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振宇

事迹:19年无偿献血7900毫升的机关干部

简介:王振宇,男,1985年生,中共党员,淮安市清江浦区审计局办公室主任。王振宇19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全血7900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发起成立“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组织当地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9月 > 正文

近20年来,他30余次撸起袖子,让流淌在体内的热血化为患者生命与健康的希望,累计献血量12500毫升,获得国家卫健委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献血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他是王振宇,清江浦区审计局办公室主任。

“时光匆匆,步履不停,在有限的时间里,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秉承这样的初心,他一次次走进血站、一次次奔赴“战场”,无私地散发着光与热……

默默奉献,做无偿献血的典范

2003年10月18日,刚入大学的王振宇独自逛街时偶然经过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当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时,热血青年的本能驱使王振宇走进了献血屋。没有引导,没有动员,王振宇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一年后,当王振宇第三次来到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时,得知临床上急缺血小板资源。此时,机器单采血小板这项技术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并且对捐献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但在治病救人信念的驱使下,他没有过多犹豫就加入了机器单采血小板的队伍。两个多小时的采集时间里,王振宇双臂固定,采取半躺姿势,看着采血仪器自动采集、分离与回输血液。

一次献血时,他从血站的宣传短片中了解到还有很多重症血液病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而移植造血干细胞则是他们活下来的唯一方法,但因为库容有限,很多病患就在等待中耗尽了生命。于是,他下定决心成为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员,为这些患者增加生存下去的希望,由于当时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有常住户籍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他只能暂时把这个念头埋在心底,直到2012年8月,终于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每当发生重大事故、血液周期性紧张的时候,作为应急献血志愿者,王振宇都会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他累计机采血小板11个治疗量、捐献全血7900毫升,折合共计献血量12500毫升。2018年,他获得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熟悉王振宇的人都知道,他特别注重保养身体:饮食健康、作息规律,不抽烟不喝酒,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迄今已完成了近百场马拉松和1万多公里的跑量……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去献出健康的血液。

冲锋在前,做志愿服务的表率

5月末的淮安,最高气温已突破30度。

“请出示‘双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填写出发地和目的地。”在淮安南高速出入口疫情防控临时指挥部,王振宇正挨个查验、登记下高速车辆信息。顶着正午热烈的阳光,厚重的防护服里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由于穿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八小时的执勤时间里王振宇几乎滴水不沾。

高速出入口作为疫情外放输入的重要关口,需24小时值守,所有志愿者采取三班轮换岗。相比白天的烈日,夜晚的执勤工作也不轻松。“凌晨2点至4点是一天车流量最大的时候,高速出入口等待下高速的货车一眼望不到头,能排几公里长,一点松懈不得。”

从主动报名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参与到淮安南高速出入口疫情防控工作,三班倒的工作节奏,王振宇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没有一天请假。

对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王振宇并不是新手,早在2020年初,疫情初发时,王振宇就是区里最早的一批机关志愿者。

大年初三,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号召后,王振宇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报了名,“就想着能去帮点忙,没有考虑太多。”在这个阖家欢乐的喜庆日子里,王振宇和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将家里的一对幼儿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尽管孩子还年幼,但是我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党员必须冲锋在前。”王振宇说。

多年来,王振宇始终是志愿服务的“排头兵”。他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从开展零星的志愿服务到摸索推出规模化品牌公益活动,致力于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点燃爱心之火,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温暖。

去年,王振宇报名成为淮安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协会各项培训,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绳索救援、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知识,顺利考取了红十字会急救证书和无线电业务电台操作证书。他的目标是:今年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队员,倾尽自己所学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9月 > 正文
王振宇

近20年来,他30余次撸起袖子,让流淌在体内的热血化为患者生命与健康的希望,累计献血量12500毫升,获得国家卫健委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献血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他是王振宇,清江浦区审计局办公室主任。

“时光匆匆,步履不停,在有限的时间里,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秉承这样的初心,他一次次走进血站、一次次奔赴“战场”,无私地散发着光与热……

默默奉献,做无偿献血的典范

2003年10月18日,刚入大学的王振宇独自逛街时偶然经过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当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时,热血青年的本能驱使王振宇走进了献血屋。没有引导,没有动员,王振宇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一年后,当王振宇第三次来到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时,得知临床上急缺血小板资源。此时,机器单采血小板这项技术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并且对捐献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但在治病救人信念的驱使下,他没有过多犹豫就加入了机器单采血小板的队伍。两个多小时的采集时间里,王振宇双臂固定,采取半躺姿势,看着采血仪器自动采集、分离与回输血液。

一次献血时,他从血站的宣传短片中了解到还有很多重症血液病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而移植造血干细胞则是他们活下来的唯一方法,但因为库容有限,很多病患就在等待中耗尽了生命。于是,他下定决心成为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员,为这些患者增加生存下去的希望,由于当时对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有常住户籍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他只能暂时把这个念头埋在心底,直到2012年8月,终于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每当发生重大事故、血液周期性紧张的时候,作为应急献血志愿者,王振宇都会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他累计机采血小板11个治疗量、捐献全血7900毫升,折合共计献血量12500毫升。2018年,他获得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熟悉王振宇的人都知道,他特别注重保养身体:饮食健康、作息规律,不抽烟不喝酒,积极参与各项运动,迄今已完成了近百场马拉松和1万多公里的跑量……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去献出健康的血液。

冲锋在前,做志愿服务的表率

5月末的淮安,最高气温已突破30度。

“请出示‘双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填写出发地和目的地。”在淮安南高速出入口疫情防控临时指挥部,王振宇正挨个查验、登记下高速车辆信息。顶着正午热烈的阳光,厚重的防护服里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由于穿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八小时的执勤时间里王振宇几乎滴水不沾。

高速出入口作为疫情外放输入的重要关口,需24小时值守,所有志愿者采取三班轮换岗。相比白天的烈日,夜晚的执勤工作也不轻松。“凌晨2点至4点是一天车流量最大的时候,高速出入口等待下高速的货车一眼望不到头,能排几公里长,一点松懈不得。”

从主动报名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参与到淮安南高速出入口疫情防控工作,三班倒的工作节奏,王振宇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没有一天请假。

对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王振宇并不是新手,早在2020年初,疫情初发时,王振宇就是区里最早的一批机关志愿者。

大年初三,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号召后,王振宇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报了名,“就想着能去帮点忙,没有考虑太多。”在这个阖家欢乐的喜庆日子里,王振宇和身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将家里的一对幼儿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尽管孩子还年幼,但是我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党员必须冲锋在前。”王振宇说。

多年来,王振宇始终是志愿服务的“排头兵”。他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从开展零星的志愿服务到摸索推出规模化品牌公益活动,致力于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点燃爱心之火,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温暖。

去年,王振宇报名成为淮安蓝天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协会各项培训,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绳索救援、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知识,顺利考取了红十字会急救证书和无线电业务电台操作证书。他的目标是:今年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队员,倾尽自己所学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