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打好特色牌 老乡富起来 探寻铜山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密码”
2022-05-18 09:05:00  来源:徐州日报  

黄集的黄桃、房村的梨、何桥的土豆、大许的“双辣”、刘集的葡萄、台上的草莓……在铜山,越来越多的乡村有了愈加鲜明的产业“标识”。

靠特色突围出圈,铜山乡村振兴找到了可持续的强劲发展动能。

来自铜山区农业农村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借势特色产业发展,铜山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几年持续攀高,达到27760元。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铜山乡村,探寻铜山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密码”。

产品“出圈”,发展有底气

5月15日,走进位于黄集镇吕楼村的新思路果蔬采摘园,园主韩维良正在联栋冷棚内疏果套袋。

同行的区农技专家郝祥利,指着刚疏完果的桃枝告诉记者:“别看这一枝上只留了两三个果,产量不会高,但质量有保障,肯定不愁卖。”

韩维良种了多年桃,以前可不这样种,“早些年,咱们这儿露天种桃,眼睛全盯着产量。舍不得疏花疏果,可这样一来,产量虽然高,但桃子在市场上却卖不上价,一样挣不到钱。”

不仅挣不到钱,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

2018年,“温比亚”台风带来暴雨,韩维良的桃园受淹,一夜之间,多年的辛苦毁于一旦。

那时,正值铜山大力发展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给了韩维良重新再来的机会。

借助开发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带给予的每亩600元政策扶持款,韩维良在吕楼村包下300亩地,建起新思路采摘园。

新思路采摘园走上新思路,就是做强特色产业,靠品质说话。

种植的品种,改成了黄金蜜系列、油蟠系列等优质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加大种植行距,实现机械化作业。这几年,园内陆陆续续建了七八个联栋冷棚,“不仅可以规避雨水,还可以把黄桃上市的时间提前一周左右,价格也高20%到30%。”

在自家园内,种桃的复合肥换成了有机肥,原先的滴溉换成了水肥一体化的微喷管……

在周边的桃园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也通过一次次的培训活动,从新思路扩展开来。“现在,园主们一起交流都不再提增产多少,像我们亩产控制在1500斤,产量不高,但品质有保证,这季的黄桃6月上旬就能上市,光靠订单就能销出大半。”韩维良告诉记者。

在韩维良的带动下,吕楼村建起了12个成规模的桃园,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原先一亩桃的收益5000元左右,现在可以达到15000元到20000元。尝到了甜头的种植户们,把品质看成了最珍贵的羽翼,优果率能达到90%左右。”韩维良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产品必须先拿得出手。铜山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通过加强园区绿色、有机产品论证、品牌培育和环境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多种途径,促进绿色发展。目前省级园区有4万亩小麦、4万亩水稻、12万亩果蔬成功通过国家级认定,45个产品荣获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重达到93%。

“抱团”取暖,发展有力量

走进位于房村镇的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铜山(梨)推广示范基地,苏翠梨促控设施栽培技术正在新建的8亩梨棚内实验。

“这个技术是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实验的课题,在国内也算创新之举。”基地负责人张浩告诉记者。

“新技术效果咋样?”一位合作社的社员迎面走来,拉着张浩关切地询问。

早些年,种植户的心可没有这么齐。

“种梨树,在房村有传统,那时候,当地的村民大多只种一两亩,分散经营,各自为战,自己人跟自己人‘打仗’,来收购的客户趁机压价,大家的收入都不高。”2006年,镇里成立了合作社,到如今,已发展到股东36个、社员188户的规模。

“2018年,合作社特色产业年产值1000余万元,到去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000万元。”在张浩看来,2018年,是房村特色梨产业的发展“元年”。而这一年,宫品果品专业合作社正式成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铜山(梨)推广示范基地。

在示范基地门前悬挂的牌子上,4位专家的名字排成一列,很是醒目。

“这4位专家对我们的技术指导,都有明确的方向,比如说,蔺经老师主要给我们进行遗传育种的技术指导,陈宗元老师的方向主要是高效栽培,朱守卫老师帮助我们梨树种植期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王小治教授主要是测土配方技术,不仅增加了产量,也提升了产品品质。”张浩告诉记者。

品质让房村梨产业有了做优的底气,而“抱团”发展则让房村梨有了做大做强的实力。通过合作社的示范,房村种植的梨品种从原先的黄冠换代成了苏翠一号和秋月,价格从每斤2元卖到了每斤8元。合作社通过对社员采取不定期技术培训、田间巡回指导,带动社员采用新技术。

“这个棚里种的是去年栽的15个树形,今年看来,Y形比疏散分层型更适合,可以更好地实施机械化,也能大力节省人工,今年我们准备带动社员种植。”张浩说。

抱团,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为房村梨产业发展的共同动力,示范基地的带动引领作用也得以最大限度发挥。规模化的优质果品生产,也让合作社拿下了来自厦门的大单,“产品数量和品质有保证,在价格上也有了话语权,不再像以前那样,任人‘宰割’了。”

抱团,也让合作社有了合力办大事的能力。去年,合作社投资数百万元兴建保鲜库,辐射周边果园1800余亩,“通过延长果品上市时间,可以做到四季有果,仅此一项一年增加400万元的收益。”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发展道路。铜山在联动发展上下功夫,重点编制实施黄河故道、五环路、东部片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形成黄河故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五环路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带、西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东南部精品农业示范区、北部沿微山湖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东部循环农业示范区“两带四区”现代农业新格局,着力提升产能、提升品质、提升效益,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形成区域增长极和乡村经济战略支点。

延链强链,发展可持续

王倩家庭农场农场主杨茂峰在沿湖农场种了几十年的地,这几年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无他,“就是觉得种地越来越有奔头”。

杨茂峰种粮绝不是一帆风顺。早些年,他种植山东的小麦品种,由于品质不佳,收成受损,“亩产仅1000斤左右,一亩地的收益不足百元。”

就在杨茂峰为种啥品种犯难时,沿湖农场成立起了家庭农场联盟,由联盟出面,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华升面粉达成了合作,“种啥品种,华升给参考,收获时,直接卖到企业,销路不愁。”

有了大企业的托底,去年一年,沿湖农场新流转土地面积四五千亩,流转土地总面积达到14000余亩,精品小麦种植的特色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而特色产业,也带动了龙头企业大项目的上马,形成了发展的良性循环。

依托沿湖及其周边20余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华升面粉厂持续扩大产能,年产能30万吨的华升面粉二期投产后,铜山区将具备百万吨粮食加工能力,收购小麦价格远高于周边县区,使得老百姓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单集镇地势偏远,乡村振兴基础薄弱。这几年,靠着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带动,也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铜山区统筹各项目村扶贫资金,委托铜山牧原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项目建成后,猪舍产权归各项目村集体所有,铜山牧原承租运营并在每年10月31日前按照年均10%的收益率进行分红,促进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

大许是传统的农业镇,这几年通过不断培育壮大了江苏农爱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市爱迪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大蒜产业集聚,优质大蒜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不仅进一步拓宽收购、销售等渠道,也为群众解决了大蒜销售问题,提高了销售价格。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铜山区在延链强链上花力气,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制订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绿色生态畜牧产品三大重点全产业链,全面落实区级领导推进的“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建设,进一步优化加工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把更多的加工增值效益留在农村,实现“村、镇、区”三级联动。目前全区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4家,2021年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96亿元,全市第一。全区有80%以上的农户逐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特色产业”的农业增收致富之路。本报记者 李昌海 胡明慧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