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020年5月以来,江苏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了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征集活动得到了各地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涌现出一批深化文明素质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强化制度约束的移风易俗经验做法。现对遴选出的移风易俗案例进行刊登展示,供各地学习借鉴。
2020年,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修建了议事亭,太平村以议事亭为平台,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村民议事会相融合,三年来,小小的议事亭里,议出了许多“大”事,议事亭变成了太平村传理论、议村情、评好事的新阵地,也成了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的“新航标”。一是议事亭推动文明新风建设。通过定期在议事亭召开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避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有效解决了锣鼓喧天、噪音扰民等村民矛盾;发挥王氏宗祠对村民的凝聚作用,广泛宣传集体祭拜,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二是议事亭带动先进典型引领。定期举办道德评议会,评选太平村文明户、太平好人等身边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村民积极向上,培育文明乡风;开设道德讲堂,弘扬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涵养良好家风。三是议事亭撬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村民带头约定村规民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挥议事亭汇集民智作用,推动村庄道路修缮、美丽乡村打造、污水管网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的提升。
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盛南社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良好风尚,以身边榜样力量引领群众厚养薄葬、树立文明乡风。一是广泛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将移风易俗纳入居民公约,通过电子屏、百米长廊、横幅、围栏、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相关要求,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清明期间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普及厚养薄葬观念,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和文明科学的丧葬活动,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用生态环保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二是建立红白理事会,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等德高望重的居民担任红白理事会理事,上门发放告知书,引导居民不要大操大办,做到勤俭节约。社区推出移风易俗相关优惠政策,凡租用社区礼堂办理宴席且符合节俭办事标准的,可享受减免礼堂租金60%的优惠。三是办好清风大讲堂,传播文明理念。社区清风大讲堂定期举办移风易俗专题宣讲,由“身边人”当教员,向广大群众传播孝老爱亲、厚养薄葬以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引导群众摒弃陋习,注重将孝道尽在平时、尽在生前。四是典型示范带动,多人自愿捐献遗体。社区成立“周六妹好人工作室”,宣传“中国好人”周六妹长期无偿献血并捐献遗体的先进事迹,组织捐遗志愿者、捐遗者家属以及对捐遗者充满敬佩之情的党员群众到苏州市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开展悼念活动,带动一大批人加入捐献遗体行列。目前,社区共有82人签署捐赠遗体协议。
盛南社区
周六妹故事
【广泛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宣传栏发布移风易俗公益广告
【办好清风大讲堂,传播文明理念】清风大讲堂倡导移风易俗
【典型示范带动,多人自愿捐献遗体】周六妹好人工作室组织捐遗志愿者、党员群众代表到苏州市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祭扫成功捐遗者
“喜事新办 白事简办”微电影视频
