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是南京市首个整体规划建设和重点打造的新城新区,被视为最能展现南京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区域。新城之中,南苑街道是个特别的存在——
辖区地处南京老城向河西新城发展的过渡地带,老旧小区占比近一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约百分之二十。基层治理面临社区、居民结构多元复杂及困难群体多、人员流动性大、共治能力聚合弱等多重挑战。
直面治理难题,2022年起,南苑街道创新构建“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尤其聚焦“一老一小”群众需求小切口,精雕云守护、社区食堂暨银发助餐点、托育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南苑街道着力构建普惠公平、安全可靠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折射辖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痛点堵点的担当作为。
幼有善育,关心“朝阳好”
11月5日上午9时许,南苑街道爱达社区爱达花园小区里,传出阵阵悦耳的音乐声。循声前往,小区里竟“藏”着一家托育园——小爱育儿园,这也是南京首家公办民营托育园。
走进其中,大运动活动室里,十几名幼儿伴随奥尔夫音乐,欢快地进行着各类游戏。当天,家住江南名府的梁爸爸工作间隙前来“探班”。他坦言,以前家里的双胞胎由父母和阿姨各带一个,单是请阿姨的费用就要万把块。这里照护科学、收费合理,更有利于孩子的集体交流和社会交往。
2022年,南苑街道针对辖区婴幼儿教育抚养的多元化需求,“腾”出爱达社区办公用房开展托育服务。截至目前,入园婴幼儿累计已达70多名。去年,小爱育儿园跻身南京市卫健委命名的12个社区托育点。
3岁以下婴幼儿被视为最柔软的群体。因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大多数托育机构为营利性机构,存在“群众托不起、机构招不满”的现象。针对当下托育服务的痛点堵点,小爱育儿园在机制上进行了诸多创新。
房租贵、运营成本高是机构运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小爱育儿园由社区提供场地,租金全免,街道创新“公办民营”思路,投入近50万元装修改造,通过降低机构成本实现优质普惠;另一方面,小爱育儿园“镶嵌”在小区里,解决了离家远、接送难的问题,婴幼儿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托育服务。此外,小爱育儿园还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精准服务,例如,结合老人是带娃主力军的实际,开设老幼共育亲子课引导科学育儿。
南京市社科院相关专家评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小爱育儿园的率先实践为建设普惠公平、安全可靠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离开爱达花园小区,记者观察到,小区南门外的河堤边随处可见卡通涂鸦,细问才知,这是社区践行儿童友好理念,邀请辖区青少年打造的“零废花园”。近年来,南苑采取了系列有力措施关心“朝阳好”——多个社区打造儿童友好社区;依托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专业团队建设“心安宁”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五老”志愿者定期进网格开展困境儿童关爱……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成为“幸福南苑”的生动底色。
老有颐养,托举“夕阳红”
“我们年纪大了,实在照顾不过来,母亲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感谢工作人员!”日前,南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7岁老人郭英(化名)的小女儿探望母亲时,握住工作人员的双手连声道谢。
郭英患有认知障碍,此前由5个儿女轮流照护。如今老人最“年轻”的女儿也已年过七旬,难以承担繁重的陪护压力。今年9月入住养老服务中心后,老人身体有专人照顾,儿女只需白天来陪着聊天,他们坦言,几十年来第一次觉得可以“喘口气”了。
这是南苑街道用心用情托举“夕阳红”的鲜活镜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今年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优先设置养老服务等功能,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街道今年联合银城康养合作打造养老服务中心,突出特点就是“功能复合集成”,一揽子解决居民群众的养老需求。
中午时分走进南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认知照护区的老人在护理人员陪伴下进行注意力训练,多功能餐厅陆续有老年居民前来就餐。中心副站长耿天鸿介绍,这里既为周边高龄自理、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日间照护为主的养老服务,还开展助洁、助浴等上门关爱探访,同时开设多功能餐厅,不定期开展中医义诊和养生课堂,“可以说,中心既是养老机构,也是社区食堂,还是老年居民的社交和娱乐空间。”
嵌入式服务让老人老有颐养的同时,南苑街道以“小系统、大支撑、守底线”为理念,重点夯实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2022年起,街道陆续为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居家安全监护“云守护”系统,借助烟感报警、红外跌倒检测等智能感知设备,自动“监测”老人异常行为,确保第一时间处置,不发生老人在家遇险无人过问的极端事件。该系统运行两年多来,累计实现上门查看与救助700余次。
“云守护”畅通“生命线”,“社区食堂暨银发助餐点”守护老年居民“舌尖上的幸福”。近年来,南苑街道累计建成11个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助餐点。今年10月试营业的话园社区食堂暨银发助餐点,半个月人流量已接近1000人次,成为建邺区最“繁忙”的站点。
治理创新,擦亮“红治苑”
2022年启动构建“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以来,南苑街道创新搭建起3个系列、15个方面、30余个项目的“幸福南苑”基本架构,小爱育儿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云守护系统和社区食堂暨银发助餐点等都是“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下的重点项目。
南苑街道党政办负责人介绍,“红治苑”的“红”重在党建引领、培根铸魂,构建区域化党建大格局;“治”旨在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建强治理载体、融合治理力量,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级;“苑”则寓意树牢民生服务导向,以幸福成效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亲和力。“红”“治”“苑”分别明确了治理力量、路径方法和治理目标,三大系列环环相扣,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红治苑”党建品牌矩阵的重点项目在治理模式上各有创新——
以“数智”带“数治”,“云守护”指挥调度平台可以实时显示在线设备、离线设备、报警情况和报警类型等信息。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根据算法采集老人的生活行为,系统自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老人是否出现异常行为。社区工作人员坦言,“智能感知+云上调度+快速处置”,社区能第一时间掌握老年人在家中的情况,既实现了对老年居民的关爱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高,又能切实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同时还减轻了基层社区的负担。
以“共治”促“善治”,小爱育儿园积极链接区卫健委和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医育融合,定期邀请医护人员开展公益性家长课堂,对幼儿家长进行早期教育指导,并对集体活动中有多动、自闭等异常行为的幼儿进行初期筛查。做实“云守护”系统的“线下处置”,街道党建引领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按照“1(家庭)+1(机构)+X(社会)”模式,明晰法定责任、契约责任、社会责任,共同组建云守护“后援团”,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力”。
当下,建邺区正举全区之力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南苑街道党工委深知,“更高水平”不仅体现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体现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温度。
兜好兜牢民生底线,南苑聚焦“一老一小”小切口,撬动民生治理大课题,精心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幸福南苑”图。去年10月,打造多维复合型社区治理服务新生态的“南苑实践”,入选南京全市首批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试点单位(街镇实验点)。
家在南苑,听,幸福来敲门。
□ 本报记者 鹿琳 通讯员 南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