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兆琴

事迹:疫情期间每天用“铁脚板”走遍22个小区的社区书记

简介:周兆琴,女,1972年生,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白马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兆琴负责的白马社区有居民3.6万人,面对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她第一时间招募志愿者,成立疫情防控指令核查组、网格服务组、小区巡查组等,做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无缝对接。无论如何忙碌,她每天都要将辖区内22个小区走访巡防一遍,及时解决问题和矛盾,同时重点关照46名独居老人。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4月 > 正文

周兆琴,女,1972年9月出生,现任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白马社区党总支书记,曾当选“南京好人”“南京好市民”。从2001年起至今,她在社区基层工作已有20年,一直兢兢业业,得到众多居民认可。

护民之安康,攻坚守民心

白马社区方圆5.9平方公里,19个居民小区,3个自然村落,辖区面积大,常住人口3万多人,因此防疫任务的担子也比其他社区(村)重的多。面对疫情,她第一时间招募志愿者,与社区社工一起成立疫情防控指令核查组,完成疫情指令核查、数据反馈与对接;同时成立网格服务组,将小区划分给各网格长,落实网格责任制,做好门岗管控,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工作。除此之外,还成立小区巡查组,流动核酸检测组、后勤保障组,做到将自排、指令核查反馈、物业门岗反馈的返宁、风险地区人员无缝对接,了然于心。

迎着夜间的灯光,或许能看到她些许发白的头发,小小的身体在坚持奋战。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间11点,更甚是12点也是家常便饭,家人只有在她晚上回来后才能和她说得上几句话,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她经常说:身为一名党员,我理应冲锋陷阵;身为社区书记,我更没有理由退缩;对于我而言,在大我面前,我自己的原则是没有小我,以小我成就大我,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荣幸。我的一天是平凡的,但我以我这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感到自豪。

“铁人书记”奔波不停歇

她建立起企业与居民“帮扶桥”,轻叩小区每扇门;她用她的记事本,录每件民生事。

本轮疫情以来,周兆琴再次过上了以办公室为家的日子。哪怕不用值夜班,她也是踩着月影归家、顶着星光出门,在家时间不超过五六个小时。似乎不知疲倦,永远以饱满热情面对群众,周兆琴也因此有了“铁人书记”的外号。

白马社区有居民3.6万人,要一天内做完核酸检测,压力可想而知。她深知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站在居民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就大家时间,所以核酸检测点天不亮就“营业”,前几轮都是到晚上11点才“收工”。上午10点半,她在核酸检测点刚巡视完一圈,还没顾得上喘口气,一位民警找上她:“周书记,有名男子之前没有做过核酸检测,你看怎么办?”她赶紧往民警指示方向走去,还没到目的地,又一名身穿西装的男子拦下了她,“周书记,这个临时隔离帐篷放在商场门口有点不方便”。未做核酸检测的男子自称半年前来宁带外孙女,平时不出门,所以前几轮核酸检测都没有参加。周兆琴打开手机软件查到其家庭住址,并通知网格员上门核查。在证实男子说法后,周兆琴再三叮嘱:“你平时还要带孩子,做核酸检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办事“刷刮”是同事和社区居民对周兆琴的一致评价。处理完这件“疑难杂症”,又确认临时隔离帐篷已更换位置后,她向检测通道方向走去,边走边查看手机上刚刚收到的当日“重点人群”梳理信息,每走几步还瞄一眼地上的一米线,查看有没有需要更换的地方。“习惯了,社区的事情多且杂,见缝插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周兆琴笑着说。

不用做规模性核酸检测的时候,周兆琴将主要精力放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上。白马社区有22个小区,她每天全部走访一遍,同时对社区46名独居老人进行重点照顾。有时候走得实在吃不消了,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再跑跑。

“铁人书记”的背后,或许连她自己都已忘记了,只有家人提醒她该到医院复查了时候,才能想起她也是一位患有甲状腺癌的病人。

“我们工作再细一点,居民风险更小一点”

身为社区书记,周兆琴认为自己就是居民的“大管家”,也是守好居民健康关的一道重要防线。

为详细了解外地来宁返宁人员信息,她自己设计了多张表格,每天都会让社区网格员根据摸排情况更新内容。其中一张表清楚注明了哪些居民从外地回来、哪些居民在集中隔离点、还有哪些居民居家隔离中;表格中不仅有“已隔离××天”等基础信息,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需要定期服药”“××夫妻俩年事已高”。回到办公室后,她又梳理了一遍新增的居家隔离居民,挨个打电话询问:“网格员有没有对接”“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工作做得越细,居民感染病毒的风险就越小。”周兆琴总是这么和同事说。

疫情无情人有情,服务将心比心

疫情防控的表格中有一张表格似乎与疫情无关,记录的都是一些特殊情况,如融侨观邸小区××户有一名少年腿摔断了,还有一名老人年过八旬一人独居等。根据之前经验,她发现部分居民因一些特殊情况,出门做核酸检测不方便,于是特意在数据库中将他们梳理出来,尽可能提供上门采样服务,争取做到“一个都不少”。

社区里有位79岁的郭奶奶眼睛看不见,疫情发生后,周兆琴一直记挂着她,时常上门看望。“你需要什么就和我说,能不出门就别出门。”每次上门时,她都会这么叮嘱老人,发现老人家里菜吃光了,她也会第一时间买来放进老人家的冰箱。

