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淮阴区:政府“买单” 975名残疾人有了免费“保姆”
2020-11-04 10:38: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10月24日下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记者随护理员胡春吾来到位于江苏淮阴区王家营街道的杨禹时家中。杨禹时今年18周岁,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智力二级残疾,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今年65岁,双目失明多年,爷爷一个人需要照顾两名重残家庭成员。“多亏了胡大姐经常来帮忙,不仅帮我老伴和孙女测量血压、进行康复训练,还陪我们说话聊天,让我的心里都敞亮了。”杨禹时的爷爷感激地说。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残联依托互联网平台,延伸托养中心、“残疾人之家”等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在深入了解残疾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过去单纯的发放现金转变为由政府“购买”服务,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方式,把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服务、文体活动、学习培训、志愿者服务等七大项服务“送上门”。

“我们给每一个护理人员都配备了定位器,在这个大屏上,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出诊活动都可以实时监管,用于对他们服务的绩效考核。残疾人则可以通过拨打指挥中心的电话进行呼叫。”日前,在淮阴区残联智慧助残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前,淮阴区残联副理事长张赟介绍了相关情况。

智慧助残软件系统根据残疾人需求量身定做,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技术,整合优质助残资源,建立一站式智慧服务体系。通过平台智能互联,动态掌握残疾人的生活、健康、安全等状况,搭起了残疾人及其家庭与残联之间的“连心桥”,构建一个移动式智慧助残平台。“该软件预留可兼容市场上大多数厂家设备的接入协议,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可接入各类定位设备、老人手机、健康监测设备、安防设备等,最多可同时支持100个呼叫坐席。”张赟说,2020年淮阴区计划首批试运行服务975名贫困重度残疾人,计划3年内实现全区范围贫困重度残疾人上门服务全覆盖。

“我们要求所有上门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配备专业护理的工具包。同时以残疾人的合理需求为原则制定个性化服务项目,除了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康复护理指导以外,还增加了心理疏导、文体娱乐、法律知识咨询等个性化项目。”江苏宜港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庄冬梅介绍,专业护理人员入户后,一切从残疾人需求出发,按残疾人需求做到服务周到,勤换、勤洗、勤晒、勤打扫。

“为了把线下服务做得更实,让残疾人及其家庭有更多获得感,我们采用了‘1+2’的服务模式。即区残联代表政府部门主导,制定服务评估考核标准,第三方上门服务为主、志愿者为辅的模式。”张赟说,根据服务实施细则及相关要求,淮阴区残联在8月初完成了线下二次招标,目前已服务1000多人次,同时对接了淮阴师范学院和爱心志愿者协会及爱心企业家协会,初步组建了10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爱心企业家协会已累计向残疾人捐赠各类物资4万元。目前,淮阴区残联联合第三方正在和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扬州市工业园区的企业接洽,寻找适合残疾人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食其力,鼓励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作者:左文东 陆耀琴 赵龙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