昆山市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昆山、实施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婚丧嫁娶改革为重点,制定实施“红7条”“白9条”,在办事方式、时长、规模、礼金等方面推行系列指导标准,通过“六个到位”推进移风易俗落地见效。一是宣传到位。在村(社区)宣传栏和红白事中心、小区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发布移风易俗公益广告。通过广播、电视开机画面、手机推送等方式,结合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载体,持续深入宣传,扩大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实施“喜事新办不攀比 白事简办不迷信”专项行动,通过动漫、快闪视频、宣传片、口袋书、小品等形式,推动婚丧新风进村入户。二是组织到位。所有行政村、社区均建立红白理事会,用群众自己的规矩管好群众自己的事。比如,淀山湖镇红白理事会建立报备、监督、劝导、奖惩“四项机制”,实施国旗下秀一秀、公益事做一做、爱心屋捐一捐、宴请费降一降、份子钱减一减“五个一”项目,创作“乡村文明七字歌”“移风易俗三字经”,推广“婚事新办平价菜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三是联系到位。凡遇群众办理喜事或丧事,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同志都主动上门,喜事祝贺,丧事慰问,同时做好移风易俗倡导宣教。“五老”、新乡贤、志愿者积极发挥作用,从政策落实、村规民约、红白事操办标准等角度劝导不要大操大办。四是示范到位。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昆山好人、道德模范、时代乡贤、工商企业人士以及教师、医生、国企员工等重点人群率先签订承诺书,引领形成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文明新风。五是典型选树到位。对在推进婚丧嫁娶移风易俗中涌现出的各类带头人物,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报道,营造移风易俗光荣的舆论氛围,引领更多群众自觉践行。六是奖罚到位。建立激励机制,对遵守“红7条”“白9条”的,在场地租借费用上予以减免,并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标兵户的重要条件。建立惩戒机制,对不落实“红7条”“白9条”的,根据当事人具体情况,给予取消相关荣誉称号、取消评优评级资格、取消财政性政策资金奖励补助等相应的惩戒。目前,昆山市11个镇(区)的行政村(社区)喜宴中心、白事中心配置率达50%,超标准大墓整改率达100%,群众红白事份子钱负担有效降低。
现场照片1:“喜事新办不攀比 白事简办不迷信”专项行动启动仪式 志愿者宣读倡议书
现场照片2:昆山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市民宣教活动中进行移风易俗“红7条、白9条”和“六个到位”内容保障措施现场互动问答
现场照片3:社区喜事中心把喜事新办不攀比“红7条”宣传内容布置上墙
附:
昆山市“红7条”的主要内容:
1.辖区内有喜事中心的,办事进中心;
2.婚宴时长不超过1天;
3.举办规模单方不超过30桌;
4.餐费标准不超过200元/人;
5.份子钱不高于500元,提倡互免;
6.文明用餐,光盘不浪费,室内不抽烟;
7.安全用餐,厨房干净,食材新鲜,吃得放心,不出安全事故。
昆山市“白9条”的主要内容:
1.辖区内有丧事中心的,办事进中心;
2.丧事时长不超过3天;
3.丧事规模不超过30桌;
4.餐费标准不超过150元/人;
5.吊唁金不高于500元;
6.文明用餐,光盘不浪费,室内不抽烟;
7.安全用餐,厨房干净,食材新鲜,吃得放心,不出安全事故;
8.不妨害公共秩序,不影响环境卫生,不搞迷信活动;
9.不建豪华墓地,提倡节地生态安葬。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拆迁农民进入集中拆迁安置小区生活,为了解决办丧扰民、封建迷信等问题,吴江区积极推进集中文明办丧,倡树文明新风。一是加大力度建设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2012年,区政府办印发规范性文件明确要求各区镇配套建设镇级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建成后区财政进行补贴,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2019年,区政府办发文重申对各镇(街道)新建改建各类殡葬服务设施继续进行财政补贴。目前,全区已建成镇(街道)公益性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8个,为开展集中文明办丧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鼓励引导群众集中文明办丧。2018年3月1日起,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对吴江户籍居民前往镇(街道)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或殡仪馆集中办理丧事活动,且在办丧过程中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发生扰民等其他不文明行为的,每户给予2000元补贴,以此引导群众到殡仪服务中心集中文明办理丧事。三是大力宣传文明殡葬。区级各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论坛等对文明殡葬和集中文明办丧补贴政策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抓住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布倡议书,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两年多来,越来越多群众逐步接受了集中文明办丧,既减轻了群众办丧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办理丧事对居民生活和社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又倡导弘扬了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对推动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弦弓村村民学习村规民约(吴江区共210个行政村,已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
