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镇江 > 正文
镇江新金江社区:践行长江大保护 渔村巨变绽新颜
2021-07-05 09:17: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走进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慈寿路19号,湛蓝的天空下,沥青路面平整开阔、道路通畅、绿意盎然;广场的游园、体育设施错落有致;一幢幢漂亮新房排列有序,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件件乡村治理实事给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新金江社区带来了十足的暖意。

新金江社区成立于2020年10月。由原长江村、金江村、金江社区组成,是渔民村向社区转变的新型社区,共有总户数1234户,总人口3392人,其中党员137人。新金江社区正处于“渔村变城市、渔民转市民”的转型发展阶段,居民生产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社区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时刻把握好基层党组织的前进方向,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逐水而居的新金江人,再次起航。

党建引领融城力量 开启“蝶变”征程

“如何让搬迁群众幸福生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近年来,新金江社区党委始终把融城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来落实,以‘融城党建’为引领,立足于‘融心、融和、融力’为核心的‘三融’文化,有力消除基层工作中的感情断层、文化断层、工作断层,架起民情通道。”对社区的幸福“蝶变”,新金江社区党委书记常春平分享了经验。

记者在滨江水城安置小区看到,在每幢居民楼的门厅显眼位置都设有详细的楼栋长和网格员的姓名、电话等信息。“有任何事,只要一个电话,无论刮风下雨,网格员都尽可能帮助解决,特别贴心。”社区居民吴银女说,他们把服务做到了群众家门口,日子久了,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在社区,图书馆、活动室、健身器材、“公益课堂”等一应俱全,成为大家日常的聚集之地。“我给现在的生活‘打满分’。”

社区建设了约300平方米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周边60岁以上老人1900人左右。中心以助餐和日托为基本保障,加速了居民从“老渔民”向“新市民”的融城转变。“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日常照料、陪同看病、文化生活等也有了着落。”今年76岁的社区居民刘大妈喜笑颜开地说。

勤政亭里学党史

社区着力打造“红烛党建微家”,集学习、活动、服务、议事为一体的有形阵地,进一步将党群关系渗透到楼栋中、渗透到家门口。同时,通过建立“红色阵地”,把党课搬进党员作业、休息和生活的场所;与共建单位党支部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城乡两地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先锋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党委将“学习强国”当作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利器”。通过组织“学习强国”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交流分享等活动,形成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带头学,党员干部比着学,老党员“一帮一”组队学,群众一起学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居民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强国’就是百科全书,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有着28年党龄的辖区居民潘志芳说。目前,潘志芳和女儿全洁分别以40047分和39702分的成绩被评为学习标兵。日常学习中,母女俩比着学,还带动身边的朋友、邻居学。“学习已成为我们家庭的精神盛宴。”

文化唤醒乡村之“魂” 提升颜值内涵

滨江片区渔乡特色明显,为保证传统文化的不丢失、不遗落,新金江社区党委每年举办“渔家盛宴”“渔民趣味运动会”“渔民春晚”等贴近退捕渔民生活的各项活动。不仅使上岸转产后的老渔民技能熟练不辍,而且使生活在新时代的渔民后代在体验观赛中学习到祖辈技能、传承到文化精髓,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打造“家门口”的足球比赛

社区依托和平文化体育公园丰富的体育健身阵地,开展足球基础、足球游戏、亲子游戏、技能比赛等活动,打造了“家门口”的足球比赛。“自从球场开办以来,我每周要来踢两三次球,特别享受这种挥汗如雨的快乐。”刚从球场上下来的市民钟先生,一口气喝掉了半瓶水,时不时地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序推进,和平文化体育公园建设也日益完善,其中已拥有党建文化微家、灯光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跑道以及儿童天地、笼式足球场等28件(套)文化体育运动设施,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

用好政策提升技能 唱响振兴“大戏”

镇江市2019年底前完成长江镇江段渔民退捕上岸,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行长江10年禁渔,以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新金江社区3392名渔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相关水域。

面对渔民上岸定居后,欠缺其它生存技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等重点、难点问题,新金江社区党委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寻求领民致富的新路径,从发展三产经济入手,充分利用渔民长期以水“为伴”的特点,鼓励党员、渔民骨干等开办特色鱼馆,以创业带就业,寻求良性发展。

今年47岁的渔民余春祥,自禁捕退捕政策出台后,主动上交了渔具,和爱人经营了一家家庭农场,客人不仅可以垂钓、采摘,还可以吃到新鲜的食材,在当地小有名气。“以前打鱼很累很苦,夜里两三点还要起来收网,靠水吃水,收入还不稳定。在社区党委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农场的生意不错,家庭收入比上岸前翻了一番。”

像余春祥一样成功转产转业的渔民还有很多。为妥善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新金江社区综合运用社会保险、就业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做到上岸渔民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老渔夫”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队清理江面上的漂浮垃圾

“鱼打到后来越来越少了,收入也跟着减少,光靠打鱼也就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主动退捕后的戚金祥,报名参加了社区的“老渔夫”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队,正式从一名“捕鱼人”成功转型为“护鱼人”。在他的影响下,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扩大到20余人,主要职责是定期在长江边巡查,劝导已经上岸的渔民不要再去非法捕捞、清理长江江面上的漂浮垃圾、对长江排污口进行巡查。

截至目前,和平路街道346名持证渔民中,劳动年龄段人员228名已全部实现就业。

作者:朱浩 柳青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