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生

事迹:接力为村民义务修桥补路26年的好村民

简介:李生,男,1956年7月生,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村民。李生从1997年开始,经常跟着大伯在村上巡路修路。2003年大伯去世前,叮嘱他要继续为村民把这件事做下去。从此,他接过大伯的接力棒,把义务补桥修路当成责任,先后用坏十多把铁锹、背坏十几个篓筐,自家的房前屋后都是大理石废料、砖块等修路材料,得到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

李生,男,1956年7月出生,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村民。1997年,年迈的大伯李太泽将义务为村民修补路面的活交给了侄子李生,至此李生从大伯的手中接过了“修路棒”,拿起了铁锹,修补起了村里家前屋后的小路,这一干就是26年。李生前后用坏了十多把铁锹、背坏了十几个篓筐,他还自费1000余元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用来拉土、拉石头。每次逢集,他都会开着车专门到镇上的大理石厂拉上一车废料,运回来存放用于修路。

退休大伯当起了修路工

谈起自己的大伯李太泽,李生慢慢地谈起往事。李太泽原是信用社职工,1987年退休后,回到了老家罗庄村。罗庄村位于温泉镇偏东南方向,当时农村土路多、很多还没有硬化,一到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就成了一件难事。看到这些后,李太泽就拿起了自家的铁锨和背篓主动修起了路。

1989年的汛期,村里通往镇上的道路被大雨冲毁一段,村民的车辆无法通过。李太泽当即前去修路。没有人手,他自己干;没有料子,他自己想办法。把被雨水冲刷出的2米宽的大豁口堵住了,然后再运来砂石继续铺平。

无论酷暑寒冬,在罗庄村,经常可以看到李太泽拿着锄头、铁锹在填坑垫土。李太泽义务修补乡村道路,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他义务修路的行为打动了很多人,而李太泽却说:“只要我还能走得动,这件事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这些,李太泽的侄子李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接过修补路面的“接力棒”

1997年,年迈的大伯李太泽将义务为村民修补路面的活交给了侄子李生,有那么几年,村民们可以看到伯侄俩共同为村民们修桥补路。

2003年,在大伯临终前,他答应大伯一定会把为村里修补路面的事情坚持下去,继续跑好为乡邻修路的“接力棒”。

本村到镇区的一条小土路,全长有1公里多,每到雨季,大雨夹裹着枯枝碎石把路面冲得坑洼泥泞,行人难以通行,经常有行人滑倒、甚至摔伤,李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要让大家走上平坦路!”每当大雨过后,他就带上锄头、铲子等工具前去修路。刚开始的时候,李生用泥土填坑,可一下雨泥土就被冲走了,冲走后他再填,反反复复,总也填不平。后来他尝试用石头、废弃水泥块等填路,所用的材料全靠他用独轮车推,有时候来来回回要推好几趟才能垫好一个坑。后来,他自费1000余元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修补路面更加方便了。

每当雨水过后,田间道路泥泞不堪,很少有人出门,而李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闲不住,查勘道路成了他职业习惯。有一年夏天,村里一条小路被雨水冲毁塌有四五米长,李生运来石头,自己垒砌了2天才修好,光石料就填进去七八方。

在罗庄村,村民都知道别人赶集是买卖东西,而李生赶集多数是寻找修路材料的。为了筹措修路材料,他每逢大集都要开着三轮车到温泉、横沟、石榴集上的垃圾场去捡拾零碎大砖、石块等运回。

修路义举感动更多人

“就是现在,大暑节气,村民地里农活都忙完了,村民没事都在一起纳凉、打扑克,可李生一天到晚都要巡路一次,看到路面破损了马上修。义务修路,成为李生生活中的‘必修课’,他为之乐此不疲。”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超说道。

他的坚持也感染了村里很多热心村民,他们自愿参与到修路的队伍中,有的司机主动将废弃的混凝土碎块拉去垫路,有的村民跟着李生到处拉石料。这些年花了多少时间,修补了多少路面,李生从没有计算过,“村民出行方便了,是我最高兴的事!”李生说。

