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裴凌曼

事迹:妙笔记录抗疫日常 传递正能量的暖心记者

简介:裴凌曼,女,1988年生,宿迁日报社民生新闻部记者。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裴凌曼深入社区采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近百人。她利用媒体力量,先后帮助农户销售60万斤滞销农产品,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紧急筹集450件衣物。她开通抖音账号,利用每天骑着电动车采访的间隙,分享所遇见的宿迁暖心事、正能量,单条播放量超7万,留言数百条。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4月 > 正文

裴凌曼,女,1988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级职称。宿迁日报社民生新闻部记者、全国新闻界第八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团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思政青年导师、江苏海洋大学新闻广告系校外指导老师。

做记者10年多年,她“一心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先后帮助农户销售60万斤滞销的农产品,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紧急筹集450件衣物。她奔波上万公里,帮助宿迁“找党老人”张道干寻回党籍;帮助脑瘫残疾人伏培建完成梦想,她挖掘数十名先进典型人物,为社会营造了积极向善的“好人群像”。裴凌曼先后荣获“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胜选手”“江苏新闻奖”“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宿迁市新闻战线特殊贡献奖”“宿迁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

爱心“暖”民心

2022年疫情来袭,她深入社区采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近百人,用一篇篇新闻报道记录宿迁每一个平凡人的抗疫日常。

4月4日,宿迁静态管理下第四天,市民叶华担心80岁的母亲买菜不方便,特意准备了4大包蔬菜、水果送去,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宿迁大桥处无法给予通行。焦急地叶华向采访路过的裴凌曼求助,希望她能帮忙送菜。看着担心年迈妈妈的女儿,裴凌曼骑上电动车辗转多个路口把“女儿的心意”送到了“妈妈的手中”。

4月6日下午和4月9日晚,裴凌曼连续两次接到网友反馈,来自沭阳、泗洪的医务人员缺少单薄衣物的情况。因紧急驰援宿迁,“大白”们穿戴的都是羽绒服、大衣、棉衣等厚衣物,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再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奇热无比,常常几个小时下来,衣服早就湿透。她一边向领导汇报引起疫情防控组的关注,一边向爱心人士寻求帮助,并在最短时间内2次筹集了450件短袖T恤。在道路不通、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宿迁日报社紧急驰援,用采访车送到了医务人员的住地,以及管控区宿豫区曹集乡,送完最后一批衣物,已经晚上11点40分,她用热心、爱心,赢得了基层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广泛赞誉。4月11日,得知有医务人员过生日,想吃一块蛋糕的心愿后,她和爱心人士又送去了蛋糕和鲜花,为“大白”圆一个生日心愿。

宿迁静态管理期间,为缓解居家人员焦虑的心理,她开通抖音账号,利用每天骑着电动车采访的间隙,分享所遇见的宿迁暖心事、正能量,单条播放量超7万,留言数百条,及时回应网友所关切的泽达学生、晕倒“大白”、喇叭大爷花式喊话做核酸,等新闻作品,总播放量超一千万。为疫情下的宿迁,发出了“放心”的声音。

真情“聚”民心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当民生记者10年,裴凌曼将满腔的热忱与新闻事业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她从零学起,跑新闻、写稿子;每一次沉下心、动真情的采访,让她收获满满的感动,也把老百姓的事情装在了自己的心里。她热心公益,长年深入基层采访扎实,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通过亲身经历,写出了既快又准充满温情的报道。为帮助农民销售滞销的35万斤胡萝卜,她在20多天时间里一直跟踪采访,找销路,寻运输,连续推出6篇稿件,化解百姓急难愁。5万斤胡萝卜、5万斤西红柿、2万斤大蒜销售受阻后,田间地头处处有她的身影。

3年来,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路不畅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为此,宿迁日报社牵头组建了“速速带货到田头”志愿者团队,她和同事们化身“推荐官”奔赴在宿迁各地,收集相关农户的信息、受损情况,积极为农户带货推荐。

她曾跨越上万公里积极奔走在寻访的路上,帮助宿迁“找党老人”张道干寻回党籍;帮助脑瘫残疾人伏培建完成“走”进大学、签署捐赠器官志愿书、递交入党申请书等心愿;坚持回访抗战老兵、老党员,关爱、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为老兵、留守儿童、特殊家庭送去衣物、米油等物资。

善心“得”民心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裴凌曼一直奔跑,一直记录。在任何时刻,她处处体现一名党员积极带头作用,也在所采访人身上汲取着力量。为采访乡村老师张学文,她换乘了3次车,最终在田野了找到了那所矮矮的小学、为采访守墓老人她往返乡镇六次,查资料、寻历史、访故人。2020年,疫情发生后,裴凌曼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一线采访。为记录医务人员、公安民警、交通执法人员、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裴凌曼多次前往高速、社区、乡镇、医院等地挖掘典型人物,传递着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故事、好新闻。为记录好一线执勤人员联防联控检查点早、晚工作的真实情况,早上踩点,晚上拍照,经常深夜采访归来再写稿。为了采访宿迁援鄂医疗队员,她常常等候到深夜甚至凌晨,为的是最快时间把稿件发出,让她们的家人和读者们“安心”。