移风易俗宣传进社区
张家港市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在巩固文明节俭办丧、节地生态安葬基础上,发挥“互联网+”优势,不断延伸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化人性化服务,弘扬文明丧葬新风尚。一是突破时空限制,“思亲天堂”引领文明新风。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一份骨灰建立对应的纪念馆,为群众祭扫提供新途径。群众通过手机扫码进入官方网上祭扫平台“思亲天堂”,随时随地调阅、编辑先人资料,并提供“献花”“摆供”“行礼”“写信”等祭奠云服务,引导市民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精神传承为主上来。目前,“思亲网”共有先烈馆532个、先贤馆102个、私人馆36万多个。2018年9月上线以来,访问量超220万人次。二是突破传统局限,“VR全景”丰富祭扫形式。打造生态葬配套载体,通过网络数字化手段实现3D以及全景还原真实陵园现场,为群众在清明、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点祭扫提供方便。该功能自启用以来,受到了单位和团体的青睐,远程开展网上扫墓鞠躬、敬献鲜花、留写寄语,线上祭奠心语数万条。三是突破数据孤岛,“一网管理”培育智慧殡葬生态。融合现有业务数据,研发运行张家港市智慧殡葬信息系统,将全市殡葬服务机构并联到综合性信息平台,实现殡葬业务“一网管理”。通过规范逝者身份、穴位信息、骨灰堂情况等数据资料,将传统数据往“云”上迁移,多维度、多层次分析监测运行情况,实现殡葬业务工作的管理科学化、服务现代化、流程网络化、操作可控化。
张家港市开展网上祭奠活动
网上祭扫氛围布置全市各墓区全覆盖
2018年金都社区网上祭扫
网上祭扫宣传海报
网上祭扫宣传海报
网上祭扫宣传海报
网上祭扫宣传海报
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塘西村党总支依托红白理事会有效引导广大群众做到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尤其是在文明殡葬方面卓有成效。一是成立理事会,完善办事手续,确保红白事有章可循。通过党群议事会民主选举产生红白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制订《塘西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商定红白理事会实施方案以及操办标准。把红白理事会治理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制定红白事办理具体标准,明确丧事简办标准。例如治丧乐队严格控制在两队、治丧酒菜控制在八菜一汤等等,为村民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广泛宣传,形成浓厚氛围,确保移风易俗家家知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将红白理事会的章程和婚丧操办方案宣传到每家每户。网格员在村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辟专题、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党员户做移风易俗示范户,引导全体村民签订移风易俗协议书。三是搞好配套,提供陪办服务,确保发挥理事会职能。在丧户治丧过程中,从带领家属赴街道办事处开具火化证明、办理火化手续,到出殡上公墓封存骨灰盒,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全程陪办,免费为丧户提供服务。全村党员干部积极为村民提供全程免费服务,将集体闲置的房屋、设备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切实做到了让主家办事省心,拉近了党群距离。四是破立结合,敢于创新,以“抬棺小红轿”替代棺木。红白理事会广泛征求民意,创新推出“抬棺小红轿”替代棺木,免费提供给丧户使用。红白理事会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理事会章程办事,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婚丧嫁娶办事规模得到有效控制,群众从中受到了教育,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节俭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更多了,净化了乡风民风。
党员带头承诺宣传
上门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
移风易俗上门宣传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社区于2006年8月由花岗社区、莲花社区、谷里居委会三家合并为一个社区,包括23个拆迁安置的居民小组,常住人口近万人。居民办理白事场所年久失修,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社区红白理事会经充分酝酿,重修新民花苑小区南侧“悼念房”,将原来的两间平房扩建成4开间平房,新增柜式空调,并在院内搭建车棚、安装路灯,重铺道路。“悼念房”修缮1年多来,承办悼念活动200余场。居民在方便办理悼念活动的同时,也能按照红白理事会要求,精简操办,减少了对周围邻居的打扰,融洽了邻里关系。村“两委”将红白事移风易俗作为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的重要内容,引导居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促进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良好氛围。
