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刮大风,我们要再去几个重点电力施工现场看看,检查线路情况。”7月11日,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配电技术员方美芳拎着工具箱,顶着高温和同事们一起巡检电缆。
51岁的方美芳在供电一线工作了34个年头,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尽全力做好。”方美芳说。
方美芳1988年进入丹阳市供电局工作,被分配到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的高压电气试验班。初中毕业的方美芳此前从未接触过电力设备,她带着本子和笔,白天一边看师傅操作,一边记录要点,晚上再翻书钻研。不到1年时间,她就记了3大本笔记,从“小白”成长为“方工”。
1993年,丹阳市供电公司组建负责高压电缆施工、检修、抢修等工作的变电综合班。身材瘦小的方美芳主动报名,干起电缆工这个体力活,每天和手臂一样粗的电缆打交道,干活时,身上、衣服上蹭的都是油污。“多学一门手艺,就多一个吃饭的本事。”方美芳坦言,报名时没考虑野外作业的辛苦,只想再多学一项技术,靠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电缆头制作是影响电缆绝缘性能和安全运行的关键工序,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我的体力不如男同事,就摸索工艺,想办法省力省时。”2006年起,方美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缩短制作时长,仅剥电缆半导电层这一工序,她就试了上千次,最终总结出了使用4毫米厚的直型玻璃片、以15度角刮剥最快最好的秘诀。经过一次次改进,方美芳将电缆头制作工艺从两三个小时压缩到40分钟。
30多年来,方美芳参与了镇江市1200余千米长电缆入地敷设、安装电缆头超过8000个,从未发生因施工安装导致的电力故障。
电网技术日新月异,方美芳学习、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2021年2月,丹阳市供电公司组建无人机巡检团队,方美芳主动报名,和配电运检中心的年轻员工一起赴连云港接受无人机课程培训。在受训的一个月里,她白天接受培训,晚上背诵1000多道无人机操作试题,最终通过考试,获得无人机驾驶证。
“每年都有新设备、新技术,有时候我还要向年轻的同事请教。他们懂理论,我有现场经验,一起配合能解决更多问题。”方美芳说,2019年从电缆工转岗到配电运检技术岗后,培养青年员工成为她的工作重点。
在电力施工现场,接地线挂接不到位或漏挂、漏拆时有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否通过5G技术实现事前监督,实时监控接地线挂接情况呢?2021年年初,方美芳带领配电运检中心的青年员工开始技术攻关,一遍又一遍地对工作接地、许可接地的告警逻辑顺序开展现场试验,最终完成了《基于多维识别技术的智能接地线挂设》项目研究报告。该项目提出一种构想,即在传统的接地线设备上嵌入芯片。通过这个芯片,三相接地线挂接情况可实时上传至系统后台,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和安全告警。
因工作业绩突出,方美芳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获得镇江市劳模、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当了劳模,方美芳说,自己更要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008年,方美芳主动请缨成立创新团队。2010年,丹阳市供电公司成立了以方美芳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10余年来,她和团队成员开展“电缆抱箍及夹具研制”“新型电缆放线架研制”等项目攻关研究,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20多项成果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她的工作室也先后培养出“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等一批技术专家。
2011年,以方美芳名字命名的国家电网江苏电力(丹阳小芳)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方美芳任队长。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防疫医疗物资重要供应单位,位于丹阳的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用电量达到平时的1.3倍。那时,方美芳带领服务队每天为鱼跃医疗等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开展线路、设备特巡。“丹阳小芳”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各类服务1280项,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1350项。
“作为基层一线党员,要践行入党时的诺言和初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奋斗。”方美芳说,自己将带领团队,努力解决更多生产实际问题,把电网事业越做越强。本报记者 王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