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费长中

事迹:坚守长江防疫一线600多天的“银发护江师”

简介:费长中,男,1958年生,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三八新村居民。费长中是一名“长江环保志愿者”。2020年初,他申请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从此坚守在长江东港段疫情防控卡口。截至目前,他已在卡口坚守600多天,累计志愿服务7500小时,为200余艘靠岸船只和2800余名登岸人员进行防疫排查,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银发护江师”。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5月 > 正文

费长中,男,1958年5月生,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三八新村居民,南通市崇川区长江东港段疫情防控志愿者。

费长中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捕了大半辈子鱼,花甲之年,他响应国家号召,退捕上岸,成为一名“长江环保志愿者”,默默守护长江生态环境。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他积极投身防疫一线战场,坚守长江防疫线,一守就是600多天。2022年3月,疫情卷土重来,他再次披上“红马甲”重返长江防疫线,成为长江上一抹绚丽的“志愿红”。

一心一意,他是江边的一抹“志愿红”

费长中在成为抗疫志愿者之前就是远近闻名的“长江环保志愿者”,被周围人亲切地称为“银发护江师”。这位有着三十年江上往来经验的老渔民,放下渔网后积极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是因放生多条野生中华鲟而走红网络的“护鱼员”,也是拥有丰富救人寻物经验的“深水打捞”专家。2022年3月的一天,正在江面清理漂浮垃圾的老费接到了所在地政府的消息,疫情卷土重来了,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所有靠岸的船只人员都要接受防疫排查。费长中在配合疫情检查时发现,防疫工作人员已“连轴转”多日,非常疲劳,便毛遂自荐,主动申请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起初,辖区政府考虑到费长中已年逾六旬,难以承受高强度的防疫工作并未答应,但他却说“2020年疫情暴发,我就在长江防疫第一线,我的身体没问题!而且,没有人比我更熟悉长江沿线情况。”在费长中的坚持下,辖区政府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于是老费穿上“红背心”戴起“红袖套”,重新“披挂上阵”成为长江边最绚丽的一抹“志愿红”。

一夫当关,他是防疫卡口的“守门人”

“请戴好口罩,出示你的行程码、苏康码……”老费随身拿着小喇叭、测温枪,带着记录本,穿着志愿者红背心,每天准时准点来到卡口,穿梭于寒风瑟瑟的江岸,日复一日的巡查、劝导、登记。近一个月来,手机上每天超过20000的步数、一沓一沓的登记本和那件洗得发白的红背心默默记录下了他的坚守。2022年3月20日晚,费长中像往常一样夜间巡查,忽然发现江边一人乘交通船将要上岸,当即按疫情防控要求对其查验两码、测温,费长中在查验登记表时,觉察其存在问题,便立即打电话给所在社区值班人员核对,发现此人确实为风险人员。通过费长中的劝导,当事人回到所在工作船上,并无奈地说道,“没想到你这个老人家这么古板,就是不让我上来,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费长中不顾感染风险,多次劝离试图登岸的风险人员,这其中也不乏他认识的熟人和朋友,但他从没有开过一道“口子”,他说,“既然我守在这里,那就要守住这里,防疫是场战斗,这个卡口就是我的战场,我必须守牢这个防线”。正是这样朴素的想法激励着他,一丝不苟的执行每一项防疫规定,2020年至今,他累计志愿服务达7500小时,为200余艘靠岸船只和2800余名登岸人员进行防疫排查,“不近人情”,不落一人,严密守护着长江防疫线。

一脉相承,他是队伍里的“主心骨”

防疫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费长中在防疫卡口志愿服务两年有余,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沿江防疫志愿者。他总是细致耐心地带领年轻志愿者们熟悉工作,“手把手”地教他们熟悉江情,“船只什么时候靠岸,什么时候停泊,上船做排查需要注意什么”,他把年轻志愿者们当成自己的子侄辈一样关心照顾,年轻志愿者们也都把他当成“主心骨”,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总要先问问他。通往长江疫情防控点位的道路坑洼不平,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严重影响防疫物资的运输和防疫人员的通行。费长中拿出平常省吃俭用节省下的2000余元,购买石子、钢丝片等材料,和志愿者们一起利用休息时间修路,现在这条近100米的路已经修理平整。他和年轻的志愿者们解释道:“防疫已经是常态化的工作,我们要早做准备,把路修修好,做好了和它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从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沿江防疫志愿者队伍从1人发展至6人,成为长江疫情防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费长中常说,“我喜欢为长江做事,也喜欢为了船上和岸边的大江子民做些事,我相信,疫情会过去的,到时候我们共聚江边,看春光,看江豚。”这就是“银发护江师”费长中,他面朝长江,心怀大爱,与南通市千万抗疫志愿者共同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2年 > 5月 > 正文
费长中

