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红梅

事迹:创办养老机构服务1.5万名老人的“好闺女”

简介:王红梅,女,1972年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栖霞区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创办人。2014年,王红梅发现当地许多空巢、独居老人基本生活缺乏照料,于是在街道支持下,创办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居家养老服务。她致力于打造区域内“15分钟互助养老圈”,目前已成功运行1个中心和19个互助养老服务点,服务于街道1.5万名老人。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9月 > 正文

王红梅,女,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栖霞区龙潭敬老院院长、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创办人。早年创办企业,带领创业妇女实现共同致富;2014年,她又主动对接龙潭街道发起创办了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正式投身为老服务。先后荣获了“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南京市劳动模范”“最具影响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负责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好人”等荣誉称号。

9年来,她真情付出农村养老事业,以实际行动兑现“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的诺言,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养老事业。从她开办为老服务中心的第一天起,她就扎根在一线服务上,从没有节假日,没有春节的全家团圆,所有的节日均和老人一起度过,家人也给予了高度支持。抗疫期间,家人熬好姜茶,和她一起送给一线防疫人员;2021年春节当天,她的婆婆和姐姐主动做好核酸,入院忙活年夜饭,和乐的家庭是她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多年来,她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帮助家乡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明志初心。

反哺家乡,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的留守老人,切切实实需要被关心、需要被服务,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说起创办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的缘由,王红梅语气坚定,眼神中还闪烁着光。

2014年7月,王红梅发现家乡农村的空巢、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的吃饭、生活都存在困难,没人做饭、没人说话聊天、独自出门看病也不方便……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成为摆在老年人面前的现实难题。“龙潭街道地处远郊,辖区范围大,外来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往往不愿入驻。”考虑到家乡亟需解决的难题,王红梅主动对接了龙潭街道,并在街道的支持下,创办了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统筹各方资源,指导17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好邻养老社服务点,开展为老服务,服务于街道内一万五千多名老人。

创办之初,家里人都对她的决定表示不理解,养老服务行业还在起步阶段,责任重、要求高,做起来费时费力。顶着这样的家庭压力,王红梅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农村养老服务中闯出一片天地。“我的为老服务理念是要让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甚至要比在家更好。”凭借着这样的理念,该中心自创办以来,王红梅创造性地开展爱心理发、华溢舞苑、银发学堂、健康小屋、中心厨房等具有农村互助养老特色的服务,为街道空巢、独居、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餐助洁、康复保健、精神关爱、日间照料、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应急救助、评估等。

每逢中秋、春节等这些本应与家人团圆的节日里,她都是陪伴着中心的老年人聚在一起,为他们举办“百叟宴”,与老人们“同跨年”,吃团圆饭,看春晚……因为王红梅深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节是幸福、快乐的,但对于中心的失独老人和孤寡老人来说,这是他们最难熬的日子。在一天天的服务中,她的工作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她的为老服务精神也感染了家里人,家里人渐渐地都开始支持她的工作。

龙潭敬老院现有48名老人,年纪最大的超过90岁,“年轻”的不到60岁。与其他养老机构不同,住在这里的老人不仅没有子女,而且近半患有各种残疾。自疫情暴发以来,王红梅积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吃住都与老人在一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院内的老人减少外出。去年春节,恰逢养老院人手紧张,王红梅也无法回家,她75岁的老婆婆主动到医院进行了核酸检测,然后到养老院和她一起陪老人们过年,并协助她做一些为老服务。

多年来,王红梅克服街道地处偏僻、村居分布分散等不利因素,奔波于17个村居108平方公里,指导村居利用闲置空房打造具有连锁品牌特色的为老服务项目,为龙潭区域老人,尤其是涉农地区留守老人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为老服务体系,如今,该区域“15分钟的互助养老圈”逐渐形成,而这份敬老助老的情意,让王红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精准问需,贴心暖心服务老人

“胡爷爷,最近天气热,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地方啊?”8月中旬,王红梅与工作人员带着电风扇、清凉油、毛巾等解暑用品来到了街道独居老人胡爷爷的家。今年夏天高温不断,炎热的三伏天下,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时刻牵动着王红梅的心。

