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向国旗敬礼”活动 > 正文
徐州市大龙湖街道老少欢聚迎双节“一老一小”共叙家国情
  来源:徐州日报  

活动现场。大龙湖街道 供图

“和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唱《红红的太阳》,仿佛回到自己小时候,心里真暖和!”9月25日上午,徐州云龙区大龙湖街道汉风社区活动室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主题为“老少齐相聚,共叙家国情”的“双节”共庆活动正在这里举行。70多位辖区老人、儿童和志愿者欢聚一堂,共迎国庆中秋“双节”的到来。

节日课堂引人入胜

“大家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国庆节又为何定在10月1日呢?”活动伊始,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精心制作的图文 PPT,开启了一堂生动的“双节知识课”。从“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到月饼承载的团圆寓意;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历史性时刻,到如今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幅幅珍贵的画面,让在场者听得入神。

在“分享我心中的家与国”环节,击鼓传花游戏瞬间打破了年龄隔阂。鼓声停下时,65岁的邢阿姨率先打开话匣子,向孩子们讲述起儿时的中秋记忆:“20世纪60年代物资紧缺,最难忘的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做月饼。那时的月饼特别简单,像蒸馒头似的,只包点糖、花生和芝麻,但一家人团圆别提多热闹了。如今日子越过越好,想吃什么口味的月饼都有,这都是国家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日子啊!”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也有小朋友踊跃分享:“国庆就是街上挂满国旗,特别漂亮!中秋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看月亮,我还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呢!”童言稚语赢得阵阵掌声,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多重互动营造氛围

随后,一场充满朝气的童声合唱《红红的太阳》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清澈的歌声满载阳光与祝福,老人们纷纷跟着节奏轻轻拍手。童声刚落,社区艺术团的歌者又献上一曲激昂的《红旗颂》,唱出了对祖国深沉的赞美与热爱。一老一少的歌声交织,仿佛一场跨越岁月的对话。

另一边,辖区书法爱好者们展纸挥毫,笔走龙蛇间,一张张署有孩子姓名的书签墨香四溢。“这字写得真有力量,既藏着中秋的团圆寓意,又满含对祖国的祝福!”居民李女士仔细端详连连称赞。

“大家拿好面团,先揉圆、再压扁,把豆沙馅包进去……”在手工月饼DIY环节,社区提前备好了面粉、豆沙馅和模具,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一起动手制作。不一会儿,一个个印着花纹的月饼渐渐成型。“这是我第一次做月饼,要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尝尝!”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展示。

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亲手制作的月饼,甜香在口中蔓延,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自己做的月饼就是香,还能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这个中秋过得特别有意义!”居民李大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竖起大拇指点赞。

老少互动增进温情

“今天的活动不仅让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也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读懂了传统节日的内涵、家国历史的厚重。”汉风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学红表示,社区始终聚焦“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希望通过这样接地气、有温度的老少互动活动,拉近代际距离,让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社区真正成为大家的 “幸福家园”。

“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居民赵女士感慨道,“活动既缓解了我们老人的孤独感,又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爱国。看着孩子们听得认真、玩得开心,我们老年人也觉得年轻了。希望社区今后能多组织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活动!”

据悉,此次“老少齐相聚,共叙家国情”活动,是汉风社区深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推动文化传承与代际融合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大龙湖街道各社区将继续拓展活动内涵,通过志愿服务、文化宣讲、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形式,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品牌项目,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团圆之美、家国之情在社区的沃土中持续生长,共同绘就和谐美好的社区新图景。

责编:杨梦媛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