同事就几乎包揽了江苏全省供电和发电单位的计算机维修业务。这也为他后来深耕电力自动化信息化领域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3年,南通华能发电厂二期工程从意大利引进了一批进口发电机组,这个崭新又智能的庞然大物让年轻的李新家大开眼界,同时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可以做到!”,他暗下潜心研究起国产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改造。

那个时期,也是全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期,火力发电厂煤炭烧完后产生的干灰不仅可以用于地基建设,还可以掺到水泥里进行二次利用。那么如何对这些干灰进行高效率的收集呢?李新家从研究干灰收集机械装置,到制作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再到编写控制程序,最后用计算机串联控制,他带着团队加班加点地干了1年多时间,终于在1998年的10月成功研发出江苏省第一套国产机组的粉煤灰自动化送灰系统,让废弃煤灰成为优质建材。

“从那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国产机组上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按几个按钮就能控制运行了”谈及过往,李新家难掩欣慰,对于那次经历,他仍记忆深刻。这股不服输的闯劲和忠贞的爱国情怀,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矢志创新,持于恒心

进入新千年后,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加速攀高,与此同时,用电数据对经济发展决策的支撑能力也愈显重要,然而,电表人工一月一抄,数据严重滞后,整个社会对于瞬时电量统计的需求和期望与日俱增。

2003年,江苏省开始推行分时电价,面对这样一项利民大工程,李新家显得既兴奋又谨慎,“电表上原来只有一个电量,现在又是总电量,又是峰时/谷时电量,现场抄表人员很容易弄错,是否能设计一个自动化抄表系统?”有了这个想法后,从没接触过远程抄表系统的他毅然从头学起。

学习过程中,李新家没有死啃书本,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自动化抄表系统默默积累丰富的研发设计经验。2004年,首座无人值守变电站在江苏建成,他尝试研发变电站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一年后全省统一变电站视频图像监控系统顺利上线。2006年,他带领团队正式着手全省变电站抄表系统研发,经过一年的艰苦攻坚,他们成功突破了大型远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瓶颈,在国内首次研发出贯穿发、输、变、配、用电能传输全过程的一体化电能量采集省级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仅日线损分析一项,每年就可减少电能损失上亿元。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李新家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总体设计下,2010年江苏率先落地建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至2014年时,该系统已实现江苏4300万电力用户全网全覆盖,接入现场终端共计170多万个,日均采集数据量高达10亿条,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此,江苏智能采集全面取代人工抄表。

2020年,李新家和团队迎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2.0版本的研发任务,目标是将抄表频度从“一天一抄”提升到“一分钟一抄”,为此他带领团队数易其稿,最终形成500多页10多万字的详细系统设计文档。2021年8月,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江苏全业务单轨上线,较之他之前主持研发的1.0版本,新一代系统采集速度提高了50多倍,数据计算能力提高了100多倍,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江苏省180多万台终端、4700多万个电表的数据采集,支持秒级采集和实时控制,成为目前国际上客户规模最大、采集频率最高、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力专用信息采集系统,有力支撑江苏电力客户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实时化。

恪守品质,秉承匠心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李新家从一线技术人员中脱颖而出的本质要素,把本职工作和公司发展目标乃至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是李新家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核心所在。

2016年江苏电力启动建设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以期在电网发生事故后,负控响应能力实现从30分钟降至1分钟甚至更低的目标。李新家负责该项目主站系统设计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他顶着压力带领团队连续数月闭门攻关,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后,编写出完善的技术方案和运行导则,有力保障了系统毫秒级精准切负荷的世界领先目标的实现。

2017年5月23日,系统经过实切验证,面对瞬间减少300万千瓦供应的极端情况,在0.26秒内完成预想动作,成为国际能源领域一大创举。随后,系统应用于江苏全省,目前已具备了376万千瓦的秒级、260万千瓦的毫秒级以及20.2万千瓦时储能调节能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投运后,有效提升了特高压入苏能力,大幅减少了停电带来的损失,为解决用电高峰负荷平衡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多年来,李新家在智能电网技术研发领域不断深耕,取得了丰硕成果,带领创新团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奖4项,授权专利4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47项,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24篇,出版专著2部,有力推动前沿技术在工程项目实践中有效落地。

作为技术领头雁的李新家,深谙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年轻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他满怀热忱、不遗余力,依托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传、帮、带”对技术人员进行精心培养,把自己的学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架梯子、铺路子。渐渐地,一大批年轻技术人员成长起来,能够在项目上挑起技术重担,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十多年来,作为一名电力人,虽然职业身份不断“升级”,但李新家始终没有离开一线技术岗位,致力为民用电服务的初心也从未变,他在电力事业的天地间埋头深耕、厚积薄发,在电力自动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逐浪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使命担当。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