于是自8月初起,在她的组织下,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开启了高温走访慰问行动。“有的老年人家里比较困难,有的老人又舍不得开空调,但是这么热的天气,我实在担心他们的身体,所以上门看一看。”王红梅说,这个夏天,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采购了1000多台电风扇以及清凉油、毛巾等解暑物品,工作人员分批次逐一走访慰问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等,共计走访慰问了1000多户,“从前期的梳理摸排,到后面的上门慰问,总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天很热,但我们服务老人的热情不减。”王红梅解释,此次高温慰问行动,除了关心关爱老人们在高温天气下的生活状态外,也是借机摸排辖区内老人们的总体情况,为后续开展更深入的为老服务作好充足准备。

除了高温天慰问老人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王红梅也创新服务模式,让为老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比如我们中心实施了‘邻里小餐桌’项目,这个项目老人们的评价很高,也确确实实帮到了实处。”

对很多独居老人来说,吃饭一直是件麻烦事,自己做不方便,到外面买太贵,老人们又舍不得。虽然近年来南京市新增了很多养老助餐点,然而对于一些农村老人而言,他们居住地域空间广且分散,不利于开展统一的配送餐服务。在此背景下,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实施了“邻里小餐桌”助餐项目,针对街道偏远农村老人,通过邻居给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方便老人就餐。

2018年,王红梅在已成功运行的1中心和19个互助养老服务点中,试点运行邻里小餐桌项目,鼓励、发动老人邻居,为其提供助餐服务。“一个小餐桌,可以覆盖周边的4-6位老人。”王红梅介绍,目前,“邻里小餐桌”项目已在龙潭街道太平村、飞花村、南中村和陈店村4个村成功推行。在各类节假日期间,她还会带着社会组织、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起在互助餐厅举办集体聚餐活动,如包饺子、包粽子、煮汤圆等等,老人们不仅可以亲手制作美食,还可以将美食分享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低龄老人志愿者将美食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让他们一起分享喜悦。

“‘邻里小餐桌’项目不仅拓宽了农村养老互助餐厅的内涵,而且解决了农村部分老人的就餐难题,让互助养老理念更加深化,也算是探索出了农村居家助餐服务新模式。”王红梅说。

医养融合,健康养老“送福”上门

一直以来,王红梅作为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总是奔波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每日穿梭于老人之间,自然对老人们的需求最为清楚。“说到养老,其实最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医疗服务。”王红梅说,为了让辖区内的老人们得到更好的医疗救助服务,多年来她也想了不少办法。

“近几年开始讲医养融合,这养老问题、病有所医,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年年初,王红梅带着工作人员摸排、梳理了辖区内需要医疗救助服务的老人清单,以及个别有特殊医疗服务要求的老人“愿望清单”,望着老人们迫切的眼神,王红梅决定再干件“大事”。

3月份,王红梅与龙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多次洽谈与商讨会议,考虑在医养融合方向进行深度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为辖区老人们,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们提供切切实实的福利。“真的跑了很多趟,多方开会,商议这件事。”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龙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8月正式与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协议。

王红梅介绍,后续,龙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将根据前期摸排、梳理的老人名单,上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测,此项工作将首先以100个老人进行试点,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方案,并在辖区内推广下去。除此之外,该卫生服务中心还将成立专属团队,对接龙潭敬老院进行“一对一”的医疗救助服务,“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团队,我想老人们会踏实很多,我这颗悬着的心也踏实了。”王红梅说。

怀着一份炽热的爱心,王红梅每天“想着”老人,围着老人转,“其实都是老小孩!”许多空巢、独居老人会有被社会和家人遗弃的感觉,王红梅就试着与他们沟通,让老人感觉到护理人员是真诚在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体谅儿女还有繁忙的工作不能每天前来问候。敬老院内一位张老先生,有时糊涂、有时清醒,经常不肯洗澡换衣服,王红梅就耐心陪他说话,逗他开心,哄他洗澡。

“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刚接触养老服务时,王红梅其实也没有经验,于是她便自学养老服务和管理,并考取了养老护理员证及营养配餐员等相关证书。9年下来,她不仅为老服务专业暖心,还对国家养老政策耳熟于心。她认为,当前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很重要,尤其是农村养老服务这块,可谓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她还准备带领中心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养老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动医养结合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让辖区内的老人们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

