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女,1949年1月生,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三甲社区居民,退休职工。
她十五年如一日照顾同村的瘫痪老人,托起老人生活的希望;她为人所想,急人所难,被村民视为“主心骨”……多年来,她一直行走在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路上,她就是通州区二甲镇三甲社区村民组长张玉芳。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平日里多亏了玉芳照顾我,我才能每天三顿吃上热乎饭,真是太感谢她了。”躺在床上的柳和选抹着眼泪说道。柳和选是村里的困难户,2008年因一场意外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侥幸逃脱鬼门关的她因为手术后遗症瘫痪在床。柳和选育有一子,但智力上有所缺陷,在她瘫痪后,年迈的丈夫操持家里。张玉芳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变故后,主动上门了解生活所需,并以村民组长的身份带头给柳和选家捐款。平日里,张玉芳主动替柳和选家买米充煤气,甚至在空闲时间为柳和选家闲置的菜地种上蔬菜。
但好景不长,柳和选的丈夫因基础病和年迈而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经常大小便失禁。张玉芳总是干练地为他换下脏污的裤子,然后洗干净晾晒。也有邻居开玩笑地问张玉芳:“无亲无故的这么上心干嘛,人家又不是没有儿子。”张玉芳淡然一笑:“都是邻居,顺手的事而已,老人脏污更换不及时容易生褥疮。”
从“接济”变成“接管”
2017年以后,柳和选的丈夫去世了,照顾他一年多的张玉芳带着周边的邻居帮他们家把丧事办好。这之后,张玉芳独自承担起照顾柳和选的任务,因为老人身体比较虚弱,无法自行翻身,皮肤会因为长期受压而受到损害,发生坏死以及溃烂的情况。张玉芳定期检查,每天早晚按摩一次,一旦发现老人皮肤上有发红的迹象则立即使用红花油按摩局部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多年以来,柳和选老人从未出现因褥疮而前往医院治疗的情况。
2021年,柳和选的儿子突发疾病去世,患有精神病的儿媳妇和孙女被娘家带回,柳和选瞬间被击垮。张玉芳看出老人精神上的崩溃,她立即前去安慰、劝说、引导。张玉芳告诉老人,儿媳妇和孙女回了娘家是为了有人照顾,她们依旧是你最亲的人,况且小孙女这么懂事可爱,定期会来看你,所以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孙女担心。在张玉芳的宽慰下,老人慢慢放下心中的悲观和厌世,振作起来面对生活。
种田、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张玉芳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瘫痪在床的柳和选倍感温暖。她常常想从自己微薄的低保金中拿些钱出来作为照顾自己的劳务费,张玉芳都推脱不肯要,有时候用善意的谎言“蒙混过关”:“你给过我钱啦,你忘啦?你要再这样,我以后就不来了。”柳和选只得作罢。
春节前,为了让柳和选一个人也能感受到过年的氛围,连续三天,张玉芳白天在柳和选家中忙里忙外,换洗扫拖,晚上才回自己家准备吃食、打扫卫生,终于让柳和选的家中也有了过年的样子。
十五年来,张玉芳无怨无悔照顾柳和选,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她让孤寡老人重获温暖与关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善良、奉献,她的事迹在邻里乡间传为美谈。
服务乡邻不求回报
邻居好,赛金宝。在三甲社区,提起张玉芳,大家都赞不绝口。三四十年前,张玉芳是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几十户人家的大小杂事都得管,后来又被评选为村民组长。任村民组长期间,她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不求任何回报。组里谁家吵架了,她都会主动帮其调解,谁家里需要粮食种子,她都会主动赠与……每次遇到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向他们伸出援手,因此大家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张玉芳。
“快!我的妈妈要不行了,帮帮忙送她去医院!”有一次,同组村民管仲芝儿子因为其母亲突发疾病,半夜敲响张玉芳家的门,张玉芳立马起床带着钱把他们送到医院,跑前跑后,替他们交钱看病。管仲芝一家时常记挂着张玉芳替他们交的费用,张玉芳却告诉他们一点点钱不用放在心上。“帮助他人我自己也开心,都是一些小事,我从来没放在心上”,张玉芳这么说。
多年来,张玉芳的好,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张玉芳很照顾周围的邻居。”村民季惠芝对她大为赞扬:“她是一个很吃苦耐劳的人。”在村民的眼里,张玉芳照顾孤寡老人比“亲子女还贴心”。村里哪些老人是独居的,哪些老人无儿无女,哪些老人居住条件差的,哪些老人吃鱼虾、鸡蛋会过敏,爱吃红烧肉的……这些没人比张玉芳更清楚。
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三十出头的张玉芳家里正在建房,忙得不可开交,却还记挂着同村瘫痪老人苏桃桃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张玉芳把他安置在车库,一日三餐不落地照顾,还帮他清理由于大小便失禁而弄脏的床褥、衣物,直至1985年苏桃桃去世。到现在,张玉芳夫妇依旧会在清明期间为其扫墓。
张玉芳几十年如一日“爱管闲事”,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张玉芳的儿子、女儿从小就给母亲打下手,帮忙给老人们送菜送饭。对此,张玉芳欣慰又自豪。“我做这些事情从来没想过要获得什么回报。”张玉芳说这话时,目光格外坚定:“只要我还做得动,就会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