费长中,男,1958年5月生,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三八新村居民,南通市崇川区长江东港段疫情防控志愿者。

费长中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捕了大半辈子鱼,花甲之年,他响应国家号召,退捕上岸,成为一名“长江环保志愿者”,默默守护长江生态环境。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他积极投身防疫一线战场,坚守长江防疫线,一守就是600多天。2022年3月,疫情卷土重来,他再次披上“红马甲”重返长江防疫线,成为长江上一抹绚丽的“志愿红”。

一心一意,他是江边的一抹“志愿红”

费长中在成为抗疫志愿者之前就是远近闻名的“长江环保志愿者”,被周围人亲切地称为“银发护江师”。这位有着三十年江上往来经验的老渔民,放下渔网后积极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是因放生多条野生中华鲟而走红网络的“护鱼员”,也是拥有丰富救人寻物经验的“深水打捞”专家。2022年3月的一天,正在江面清理漂浮垃圾的老费接到了所在地政府的消息,疫情卷土重来了,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所有靠岸的船只人员都要接受防疫排查。费长中在配合疫情检查时发现,防疫工作人员已“连轴转”多日,非常疲劳,便毛遂自荐,主动申请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起初,辖区政府考虑到费长中已年逾六旬,难以承受高强度的防疫工作并未答应,但他却说“2020年疫情暴发,我就在长江防疫第一线,我的身体没问题!而且,没有人比我更熟悉长江沿线情况。”在费长中的坚持下,辖区政府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于是老费穿上“红背心”戴起“红袖套”,重新“披挂上阵”成为长江边最绚丽的一抹“志愿红”。

一夫当关,他是防疫卡口的“守门人”

“请戴好口罩,出示你的行程码、苏康码……”老费随身拿着小喇叭、测温枪,带着记录本,穿着志愿者红背心,每天准时准点来到卡口,穿梭于寒风瑟瑟的江岸,日复一日的巡查、劝导、登记。近一个月来,手机上每天超过20000的步数、一沓一沓的登记本和那件洗得发白的红背心默默记录下了他的坚守。2022年3月20日晚,费长中像往常一样夜间巡查,忽然发现江边一人乘交通船将要上岸,当即按疫情防控要求对其查验两码、测温,费长中在查验登记表时,觉察其存在问题,便立即打电话给所在社区值班人员核对,发现此人确实为风险人员。通过费长中的劝导,当事人回到所在工作船上,并无奈地说道,“没想到你这个老人家这么古板,就是不让我上来,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费长中不顾感染风险,多次劝离试图登岸的风险人员,这其中也不乏他认识的熟人和朋友,但他从没有开过一道“口子”,他说,“既然我守在这里,那就要守住这里,防疫是场战斗,这个卡口就是我的战场,我必须守牢这个防线”。正是这样朴素的想法激励着他,一丝不苟的执行每一项防疫规定,2020年至今,他累计志愿服务达7500小时,为200余艘靠岸船只和2800余名登岸人员进行防疫排查,“不近人情”,不落一人,严密守护着长江防疫线。

一脉相承,他是队伍里的“主心骨”

防疫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费长中在防疫卡口志愿服务两年有余,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沿江防疫志愿者。他总是细致耐心地带领年轻志愿者们熟悉工作,“手把手”地教他们熟悉江情,“船只什么时候靠岸,什么时候停泊,上船做排查需要注意什么”,他把年轻志愿者们当成自己的子侄辈一样关心照顾,年轻志愿者们也都把他当成“主心骨”,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总要先问问他。通往长江疫情防控点位的道路坑洼不平,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严重影响防疫物资的运输和防疫人员的通行。费长中拿出平常省吃俭用节省下的2000余元,购买石子、钢丝片等材料,和志愿者们一起利用休息时间修路,现在这条近100米的路已经修理平整。他和年轻的志愿者们解释道:“防疫已经是常态化的工作,我们要早做准备,把路修修好,做好了和它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从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沿江防疫志愿者队伍从1人发展至6人,成为长江疫情防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费长中常说,“我喜欢为长江做事,也喜欢为了船上和岸边的大江子民做些事,我相信,疫情会过去的,到时候我们共聚江边,看春光,看江豚。”这就是“银发护江师”费长中,他面朝长江,心怀大爱,与南通市千万抗疫志愿者共同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