如今过去了26年,李生说,“我什么也不图,也不求,就图自己一个快乐,一个心安理得。我还会向我大伯看齐,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这就是朴实的李生最真实的写照。“李生修路什么都不图,周边的群众都知道他这个好人,我们也愿意跟着他一起。”这就是村民对他最好的评价。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江苏好人榜 > 2023年 > 第三季度 > 正文
李生

李生,男,1956年7月出生,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村民。1997年,年迈的大伯李太泽将义务为村民修补路面的活交给了侄子李生,至此李生从大伯的手中接过了“修路棒”,拿起了铁锹,修补起了村里家前屋后的小路,这一干就是26年。李生前后用坏了十多把铁锹、背坏了十几个篓筐,他还自费1000余元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用来拉土、拉石头。每次逢集,他都会开着车专门到镇上的大理石厂拉上一车废料,运回来存放用于修路。

退休大伯当起了修路工

谈起自己的大伯李太泽,李生慢慢地谈起往事。李太泽原是信用社职工,1987年退休后,回到了老家罗庄村。罗庄村位于温泉镇偏东南方向,当时农村土路多、很多还没有硬化,一到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就成了一件难事。看到这些后,李太泽就拿起了自家的铁锨和背篓主动修起了路。

1989年的汛期,村里通往镇上的道路被大雨冲毁一段,村民的车辆无法通过。李太泽当即前去修路。没有人手,他自己干;没有料子,他自己想办法。把被雨水冲刷出的2米宽的大豁口堵住了,然后再运来砂石继续铺平。

无论酷暑寒冬,在罗庄村,经常可以看到李太泽拿着锄头、铁锹在填坑垫土。李太泽义务修补乡村道路,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他义务修路的行为打动了很多人,而李太泽却说:“只要我还能走得动,这件事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这些,李太泽的侄子李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接过修补路面的“接力棒”

1997年,年迈的大伯李太泽将义务为村民修补路面的活交给了侄子李生,有那么几年,村民们可以看到伯侄俩共同为村民们修桥补路。

2003年,在大伯临终前,他答应大伯一定会把为村里修补路面的事情坚持下去,继续跑好为乡邻修路的“接力棒”。

本村到镇区的一条小土路,全长有1公里多,每到雨季,大雨夹裹着枯枝碎石把路面冲得坑洼泥泞,行人难以通行,经常有行人滑倒、甚至摔伤,李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要让大家走上平坦路!”每当大雨过后,他就带上锄头、铲子等工具前去修路。刚开始的时候,李生用泥土填坑,可一下雨泥土就被冲走了,冲走后他再填,反反复复,总也填不平。后来他尝试用石头、废弃水泥块等填路,所用的材料全靠他用独轮车推,有时候来来回回要推好几趟才能垫好一个坑。后来,他自费1000余元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修补路面更加方便了。

每当雨水过后,田间道路泥泞不堪,很少有人出门,而李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闲不住,查勘道路成了他职业习惯。有一年夏天,村里一条小路被雨水冲毁塌有四五米长,李生运来石头,自己垒砌了2天才修好,光石料就填进去七八方。

在罗庄村,村民都知道别人赶集是买卖东西,而李生赶集多数是寻找修路材料的。为了筹措修路材料,他每逢大集都要开着三轮车到温泉、横沟、石榴集上的垃圾场去捡拾零碎大砖、石块等运回。

修路义举感动更多人

“就是现在,大暑节气,村民地里农活都忙完了,村民没事都在一起纳凉、打扑克,可李生一天到晚都要巡路一次,看到路面破损了马上修。义务修路,成为李生生活中的‘必修课’,他为之乐此不疲。”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超说道。

他的坚持也感染了村里很多热心村民,他们自愿参与到修路的队伍中,有的司机主动将废弃的混凝土碎块拉去垫路,有的村民跟着李生到处拉石料。这些年花了多少时间,修补了多少路面,李生从没有计算过,“村民出行方便了,是我最高兴的事!”李生说。

如今过去了26年,李生说,“我什么也不图,也不求,就图自己一个快乐,一个心安理得。我还会向我大伯看齐,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这就是朴实的李生最真实的写照。“李生修路什么都不图,周边的群众都知道他这个好人,我们也愿意跟着他一起。”这就是村民对他最好的评价。

来源:江苏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