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苏州吴江桃源镇以戏述史活化“严墓精神”
2025-02-14 08:56:00  来源:新华日报  

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铜罗老街上有一家“福泰兴烟纸店”,曾是抗战期间中共地下党接头和传递情报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去年以来,一部以“福泰兴烟纸店”地下革命活动为故事原型的红色短剧《秘密联络站》,在桃源镇多个村(社区)、学校开展巡演,引发了当地群众的热烈反响。一名社区观众观看后表示:“这个形式太好了!把历史故事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人物的风采。”

地处江浙交界的桃源镇,旧时为吴江县严墓区管辖范围,曾是吴嘉湖地区抗日斗争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一幕幕气壮山河的革命故事在这里上演,铸就了矢志不渝的“严墓精神”。如何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一直是当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注的“议题”。

2024年,桃源镇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合作,启动“小板凳”课堂——“行走的红色思政课”项目,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剧目创作相结合,创新理论宣讲的表达形式,以戏述史活化“严墓精神”。

目前,根据本地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行走的红色思政课”已成功改编排演了《秘密联络站》《我送亲人过大江》等情景剧目,并在百姓舞台、乡风文明会客厅等平台完成展演。结合“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秘密联络站》还登上桃源镇各小学“开学第一课”,惠及学生2800余人,打造了乡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范式。该项目的调研团队和调研成果在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表彰中获评一等奖。

一出出高质量的红色原创剧目是如何“出炉”的?桃源镇构建“基地+学校+志愿”三方协同模式,即依托基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发挥高校人才、专业等资源优势,汇集老戏骨、小戏骨等戏剧表演爱好者的志愿力量,集思广益、集聚众智为“行走的红色思政课”剧目增色添彩。

依托经验丰富的“老戏骨”与活力满满的“小戏骨”两支志愿表演队伍,当地以“老带新”的形式共同排演剧目。“老戏骨”成员以桃源戏剧家协会师资资源为主,“小戏骨”成员以铜罗、青云、桃源三所小学热爱戏剧、表现能力强的学生为主。“手眼身法步”等戏曲基本功及“声台形表”等表演基本功练习,帮助学生们提升了有声语言艺术表达和舞台表现力。同时,剧目融合戏剧舞美效果,更真实地还原历史场景,让受众能够深刻领悟革命历史的精神内涵。

“行走的红色思政课”不只是呈现一出好戏,更注重深入参与、深度体验。一方面,以舞台表演、“小戏骨大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沉浸式演出等方式,让学生、百姓等群体能够获得更丰富多元的体验和感受,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对本土红色历史文化的知晓度和认知度;另一方面,将情景剧目录制成短视频,并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线上平台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并为交流互动提供平台,从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行走的红色思政课”打破了传统思政课的刻板模式,以更为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这种“以身入史”的方式,不仅使理论宣讲更加鲜活立体,还通过舞台戏剧语言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编织成动人心魄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让“严墓精神”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周成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