类似的事情对周兆琴而言只是平常,做社区工作几十年来,她从没和群众红过脸,取而代之的是好评无数。“我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将心比心替居民解决问题。”她笑着说。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4月 > 正文
周兆琴

周兆琴,女,1972年9月出生,现任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白马社区党总支书记,曾当选“南京好人”“南京好市民”。从2001年起至今,她在社区基层工作已有20年,一直兢兢业业,得到众多居民认可。

护民之安康,攻坚守民心

白马社区方圆5.9平方公里,19个居民小区,3个自然村落,辖区面积大,常住人口3万多人,因此防疫任务的担子也比其他社区(村)重的多。面对疫情,她第一时间招募志愿者,与社区社工一起成立疫情防控指令核查组,完成疫情指令核查、数据反馈与对接;同时成立网格服务组,将小区划分给各网格长,落实网格责任制,做好门岗管控,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工作。除此之外,还成立小区巡查组,流动核酸检测组、后勤保障组,做到将自排、指令核查反馈、物业门岗反馈的返宁、风险地区人员无缝对接,了然于心。

迎着夜间的灯光,或许能看到她些许发白的头发,小小的身体在坚持奋战。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间11点,更甚是12点也是家常便饭,家人只有在她晚上回来后才能和她说得上几句话,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她经常说:身为一名党员,我理应冲锋陷阵;身为社区书记,我更没有理由退缩;对于我而言,在大我面前,我自己的原则是没有小我,以小我成就大我,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荣幸。我的一天是平凡的,但我以我这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感到自豪。

“铁人书记”奔波不停歇

她建立起企业与居民“帮扶桥”,轻叩小区每扇门;她用她的记事本,录每件民生事。

本轮疫情以来,周兆琴再次过上了以办公室为家的日子。哪怕不用值夜班,她也是踩着月影归家、顶着星光出门,在家时间不超过五六个小时。似乎不知疲倦,永远以饱满热情面对群众,周兆琴也因此有了“铁人书记”的外号。

白马社区有居民3.6万人,要一天内做完核酸检测,压力可想而知。她深知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站在居民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就大家时间,所以核酸检测点天不亮就“营业”,前几轮都是到晚上11点才“收工”。上午10点半,她在核酸检测点刚巡视完一圈,还没顾得上喘口气,一位民警找上她:“周书记,有名男子之前没有做过核酸检测,你看怎么办?”她赶紧往民警指示方向走去,还没到目的地,又一名身穿西装的男子拦下了她,“周书记,这个临时隔离帐篷放在商场门口有点不方便”。未做核酸检测的男子自称半年前来宁带外孙女,平时不出门,所以前几轮核酸检测都没有参加。周兆琴打开手机软件查到其家庭住址,并通知网格员上门核查。在证实男子说法后,周兆琴再三叮嘱:“你平时还要带孩子,做核酸检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办事“刷刮”是同事和社区居民对周兆琴的一致评价。处理完这件“疑难杂症”,又确认临时隔离帐篷已更换位置后,她向检测通道方向走去,边走边查看手机上刚刚收到的当日“重点人群”梳理信息,每走几步还瞄一眼地上的一米线,查看有没有需要更换的地方。“习惯了,社区的事情多且杂,见缝插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周兆琴笑着说。

不用做规模性核酸检测的时候,周兆琴将主要精力放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上。白马社区有22个小区,她每天全部走访一遍,同时对社区46名独居老人进行重点照顾。有时候走得实在吃不消了,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再跑跑。

“铁人书记”的背后,或许连她自己都已忘记了,只有家人提醒她该到医院复查了时候,才能想起她也是一位患有甲状腺癌的病人。

“我们工作再细一点,居民风险更小一点”

身为社区书记,周兆琴认为自己就是居民的“大管家”,也是守好居民健康关的一道重要防线。

为详细了解外地来宁返宁人员信息,她自己设计了多张表格,每天都会让社区网格员根据摸排情况更新内容。其中一张表清楚注明了哪些居民从外地回来、哪些居民在集中隔离点、还有哪些居民居家隔离中;表格中不仅有“已隔离××天”等基础信息,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需要定期服药”“××夫妻俩年事已高”。回到办公室后,她又梳理了一遍新增的居家隔离居民,挨个打电话询问:“网格员有没有对接”“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工作做得越细,居民感染病毒的风险就越小。”周兆琴总是这么和同事说。

疫情无情人有情,服务将心比心

疫情防控的表格中有一张表格似乎与疫情无关,记录的都是一些特殊情况,如融侨观邸小区××户有一名少年腿摔断了,还有一名老人年过八旬一人独居等。根据之前经验,她发现部分居民因一些特殊情况,出门做核酸检测不方便,于是特意在数据库中将他们梳理出来,尽可能提供上门采样服务,争取做到“一个都不少”。

社区里有位79岁的郭奶奶眼睛看不见,疫情发生后,周兆琴一直记挂着她,时常上门看望。“你需要什么就和我说,能不出门就别出门。”每次上门时,她都会这么叮嘱老人,发现老人家里菜吃光了,她也会第一时间买来放进老人家的冰箱。

类似的事情对周兆琴而言只是平常,做社区工作几十年来,她从没和群众红过脸,取而代之的是好评无数。“我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将心比心替居民解决问题。”她笑着说。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