9年来,王红梅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出发点,始终以爱心、细心、热心、真心、诚心关爱每位老人,在为老服务这条路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老人们身上,为此也多少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但对此她表示并不后悔:“我相信我的孩子、家人会理解我,更会支持我,我在做对的事情,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将来他也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9月 > 正文
王红梅

王红梅,女,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栖霞区龙潭敬老院院长、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创办人。早年创办企业,带领创业妇女实现共同致富;2014年,她又主动对接龙潭街道发起创办了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正式投身为老服务。先后荣获了“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南京市劳动模范”“最具影响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负责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南京好人”等荣誉称号。

9年来,她真情付出农村养老事业,以实际行动兑现“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的诺言,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养老事业。从她开办为老服务中心的第一天起,她就扎根在一线服务上,从没有节假日,没有春节的全家团圆,所有的节日均和老人一起度过,家人也给予了高度支持。抗疫期间,家人熬好姜茶,和她一起送给一线防疫人员;2021年春节当天,她的婆婆和姐姐主动做好核酸,入院忙活年夜饭,和乐的家庭是她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多年来,她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帮助家乡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明志初心。

反哺家乡,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的留守老人,切切实实需要被关心、需要被服务,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说起创办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的缘由,王红梅语气坚定,眼神中还闪烁着光。

2014年7月,王红梅发现家乡农村的空巢、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老人的吃饭、生活都存在困难,没人做饭、没人说话聊天、独自出门看病也不方便……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成为摆在老年人面前的现实难题。“龙潭街道地处远郊,辖区范围大,外来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往往不愿入驻。”考虑到家乡亟需解决的难题,王红梅主动对接了龙潭街道,并在街道的支持下,创办了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统筹各方资源,指导17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好邻养老社服务点,开展为老服务,服务于街道内一万五千多名老人。

创办之初,家里人都对她的决定表示不理解,养老服务行业还在起步阶段,责任重、要求高,做起来费时费力。顶着这样的家庭压力,王红梅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农村养老服务中闯出一片天地。“我的为老服务理念是要让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甚至要比在家更好。”凭借着这样的理念,该中心自创办以来,王红梅创造性地开展爱心理发、华溢舞苑、银发学堂、健康小屋、中心厨房等具有农村互助养老特色的服务,为街道空巢、独居、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低偿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助餐助洁、康复保健、精神关爱、日间照料、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应急救助、评估等。

每逢中秋、春节等这些本应与家人团圆的节日里,她都是陪伴着中心的老年人聚在一起,为他们举办“百叟宴”,与老人们“同跨年”,吃团圆饭,看春晚……因为王红梅深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节是幸福、快乐的,但对于中心的失独老人和孤寡老人来说,这是他们最难熬的日子。在一天天的服务中,她的工作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她的为老服务精神也感染了家里人,家里人渐渐地都开始支持她的工作。

龙潭敬老院现有48名老人,年纪最大的超过90岁,“年轻”的不到60岁。与其他养老机构不同,住在这里的老人不仅没有子女,而且近半患有各种残疾。自疫情暴发以来,王红梅积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吃住都与老人在一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院内的老人减少外出。去年春节,恰逢养老院人手紧张,王红梅也无法回家,她75岁的老婆婆主动到医院进行了核酸检测,然后到养老院和她一起陪老人们过年,并协助她做一些为老服务。

多年来,王红梅克服街道地处偏僻、村居分布分散等不利因素,奔波于17个村居108平方公里,指导村居利用闲置空房打造具有连锁品牌特色的为老服务项目,为龙潭区域老人,尤其是涉农地区留守老人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为老服务体系,如今,该区域“15分钟的互助养老圈”逐渐形成,而这份敬老助老的情意,让王红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精准问需,贴心暖心服务老人

“胡爷爷,最近天气热,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地方啊?”8月中旬,王红梅与工作人员带着电风扇、清凉油、毛巾等解暑用品来到了街道独居老人胡爷爷的家。今年夏天高温不断,炎热的三伏天下,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时刻牵动着王红梅的心。

于是自8月初起,在她的组织下,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开启了高温走访慰问行动。“有的老年人家里比较困难,有的老人又舍不得开空调,但是这么热的天气,我实在担心他们的身体,所以上门看一看。”王红梅说,这个夏天,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采购了1000多台电风扇以及清凉油、毛巾等解暑物品,工作人员分批次逐一走访慰问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等,共计走访慰问了1000多户,“从前期的梳理摸排,到后面的上门慰问,总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天很热,但我们服务老人的热情不减。”王红梅解释,此次高温慰问行动,除了关心关爱老人们在高温天气下的生活状态外,也是借机摸排辖区内老人们的总体情况,为后续开展更深入的为老服务作好充足准备。

