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2024-07-19 09:05: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源于人的实践,既包括个体精神世界的自我重塑,同时也涵盖了社会的精神秩序建构,最终达到精神生活共富。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性共识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型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坚实根基,是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的重要思想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胞物与、一体之仁”的天人合一精神,重人轻神、民为邦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太上立德、义以为上”的道德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精神内核,是对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超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理性认识,进而具体化为社会生活方式,型塑人的精神世界,构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同引领人的精神秩序建构。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指导推动着中国文化前进发展,又构建了人的精神秩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儒家思想以个人德性为核心、以家庭为本位、以国家政治为指向、以重人的道德主义为特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形态,影响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生活特质和精神气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准则规范调节社会成员的言行,充分激发社会成员发挥其主体地位的强大力量,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秩序,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价值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环境,构成我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的核心环节。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引领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地包含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开放创新精神。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新的规范和社会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支撑,为促进“精神富有”提供了现实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既要传承积极因子,从中汲取人本思想、道德力量,又要顺应时代进步的趋势,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多样化的角度,注入现代价值元素,建构与物质生产、精神需求相匹配的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形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内核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传统文化为现代服务,在个体内在精神需求满足、外在精神秩序规制下和现代优秀文化产品的引导下,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发展中达至精神生活共富的理想状态,构成我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的理想目标。□ 颜彩媛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研究”〈23ZXZB03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重大项目“网红现象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治理范式转换研究”〈2020SJZDA164〉阶段性成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