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给奔头添甜头,让社区工作更有劲头
2024-05-26 09:08:00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 徐睿翔 林元沁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怎样破解长期困扰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不高、前途不明、保障不力等问题?如何让社区工作也“香”起来、强起来,更充分激发从业者的干事创业活力,使它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

“事业编制”下沉给奔头——

干得好能晋升,干不好就走人

“在基层工作22年,最忙时连续两三个星期不能回家,每天处理不完的‘鸡毛蒜皮’。有人说,你一天到晚忙忙叨叨的,图什么呢?还有人说,干社区工作,你这辈子算是定型了。”谈起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倪燕很坦诚,“要说心里不盼望能更进一步,不想争口气,肯定是违心的。”

倪燕是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南川园社区党委书记。去年,在崇川区面向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选聘事业人员的招录测评中,因各方面工作名列前茅,她成功转为事业人员身份。“社区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这句念叨多少年的话,这一刻实现了具象化。”倪燕感慨道。

按照省级层面统一部署,崇川区把社区工作者明确纳入职业化管理,实施村(社区)书记“530激励计划”,即自2021年起,5年内按照村(社区)书记总数30%的比例定向选聘事业人员,每年还拿出公务员岗位面向社区书记定向招录,为社区干部发展搭建起“专车道”。

崇川区有17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3年内有29名村(社区)书记进入事业编。“谁能上、谁先上,凭实力说话。”崇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级机关工委书记梁海燕告诉记者,参加选聘的社区书记,需要满足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满6年的基本条件,所任职社区连续3年考核位于前列,本人在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平安建设、社区治理等工作上必须是一个“多面手”。

从编外到编内,社区书记的岗位职责没有变,但待遇提高了,后顾之忧解决了,明确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在社区,只要踏实肯干,干得出色,就有希望、有奔头。

也有人表达不同看法。一位有着15年左右工龄的社区书记透露,一些社区书记有能力、有经验、有想法,但所在社区先天条件不足,再怎么努力都难冒头。他所在的街道由于名额限制,每年20多人竞争1个进编名额,还需要街道推荐,导致一些人觉得这是论资排辈,几年也轮不到自己。不过,他也看到好的变化正在发生,“过去,我们只能糊里糊涂埋头干,能走到哪一步谁也说不准。现在谁够格、哪方面还缺把劲,都有一目了然的参照系,层层筛选,公平竞争。”

选拔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街道领导班子或到国企任职;建立不合格社工刚性退出机制,倒逼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珍惜岗位,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各地纷纷在实践中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基层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干部肩负的担子重、责任大。干得好能晋升,干不好就走人,大家感觉公平,才能更有热情和动力。”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房冠辛表示。

“激励效应还是很明显的。”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市、区跨级下沉45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街道、乡镇倾斜,近两年选聘有34名社区(村)书记进入公务员、事业人员队伍。与2021年相比,南京全市社工2023年报考人数增加85.5%,离职人数减少67.7%。

更加科学的薪酬体系添甜头——

“星级”挂钩“薪级”,努力就有回报

“我12年前刚到社区上班时,第一个月工资到手还不足800元。”无锡市滨湖区北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工作站站长顾雪窈告诉记者。

前几年,顾雪窈通过参加资格考试,成为滨湖区第一位持证高级社工。工作能力突出的她,被区里评为五星级社工,获得第二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无锡市首批社会组织专家库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各项条件叠加后,她的薪酬大幅增长,目前年收入20万元左右。“只要肯努力,在社区工作也很有‘甜头’。”顾雪窈说。

为解决社区工作者收入待遇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各地进一步规划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路径,普遍参照“三岗十八级”建立岗位薪酬体系,把社区工作者划分为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岗位,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形成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等组成的更加科学的薪酬体系,不同等级享受不同薪酬待遇,而且与事业编制人员待遇对接,同时还规定了基本工资增长机制和岗位晋升机制。

无锡按照“五星”管理体系,“星级”直接挂钩“薪级”。达到相应年限就能自动涨薪,获得荣誉、表现突出可以提前提档晋级。“获评三星社工,在‘薪级’晋级时还有1次机会缩短1年年限,四星、五星社工中的一般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参照社区工作站副职、正职岗位享受薪酬待遇,职务不升也可以提高经济待遇。”无锡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星级+薪级”实施4年来,无锡市城区社区工作者人均年收入增至9.5万元、增幅达48.4%。

不可忽视的是,能否落实薪酬待遇保障,还取决于市、县甚至是街道一级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等综合条件。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社区正职、副职的年薪大多在20万元以上,且配备职业年金等。而个别地方的社区书记每月到手工资仅4000元左右,普通社区工作者月工资不到3000元,“五险一金”缴纳尚未实现全覆盖。

“解决社区工作队伍薪酬待遇问题,不能简单‘就事论事’。”房冠辛认为,社区工作者个人薪酬待遇的有序提升固然重要,但权责匹配程度提升与发展晋升通道拓展,才是影响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应将社区工作队伍的考核督导与精准化的资源帮扶相结合,对社区工作者真心理解、真正支持、真情关爱,让他们干有待遇、退有保障。

拴心赋能轻装上阵有劲头——

激励感召人才,多维助力成长

半年前,胡晓凌上任淮安市清江浦区闸口街道石桥社区党委书记。第一个星期,面对文庙三期拆迁改造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他有些措手不及。“理不清思路、找不到方法。”胡晓凌感觉有些无助,“想要干一番事业,让群众尽快认可我,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在淮安市委组织部为初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举办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上,资深社区书记手把手教授本领方法,让胡晓凌一下子打开了工作思路。

“激励担当作为,关键是要赋好能。”清江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王赓说,“我们针对社区工作者自身短板、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通过结对帮带、跟班学习等方式,常态化、针对性推出培训套餐,让大家干劲更足、更有盼头。”

“一边是琐碎繁杂的社区工作,一边是耗费精力的群众矛盾调解,下班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我有时也问自己,这份工作还能干得下去吗?”5月21日,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一场“我和我的社区共成长”讨论热火朝天。

不仅要鼓劲提能,更要创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我省各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最美社区工作者”评选等,为社区工作者搭建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缓解焦虑的平台,帮助他们轻装上阵。

强化激励保障,还需要更加合理的考评。一些地方不断调整考核方式,设置工作实绩、网格服务、民主测评等指标,加大群众满意度权重。采访中,不少社区工作者呼唤考评提升精准性、针对性,一位社区干部坦言,“如果考评不合理,大家就觉得多做多错,宁可少做事。”

如何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荣誉感?各地在加大力度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干部的同时,还可向社区党组织书记倾斜“两代表一委员”名额。同时,将优秀社区工作者与党务干部等各类人才同等规划、同台表彰,充分激发社区人才创新活力。

责编:韦轶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