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0 > 江苏最美人物 > 最美抗疫职工 > 正文
最美抗疫职工——徐魏魏
2020-05-22 16:06:00  来源:荔枝新闻  

零经验起步,从设计图纸到第一台口罩机调试成功,需要多久?

答案是:18天!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位于江苏南通的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疫情暴发初期,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百姓,最紧缺的物资之一就是防护口罩。为了保证防护口罩的供应,这家以生产海底电缆光缆等设备著称的企业玩起了跨界,研发起了口罩机。而带领这个研发团队的是一名“85后”技术达人——徐魏魏。

“当时疫情来势汹汹,我就在想,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凭着对技术团队研发能力和车间生产能力的自信,徐魏魏萌生了设计生产口罩机的想法。

消息一传开,很多人不禁犯了难。虽然徐魏魏曾经获得过20多项发明专利,但以往涉及的领域都是线缆、电缆、石英及智能车间的装备,口罩机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没有图纸、没有经验、没有生产工艺,做口罩机,谈何容易?

质疑声中,徐魏魏没有退缩,说干就干。一切从零开始,设计图纸是第一步。年三十晚上,徐魏魏就开始上网查找口罩机的相关视频,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研究,琢磨其中的门道,这一看就是连续十七八个小时。

为了尽早拿出图纸,正月初二一早,徐魏魏就成立了研发团队,带着大家一起分解设备动作,分析设备原理,剖析设备结构,大到设备单体,小到一颗螺丝钉,他们逐个突破,将其可视化、图纸化。每天结束讨论时,发觉已是深夜。“当时的想法就是,尽一切努力加快进度,发挥技术团队的力量,利用春节假期完成口罩生产线图纸的设计,这样复工后就能开始组织生产”,徐魏魏回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一周时间,徐魏魏和团队就自主设计出全自动平面口罩机,以及KN95口罩机的两套方案,画出的图纸超过400张。

为了抢时间,在设计图纸的同时,徐魏魏还将组装口罩生产线需要的1000多种零部件清单,提前发到中天科技集团的采购群,由集团60多家子公司的采购人员分头行动。超声波部件在疫情期间需求量大,非常紧俏。为了顺利拿到货,公司安排采购员连夜开车蹲守在厂家门口,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拿到货。

到2月10日企业复工时,设计图纸已完成,工艺流程已敲定,1000多种零配件也全部配齐,徐魏魏和团队立刻投入到设备加工调试中。

然而,调试之初,他们就遇到了难题。口罩耳带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焊得浅,一拉就断,焊得深,容易透,达不到防护要求。工作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用超声波焊接金属,焊接无纺布的力度怎样拿捏,谁也没有经验。团队一筹莫展的时候,徐魏魏很快找出了问题所在,“焊接材料不同,超声波的频率设置也不一样。焊接金属时频率高,焊接无纺布时则频率低。所以我们调整了设备参数”。

经过几十次测试,超声波焊接的力度问题解决了,但很快又有了新情况——耳带焊接偏移,焊接点与原先的设定点不一致。“两个‘耳朵’,一个高一个低,这样口罩根本没办法戴。我们以为是机械问题,对机械结构及装配进度多次排查,都没有发现问题点。”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智能事业部副经理季浩介绍,是徐魏魏后来提出从程序入手,调整计算方法,问题才迎刃而解。

在团队眼中,聪敏好学、执行力强的徐魏魏是绝对的技术担当。调试期间,徐魏魏全心扎在车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遇到问题必须解决,我们等不起。”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口罩机生产的质量得到了保障,那么如何让口罩机更智能,生产效率更高?徐魏魏利用在生产线制造上的优势,通过全伺服控制系统,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操作。经过7天6夜的奋战,徐魏魏和团队攻关30多项技术难点,第一台口罩机成功下线。2月28日,首批40台口罩机顺利交付。原本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只花了18天!

3月3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徐魏魏的事迹。疫情期间,作为南通最早转产口罩机生产的企业之一,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口罩机近百台,满足了省内外市场的需要,解决了口罩生产的燃眉之急。通过中天智能提供的KN95口罩生产线,企业可以全自动完成从口罩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而且每小时产量1800多只,也就是平均2秒钟造出一个口罩。

从研发线缆、电缆智能设备到跨界转产口罩机,徐魏魏带领团队抒写了一段实力报国、硬核抗疫的励志故事。这其中不仅仅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面对各方赞誉,徐魏魏淡然处之:“疫情期间能为社会提供防护用品支持,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只是做了一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