谷里社区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学习和宣传悼念房运营规范
宜兴市以推进“六大行动”为重点,在全市城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移风易俗“六大行动”。分层次召开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镇村、社区、社团组织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开展网络征集,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分析梳理存在问题,重点实施公筷公勺推广行动、喜事新办倡导行动、丧事简办规范行动、禁燃烟花爆竹深化行动、文明遛狗提升行动、拒捕拒食野生动物行动等“六大行动”。二是坚持全员发动,推行移风易俗“宜八条”。发动干部群众广泛讨论,形成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移风易俗“宜八条”,即“宴席办酒不铺张、礼金从简不排场、仪式减少不张扬、殡葬文明不违章、遛狗牵绳不脱档、烟花爆竹不燃放、野生动物绝不尝”,形成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宜兴规矩”。通过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媒体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营造集中持续、广泛关注的舆论氛围。三是坚持典型引领,培育移风易俗示范单位。实施宜兴市移风易俗示范村培育工程,狠抓建立移风易俗工作机构、加强移风易俗阵地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营造移风易俗浓厚社会氛围四项工作内容,年终市文明委根据工作成效对移风易俗示范村进行考核奖补。命名一批公勺公筷使用示范单位,在全市广大家庭、餐饮单位和各类食堂大力推行“公筷公勺行动”,培养“夹菜用公筷”“盛汤用公勺”的良好习惯。开展文明实践示范户创建活动,将移风易俗作为评选“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示范户”重要依据。
2020年5月,宜兴市环科园(新街街道)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群众积极参与,承诺移风易俗树新风
2020年4月,宜兴市妇联“陶都木兰”志愿服务支队开展移风易俗签名承诺行动
2020年5月,宜兴市环科园(新街街道)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会
2020年5月,宜兴市环科园(新街街道)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宣传移风易俗“宜八条”
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坚持以文化人,精心打造文化阵地,建好文化队伍,弘扬孝道文化,关心服务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传承优良村风民风。 一是建设多彩文化阵地。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秀才榜”“道德长廊”“新风园”“仲园”“六尺巷”“乡村大舞台”“文化大院”等道德文化阵地,将孝文化和移风易俗的要求贯穿其中,让群众不出村就能感受到身边的文化氛围。二是建强搞活文化队伍。组织村里文化能人成立“高原红”文化艺术团,吸引当地30余名文艺爱好者加入。艺术团走村串户为村民们义务演出,自编自导自演党的新思想好政策,说唱身边的好媳妇好婆婆,突出宣传移风易俗内容,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10余年来,艺术团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100余个,在全镇巡回演出。三是创新使用“孝恩簿”。2019年初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村里统一给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一本“孝恩簿”,让老人把子女对自己的“孝行”记录下来。村里成立孝亲敬老活动督查小组,定期到老人家中逐户询问子女抚养费、医药费、探望次数等落实情况。自从设立“孝恩簿”后,村里年轻人形成了相互比孝心、比关爱的局面,厚葬薄养、不孝顺父母现象几乎绝迹,家家户户和和睦睦。四是推行“四到家门”工作法。网格员对网格内的住户做到“四到家门”,即喜丧事到家门、急难事到家门、矛盾纠纷到家门、关心关爱到家门。群众有喜丧事发生的,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与事主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约定具体办事标准,并赠送移风易俗定制大米,倡导“不摆宴、送米面”理念,引导群众少办、简办宴席,杜绝宴席中的餐饮浪费现象。
高原村村民查看孝恩簿
高原村村民记录孝恩簿
高原村孝恩簿