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新形势迎难而上,一个个平凡人的小故事,在她的报道下熠熠生辉,她用爱心、善心把人民的点滴小事装在心中,书写老百姓的心声。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4月 > 正文
裴凌曼

裴凌曼,女,1988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级职称。宿迁日报社民生新闻部记者、全国新闻界第八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报告团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思政青年导师、江苏海洋大学新闻广告系校外指导老师。

做记者10年多年,她“一心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先后帮助农户销售60万斤滞销的农产品,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紧急筹集450件衣物。她奔波上万公里,帮助宿迁“找党老人”张道干寻回党籍;帮助脑瘫残疾人伏培建完成梦想,她挖掘数十名先进典型人物,为社会营造了积极向善的“好人群像”。裴凌曼先后荣获“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胜选手”“江苏新闻奖”“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宿迁市新闻战线特殊贡献奖”“宿迁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

爱心“暖”民心

2022年疫情来袭,她深入社区采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近百人,用一篇篇新闻报道记录宿迁每一个平凡人的抗疫日常。

4月4日,宿迁静态管理下第四天,市民叶华担心80岁的母亲买菜不方便,特意准备了4大包蔬菜、水果送去,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宿迁大桥处无法给予通行。焦急地叶华向采访路过的裴凌曼求助,希望她能帮忙送菜。看着担心年迈妈妈的女儿,裴凌曼骑上电动车辗转多个路口把“女儿的心意”送到了“妈妈的手中”。

4月6日下午和4月9日晚,裴凌曼连续两次接到网友反馈,来自沭阳、泗洪的医务人员缺少单薄衣物的情况。因紧急驰援宿迁,“大白”们穿戴的都是羽绒服、大衣、棉衣等厚衣物,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再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奇热无比,常常几个小时下来,衣服早就湿透。她一边向领导汇报引起疫情防控组的关注,一边向爱心人士寻求帮助,并在最短时间内2次筹集了450件短袖T恤。在道路不通、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宿迁日报社紧急驰援,用采访车送到了医务人员的住地,以及管控区宿豫区曹集乡,送完最后一批衣物,已经晚上11点40分,她用热心、爱心,赢得了基层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广泛赞誉。4月11日,得知有医务人员过生日,想吃一块蛋糕的心愿后,她和爱心人士又送去了蛋糕和鲜花,为“大白”圆一个生日心愿。

宿迁静态管理期间,为缓解居家人员焦虑的心理,她开通抖音账号,利用每天骑着电动车采访的间隙,分享所遇见的宿迁暖心事、正能量,单条播放量超7万,留言数百条,及时回应网友所关切的泽达学生、晕倒“大白”、喇叭大爷花式喊话做核酸,等新闻作品,总播放量超一千万。为疫情下的宿迁,发出了“放心”的声音。

真情“聚”民心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当民生记者10年,裴凌曼将满腔的热忱与新闻事业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她从零学起,跑新闻、写稿子;每一次沉下心、动真情的采访,让她收获满满的感动,也把老百姓的事情装在了自己的心里。她热心公益,长年深入基层采访扎实,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通过亲身经历,写出了既快又准充满温情的报道。为帮助农民销售滞销的35万斤胡萝卜,她在20多天时间里一直跟踪采访,找销路,寻运输,连续推出6篇稿件,化解百姓急难愁。5万斤胡萝卜、5万斤西红柿、2万斤大蒜销售受阻后,田间地头处处有她的身影。

3年来,受疫情影响,农产品销路不畅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为此,宿迁日报社牵头组建了“速速带货到田头”志愿者团队,她和同事们化身“推荐官”奔赴在宿迁各地,收集相关农户的信息、受损情况,积极为农户带货推荐。

她曾跨越上万公里积极奔走在寻访的路上,帮助宿迁“找党老人”张道干寻回党籍;帮助脑瘫残疾人伏培建完成“走”进大学、签署捐赠器官志愿书、递交入党申请书等心愿;坚持回访抗战老兵、老党员,关爱、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为老兵、留守儿童、特殊家庭送去衣物、米油等物资。

善心“得”民心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裴凌曼一直奔跑,一直记录。在任何时刻,她处处体现一名党员积极带头作用,也在所采访人身上汲取着力量。为采访乡村老师张学文,她换乘了3次车,最终在田野了找到了那所矮矮的小学、为采访守墓老人她往返乡镇六次,查资料、寻历史、访故人。2020年,疫情发生后,裴凌曼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一线采访。为记录医务人员、公安民警、交通执法人员、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裴凌曼多次前往高速、社区、乡镇、医院等地挖掘典型人物,传递着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故事、好新闻。为记录好一线执勤人员联防联控检查点早、晚工作的真实情况,早上踩点,晚上拍照,经常深夜采访归来再写稿。为了采访宿迁援鄂医疗队员,她常常等候到深夜甚至凌晨,为的是最快时间把稿件发出,让她们的家人和读者们“安心”。

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新形势迎难而上,一个个平凡人的小故事,在她的报道下熠熠生辉,她用爱心、善心把人民的点滴小事装在心中,书写老百姓的心声。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