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县县中心百货大楼东边,曾是当地第一辆采血车的停放位置;楼西,坐落着现在的爱心献血屋。短短100多米的距离,记录了沛县无偿献血事业14年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无偿献血志愿者褚庆峰“从一个人献血到带动一群人献血”的大爱情怀。
开始,一个人献血
今年59岁的褚庆峰是沛县供电公司变电站值班员。谈起他与无偿献血事业的“结缘”,褚庆峰的思绪回到了38年前的那个夜晚——
褚庆峰入伍两年时,几个战友刚从战场归来,向大家讲起了战地医院用血调血的困难。褚庆峰第一次知道,原来“血可以救命”。“我当时就想,虽然我没有机会上战场,但我的血可以挽救战友的生命,帮助他们更好地保家卫国,这也是一种爱国的方式啊!”于是,身在部队的他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次年,褚庆峰复员到沛县供电公司工作。当时,地方无偿献血机制尚不健全,褚庆峰的献血梦暂时搁浅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沛县供电公司组织全员献血,褚庆峰与无偿献血“续缘”。
2005年,沛县街头出现了第一辆采血车,褚庆峰欣喜不已,中断了7年的献血梦终于可以再圆。他成为走进采血车的第一批无偿献血志愿者。此后,他的身影每年两次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这条路上,从采血车到献血屋,从青年到中年,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一群人,14年间从未中断。2015年10月,褚庆峰荣登“中国好人榜”。
后来,一家人献血
14年前,沛县无偿献血工作刚刚起步,很多人对献血还存有偏见。那时,采血车平均每天接待的献血者只有10人左右,不到现在的一半。
那时的褚庆峰是孤独的。“献血会折寿”“献血都是抽人家的血卖钱”“你们这些人就是在骗人献血”……每每与身边人谈起无偿献血,总会听到这样充满误解乃至抵触情绪的话。褚庆峰知道,改变偏见需要身体力行。此后,每次献血时,他都会特意穿上印有“沛县供电”字样的工作服,几次以后,很多人都知道供电局的老褚是位献血积极分子。当他现身宣传无偿献血时,人们对他就多了一份尊重和信任。
2006年,妻子陈雪锋也走进采血车,加入无偿献血行列。2008年,女儿褚楚在18岁生日那天,第一次走进了采血车。400毫升血液,是这位年轻大学生献给自己的成人礼。从那之后,一家三口经常一起献血,每年两次,雷打不动。为保证血液质量,每逢临近献血时间,褚庆峰全家总是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不吃肥肉、不熬夜。褚庆峰和妻子都是AB型血(据统计AB型血的人数只占全人口总量的9%)。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得知灾区缺少AB型血,尽管夫妻俩距离上次献血不足3个月时间,他们还是伸出了温暖的手臂。十余年来,褚庆峰全家已无偿献血近2万毫升。
现在,一群人献血
公益,是大众的事业。14年来,在褚庆峰全家的宣传和引导下,亲戚邻居、朋友同事,就连和陈雪锋一起跳广场舞的“辣妈们”也都走进了献血队伍中,一支近300人的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自发形成,让沛县这座小城大爱充盈、热血沸腾。
“沛县现在有一位‘熊猫血’患者等着手术,血库暂时没血,群里有没有‘熊猫血’志愿者?”2017年夏,褚庆峰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仅仅半个小时后,两名“熊猫血”志愿者主动联系他,要求献血助人。一周后,患者手术成功。
献血不仅助人,也有益自身健康,这样的正确观念,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褚庆峰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得到沛县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公司把他请上“道德讲堂”的讲台,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公司坚持常年定期献血的员工达200多人;妻子陈雪锋不仅带动所在单位40%的职工加入定期献血的队伍,更把印有“献血有益健康,只需小小勇气”字样的条幅带到了广场舞场地,引导身边50多位“小姐妹”加入献血志愿者队伍。每逢节假日,血站组织大型献血活动,褚庆峰带领的供电系统志愿者和陈雪锋带领的广场舞“辣妈”们,都会走街串巷发放宣传单。
为了消除人们对无偿献血的疑虑,夫妻俩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记录平日里遇到却回答不了的与无偿献血有关的问题,然后再请血站的医生详细解答。有人问褚庆峰:“又没有报酬,你为啥这么卖力?”他笑道:“献血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种责任、一种习惯。现在,通过我们全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也把献血变成了他们的责任和习惯,久而久之,我们的社会将变得越来越温暖,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将更有价值。” 曲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