徐州市丰县凤城街道海子崖社区以建好管好用好“喜事堂”为载体,提供贴心暖心服务,引导居民群众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一是建好喜事阵地。精心选址,把“喜事堂”建在丰沛运河绿化景观区,打造“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的优雅环境。“喜事堂”总投入180余万元,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满足几户人家同时办理喜宴,内设宴会厅、议事厅、起菜室、储藏间等,配备空调、冰柜、电视、消毒柜等设施,并实现雨污分流。两年间已为120余对新婚夫妇举办了喜宴婚礼,每户可节约1.5万元。二是抓好细节管理。将喜事新办的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喜事办理的报告备案制度,事主就喜事规格、安全等事项与理事会签订承诺书,做到每桌饭菜不超过350元,酒水每桌不超过2瓶、每瓶不超过30元,香烟每桌2包、每包不超过10元,每桌至少10人,不燃放鞭炮,不请吹鼓手,不搞低俗表演等。三是做好配套服务。社区居委会专门聘请摄影摄像师随身跟拍,用镜头聚焦婚礼的美好时光,全程记录下新人的幸福时刻。“喜事堂”专门设置幸福时刻墙,把美好时刻定格在幸福墙上,让新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增强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的吸引力。四是搞好宣传发动。通过“大喇叭响起来、小海报贴起来、宣传单发起来”等形式,广泛宣传喜事新办新风尚。社区文艺团队创编接地气的文艺节目,在婚礼现场进行义务表演,重点宣传“婚事新办、喜事简办”“邻里互助、孝老爱亲”“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内容,增添娱乐氛围,培育文明新风。五是树好先进典型。利用“喜事堂”外墙,建设“好人长廊”,优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上墙公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让群众“看得见、够得着、摸得到”,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当前,丰县凤城街道办事处正以海子崖社区“喜事堂”为蓝本,在枌榆社区、秦河社区、凤城社区分别推进“喜事堂”建设。
婚事新办承诺书
西食堂外观
喜事堂记录本
宣传墙
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覆盖广泛、深入群众的优势,制定实施《婚丧嫁娶“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文明新风“八个要”》等规章制度,通过宣传引导、理事服务、典型示范、奖励先进等方式综合施策,所辖9个行政村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一是村村组建志愿宣讲队。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队大力宣传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的意义,向群众讲明白“红白事办理找谁办、到哪里办?红白理事会是干啥的、能帮咱省多少钱?”,以此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各村还成立民俗文艺队,通过快板、童谣、小品等表演方式,宣传移风易俗,营造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的浓厚氛围。二是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各村“两委”成员均加入红白理事会,指导支持红白理事会工作。各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章程,健全制度,制定出婚丧嫁娶具体细致的标准,为预办红白事的群众算明白账、经济账,协调帮助群众办理婚丧娶嫁等事宜;如果哪家超过了标准,红白理事会成员则不给予提供操办服务。红白理事会的约定标准,为群众节省了大量财物,受到普遍欢迎。生日、满月、暖房等事宜“俭”成一顿饭,并且参与人数大为减少。移风易俗让群众在省事、省时、省钱、省力的同时,也看到乡风文明的新变化。三是村村评选文明新风户。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式,设立1000个“十户微网格”,以每10户为单元评选出1户文明新风户,将带头尚俭戒奢、摈弃陈规陋习、从简文明操办婚丧事宜作为重要评选内容。全镇文明新风户均在家门口悬挂“文明新风户”牌匾、在村内显著位置集中展示,建立包括家庭成员姓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信息的资料档案,每年评选1次,实行动态管理。四是村村设置文明街巷。各村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汉王乡贤、汉王好人、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隆重举行表彰会,锣鼓队敲锣打鼓将荣誉送到获奖者家中。各类先进典型走进道德讲堂现身说法,讲述身边故事,倡导文明风尚。每个村至少打造1条文化墙绘形式的“文明街巷”,集中宣传展示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政策宣传、道德教育、典型事迹等,用文明新风扮靓美丽乡村。
持续开展好婆婆、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
敲锣打鼓送荣誉
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