除了高温天慰问老人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王红梅也创新服务模式,让为老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比如我们中心实施了‘邻里小餐桌’项目,这个项目老人们的评价很高,也确确实实帮到了实处。”

对很多独居老人来说,吃饭一直是件麻烦事,自己做不方便,到外面买太贵,老人们又舍不得。虽然近年来南京市新增了很多养老助餐点,然而对于一些农村老人而言,他们居住地域空间广且分散,不利于开展统一的配送餐服务。在此背景下,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实施了“邻里小餐桌”助餐项目,针对街道偏远农村老人,通过邻居给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方便老人就餐。

2018年,王红梅在已成功运行的1中心和19个互助养老服务点中,试点运行邻里小餐桌项目,鼓励、发动老人邻居,为其提供助餐服务。“一个小餐桌,可以覆盖周边的4-6位老人。”王红梅介绍,目前,“邻里小餐桌”项目已在龙潭街道太平村、飞花村、南中村和陈店村4个村成功推行。在各类节假日期间,她还会带着社会组织、志愿者们和老人们一起在互助餐厅举办集体聚餐活动,如包饺子、包粽子、煮汤圆等等,老人们不仅可以亲手制作美食,还可以将美食分享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低龄老人志愿者将美食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让他们一起分享喜悦。

“‘邻里小餐桌’项目不仅拓宽了农村养老互助餐厅的内涵,而且解决了农村部分老人的就餐难题,让互助养老理念更加深化,也算是探索出了农村居家助餐服务新模式。”王红梅说。

医养融合,健康养老“送福”上门

一直以来,王红梅作为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总是奔波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每日穿梭于老人之间,自然对老人们的需求最为清楚。“说到养老,其实最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医疗服务。”王红梅说,为了让辖区内的老人们得到更好的医疗救助服务,多年来她也想了不少办法。

“近几年开始讲医养融合,这养老问题、病有所医,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年年初,王红梅带着工作人员摸排、梳理了辖区内需要医疗救助服务的老人清单,以及个别有特殊医疗服务要求的老人“愿望清单”,望着老人们迫切的眼神,王红梅决定再干件“大事”。

3月份,王红梅与龙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多次洽谈与商讨会议,考虑在医养融合方向进行深度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为辖区老人们,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们提供切切实实的福利。“真的跑了很多趟,多方开会,商议这件事。”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龙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8月正式与常春藤老年服务中心达成合作协议。

王红梅介绍,后续,龙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将根据前期摸排、梳理的老人名单,上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测,此项工作将首先以100个老人进行试点,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方案,并在辖区内推广下去。除此之外,该卫生服务中心还将成立专属团队,对接龙潭敬老院进行“一对一”的医疗救助服务,“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团队,我想老人们会踏实很多,我这颗悬着的心也踏实了。”王红梅说。

怀着一份炽热的爱心,王红梅每天“想着”老人,围着老人转,“其实都是老小孩!”许多空巢、独居老人会有被社会和家人遗弃的感觉,王红梅就试着与他们沟通,让老人感觉到护理人员是真诚在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体谅儿女还有繁忙的工作不能每天前来问候。敬老院内一位张老先生,有时糊涂、有时清醒,经常不肯洗澡换衣服,王红梅就耐心陪他说话,逗他开心,哄他洗澡。

“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刚接触养老服务时,王红梅其实也没有经验,于是她便自学养老服务和管理,并考取了养老护理员证及营养配餐员等相关证书。9年下来,她不仅为老服务专业暖心,还对国家养老政策耳熟于心。她认为,当前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很重要,尤其是农村养老服务这块,可谓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她还准备带领中心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养老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动医养结合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让辖区内的老人们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

9年来,王红梅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出发点,始终以爱心、细心、热心、真心、诚心关爱每位老人,在为老服务这条路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老人们身上,为此也多少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但对此她表示并不后悔:“我相信我的孩子、家人会理解我,更会支持我,我在做对的事情,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将来他也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