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向国旗敬礼”活动 > 正文
两千余名师生在宁共上“天安门国旗下的思政课”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一面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巨幅国旗,高高悬挂在教学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下,2200余名师生庄严肃立,学习宪法知识,聆听国旗故事,共抒爱国情怀……9月29日上午,南京市人大机关与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南师附小,联合组织首场“天安门国旗进校园”主题活动,以一堂“国旗下的思政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曾联松国旗护卫队”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启“国旗下的思政课”

9月29日9:00,南师附小中心操场上,2200余名师生集体肃立。南京市宁海中学“曾联松国旗护卫队”在升旗台站立,“国旗下的思政课”正式开课。

南师附小创办于1902年。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国著名教育家斯霞曾在南师附小任教63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斯霞奖”是南京奖励教师的最高荣誉。“‘天安门国旗进校园’首场主题活动选择在南师附小组织,既是以此向人民教育家、全国人大代表斯霞老师致敬,更是希望依托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进一步凸显和放大主题活动的社会效应。”市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升旗仪式现场,伴随着2200余名师生齐声高唱国歌,“曾联松国旗护卫队”队员们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少先队员们挺胸抬头,面对国旗举起右手,庄严敬礼。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宁海中学1936届校友。宁海中学于2021年成立了“曾联松国旗护卫队”。2023年,“曾联松国旗护卫队”被命名为南京宪法公园国旗护卫队,担负南京宪法公园重大活动的升旗任务。

“第一次看到来自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爷爷母校的‘国旗护卫队’,到我们学校现场升国旗,既感到特别亲切,又感到十分自豪。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要和同学们一起爱护好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年级12班的少先队员王雨凡说。

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成了“课堂”上的鲜活教材

“同学们,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专用国旗。它是2022年12月4日,也就是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升挂的那面国旗。就在那一天,南京宪法公园建成开放。”活动现场,随着讲解员杨卉卉手指方向,一面足有一层楼高的巨幅国旗映入大家眼帘。

这面五星红旗长5米,宽3.3米,是目前全国最大尺寸的国旗。“这面国旗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因具有唯一性,全国很多地方都希望获赠这面国旗。”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将这面国旗赠予南京宪法公园,编号为“第2022-0162号”。

“同学们,尊重国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升旗时要肃立注目,唱国歌时要响亮庄重,平时也要爱护国旗,不污损、不随意丢弃。哪怕是活动中使用的小国旗,也要妥善保管,这些都是我们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讲解员讲得仔细,少先队员们听得认真。

南京市关工委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组织“天安门国旗进校园”活动,就是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近距离感受国旗的庄严神圣,了解国旗的历史和精神内涵,从而厚植爱国情怀、将守护国家象征的信念融入成长日常。

“山河同庆,月满家园”主题展示,点出“思政课”核心要义

“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吗?”“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国家就是祖国”……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四年级十二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表演的小情景剧《我们爱祖国》拉开序幕,“山河同庆,月满家园”主题展示正式开始。

“打竹板,响连天,同学们,听我言,十月一日国庆到,神州大地换新颜……”那边情景剧刚演完,这边快板《快板声声 赞扬中华》又响了起来。紧接着诗歌朗诵《月圆人圆家国团圆》,手势舞《祖国有我》的表演也赢来了现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当天来校参观交流的上海市海棠小学师生,与南师附小2200余名师生一起上了这堂“天安门国旗下的思政课”。“今天现场聆听了天安门国旗的故事,又参加了这样一堂特殊的升国旗仪式,我感到特别自豪,回去以后我要把今天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海棠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董哲沅激动地说。带队来参观交流的海棠小学副校长吴昕告诉记者:“以一面天安门国旗为鲜活教材,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们倍感触动、深受教益。”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主题活动进入尾声时,现场同声高唱《歌唱祖国》,将此次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苏宁

通讯员 宁人宣

责编:徐羽蝶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