睢宁县探索实施“惠民为本、制度牵引、服务升级、文化渗透”的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模式,初步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工作机制。一是惠民为本,构建普惠化的殡葬体系。以机制化推动、公益化保障、规范化治理、网格化管理、人文化服务为思路,扎实推进基本殡葬服务普惠化均等化。投入4亿元,完善殡仪馆骨灰存放设施,建成1个县级集中守灵服务中心及13个镇(村)集中守灵点,镇级骨灰存放设施覆盖率达100%。制定《睢宁县农村公益性公墓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实行月巡查、季通报、年评定。镇级骨灰堂免费提供骨灰立体存放,对集中守灵、不保留骨灰者进行补贴,对低保、五保、建档立卡户、迁坟户减免公墓安葬费用。大力推广生态葬法,创新实行“生前契约奖补”。二是服务升级,打造便民利民殡葬服务平台。全面推行“遗体接运、简短追思、入园安葬”一条龙服务和丧事简办相关约定,引导群众厚养礼葬、文明殡葬、丧事简办,实行“专人全程参与,专人全程代办,专人全程监督”,促使“三服务一约定”落到实处。推行定点文明治丧服务,新建集中居住区建设红白议事堂,其他村(居)利用各类闲置场所改建固定治丧点,免费提供场地、灵棚、音响、炊灶餐具、就餐桌椅等设施,引导群众定点治丧文明治丧。推行人性化祭扫服务,开通“尘思云祭扫”平台,实行“云”端缅怀和“清理一次杂草、擦拭一次墓碑、敬献一束鲜花、集体一次鞠躬”的“四个一”免费代为祭扫服务,引导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变到传承慎终追远的优秀文化上来。2020年清明期间,云祭扫平台访问量达5万余次,6000余名逝者亲属选择代为祭扫。三是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纵深发展。邀请本地民俗和地方史专家、群众代表、公众人物、农村“大执”代表参加移风易俗“百家谈”,引导群众理解孝道和厚养薄葬的丰富内涵。在殡仪馆和镇(街道)殡仪服务中心,打造集生命文化、安全文化、廉孝文化等为一体的移风易俗文化墙(廊)、馆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一约三会”作用,规范红白事办事范围、参加人员、待客规格、办事流程、礼金数额、殡葬用车等标准,引导群众杜绝大操大办、攀比浪费。完善村(居)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和红白理事会成员行为规范等,制定红白理事会服务流程图,推行红白理事会成员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白理事会成员登记造册、信息公开,接受村(居)监委会和群众代表监督。实行承诺公示、奖优惩劣,探索用村(居)集体收入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红白理事会成员的积极性。
社区集中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
讨论制定村规民约
移风易俗宣传现场
溧阳市埭头镇余家坝村针对解决殡葬领域的陈规陋习问题,大力推行厚养薄葬、简丧治理。一是因地制宜定政策。2017年利用开展土地整治契机,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定推行墓穴迁移政策,规定凡是余家坝村居民去世后统一安置在生态公墓且达到村里丧事简办标准要求的,主家只需交纳500元墓穴成本费,同时村里还免费配套1个墓碑。2019年结合村“文化小礼堂”“如意小食堂”建设,新建“家宴中心”,凡本村居民举办红白事符合村里规定的简办标准的,均可免费使用场地,并由村集体提供免费厨师、鼓乐、志愿文艺演出等,以优惠政策转变村民观念。二是多种方式作宣传。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冬训、大型文艺演出等方式,以“算账”的形式对村民开展宣传引导:按照旧俗将坟墓安置在自家农田,以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户为例,仅建设墓地的材料费、人工费将近5000元,办理丧事花费5-8万,相当于整年打工收入;按照村里关于丧事简办的要求,不仅费用省了,而且面子也有了。随着宣传的深入,不仅本村居民拍手叫好,邻村居民也纷纷咨询要求享受政策优惠。三是建章立制强推进。随着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和前期工作的铺垫,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制定了《余家坝村村规民约》《余家坝村村规民约顺口溜》《余家坝村红白事“六不”标准》等规章制度和激励奖励政策,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行稳致远。
余家坝村村规民约定稿会议踊跃发言
余家坝村移风易俗党员承诺签名
余家坝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溧阳市戴埠镇新桥村“百姓议事堂”最初由处理土地确权矛盾而成立,随后不断丰富内涵,将村红白理事会融合吸纳,做到“共用一套班子、共用一种议事方式”,有效推进了移风易俗。一是“建队伍”。议事堂理事由 38 名志愿者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任理事联络员,牵头组织理事开展活动。理事实行聘任制,覆盖到每个村民小组,覆盖到每个家族,覆盖到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各种类别。理事聘任采取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村“两委”遴选提名、村民表决、信息公开等程序,推选为人公道、责任心强、在村内有威望的热心人士担任。二是“闻民声”。理事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收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气,通过“百姓议事堂”平台,对各种问题、需求进行甄别分类,及时反馈给村“两委”。村“两委”及时响应,组织理事开展协商讨论,使群众意见受尊重、村民需求有回应。三是“解民忧”。“百姓议事堂”受理婆媳矛盾、婚姻赡养、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农村常见矛盾,理事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苗头性问题,由联络员召集理事集体商议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树新风”。理事常态化经常性地宣传宣讲移风易俗的政策举措,带头弘扬时代新风、抵制不正之风,倡导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牢农村和谐稳定防线。新桥村“百姓议事堂”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溧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进行推广,现已建成市、镇、村三级“百姓议事堂” 231 家。
