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阐释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内涵表达
2024-08-30 09:0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孙雪羽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道路的全球叙事和中国理念的传递等,皆依赖于国家话语体系的构建。生态文明话语作为新时代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部分,是中国在面对全球环境危机时提出的表述,区别于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政治理念,旨在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方案,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生态文明话语由人民所创造,我国新时代生态话语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生态文明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人民话语。它不仅丰富了生态文明话语的内容与表达形式,还赋予了生态话语鲜明的实践特征和生活气息。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具有组织思想、影响大众判断力、揭示大众认知观念,并建构现实的功能。因此,对我国生态文明话语展开隐喻研究,不仅对深化隐喻、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提升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生态文明话语中运用隐喻阐释生态思想,有助于揭示人类的生态认知观,揭示话语背后潜藏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支撑。鉴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以国家为主导,可以选取相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结合生态文明话语的关键主题即生态环境,聚焦生态环境话语,重点分析色彩隐喻、建筑隐喻、经济隐喻。

通过色彩隐喻分析,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色彩/建筑隐喻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在日常生活、生态文明话语中,色彩用于描述日常事物的直接感知经验,也是抽象概念的隐喻象征。例如,“绿色”象征生命、自然与繁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相关联。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绿色”为底蕴。这共同决定了“绿色”成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话语中最为主要和突出的隐喻概念之一,包括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绿色共识、绿色空间、绿色消费等。

色彩隐喻在概念功能上具有传递国家保护环境策略、表达生态理念的积极作用。借助色彩认知系统直接阐释环境治理过程,使民众更容易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新阶段,增强民众的环保意愿。“红色”是警示性色彩的表征,在中文语境中具有警示意义。生态红线、红汤黄水等生态文明话语,体现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让民众感知环境危机的紧迫性。而“绿色”“留白增绿”等生态文明话语隐喻为民众提供了行动指南,推动民众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强化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传达我国对绿色、环保等价值内涵的追求。

通过建筑隐喻分析,论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建筑隐喻作为我国政治话语中的特色化隐喻类型,贯穿于生态文明话语表达过程中。例如,根基、屏障、道路、基地等话语表述,直接描述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是认知语言学主张的实体隐喻,以民众普遍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将思想、策略、行动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多数民众能够理解的实体,让民众对生态文明话语体系中的隐喻表征产生深入的理解。

将抽象的生态文明体系隐喻为美丽中国“大厦”建设的系统性建筑工程,逐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等“顶层设计”,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修复工程”的系统性、长期性、全局性等特征。民众对大厦建设的认知基础使其能够理解这些建筑隐喻,且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民众自身利益和福祉,民众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者的范畴,需要自觉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此外,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生态环境治理被纳入法治化“轨道”等话语,进一步隐喻我国致力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愿。这些建筑隐喻还映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民众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构建以国家为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体系。

通过经济隐喻分析,揭示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经济范畴相关概念是全球环境认知体系中的共通领域。我国生态文明话语中的经济隐喻话语,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新审视,传达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价值。例如,在我国生态文明话语中,美好的生态环境被隐喻为财富、金山银山、生产力或者本钱,与西方国家环境政策话语中的“自然资本”经济隐喻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将环境问题隐喻为代价或者欠账,与西方国家环境政策话语中的“生态债务”经济隐喻相通。经济隐喻帮助民众理解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深层逻辑,乃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融合。而且,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能够为我国乃至全球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长远而言,我国生态文明话语中的隐喻表达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构建,凝聚我国与世界之间的生态文明共识,打造我国与其他国家互融的话语空间,为认知语言学研究发展提供更多案例。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话语的认知生态研究 〈2022SJYB0836〉,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度校级教改课题:高职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研究〈23-YB-09〉,江苏开放大学科研平台资助项目:中国政治话语的认知生态研究〈22-KYPT-Z07〉的研究成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