如皋市将乱建“土庙”专项整治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要内容,立足为民、破立并举,改陋习、树新风,焕发社会文明新气象。一是整体联动有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重点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各镇(区、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部署、协调推进、督查验收。各镇(区、街道)相应成立工作班子,“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措施,明确处置期限、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确保层层部署到位。二是宣传发动有氛围。市领导、重点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带队分组深入村(社区)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组织“百姓名嘴”赴各镇(区、街道)开展“加强土庙整治深化移风易俗”基层宣讲,统一思想认识。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八条禁令”“乡邻不随礼”等主题宣传画,在全市城乡广泛刊播。发动民间能人录制通俗易懂的广播稿、短视频,开足镇村大喇叭,用好流动宣传车,开辟139条“新风邮路”,大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理性看待宗教、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违规宗教活动。三是压实责任有跟踪。将乱建“土庙”专项整治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成效的重要检视,下发《各镇(区、街道)乱建“土庙”专项整治交办单》,采取乱建“土庙”专项整治进展旬统计报告制,通过调查摸底、统一思想、清理整治、总结验收、巩固提高五个阶段,全力化解“存量”、杜绝“增量”、避免“回潮”,累计拆除乱建“土庙”2748个,复垦37197.2平方米。四是多措并举有实招。通过调查摸底、座谈研讨、干部包干等形式,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成熟一个、拆除一个、复垦一个。将各地乱建“土庙”中供奉的神像统一移送到合法寺庙,避免简单粗暴做法,有力助推“土庙”整治。尊重部分群众“初一”“月半”上香只是为了与乡邻老友聊聊天的心理,变换7座“土庙”用途,开辟“港港经”百姓茶馆文明实践点,让乡邻老友聊天、日常休闲健身既有去处又充满正能量。
2020年6月18日,老百姓在“港港经“茶馆开展“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主题道德讲堂活动。
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类公益宣传画面
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类公益宣传画面
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类公益宣传画面
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镇组织所辖16个行政村,精心打造微讲堂、微视频、微建议、微心愿、微服务“五微”平台,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涵育乡风文明,赢得基层百姓广泛赞誉。一是广覆盖开办微讲堂,传播新理念。创设“知荣辱”“易风俗”“明礼仪”“守孝悌”“话变迁”“共创业”“传家风”“除陋习”“授技艺”“送健康”十个微讲堂、微课堂,邀请40余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革命及“百姓名嘴”,以乡音俚语、快板评书的方式走村入户现场讲演1600余场次,平均每场观众四五十人。二是多角度拍摄微视频,展演新风尚。充分依托境内吕祥璧烈士红色资源等优势,找准角度,深入挖掘,组织专人拍摄录制《烈士吕祥璧》《夸夸咱的好儿媳》《家风传承新风气》《村规民约换新颜》等微视频、微公益广告二十部,在镇村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播放,宣传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三是大范围征集微建议,扩大参与面。镇村两级广泛开展“转观念小建议”“移风俗我来献一策”“乡风文明我参与”“揭陋习话涵养”等微建议、微意见征集活动,征集到健全乡村红白理事会机构、红白事简办流程、新时代文明乡风培育等微建议3600余条。四是尽所能满足微心愿,彰显大爱心。在全镇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中广泛开展“圆梦童年”“心中的期盼”“筑梦行动”等微心愿征集活动,收到想买一个新书包、想更换一套新桌椅、与远方父母见一面、为年迈的爷爷买老花镜等各类微心愿1600余个,相关部门积极联络近2000位爱心人士及企业家成立“白塔埠新时代爱心团队”“传承吕祥璧精神志愿服务团”奉献爱心,帮助圆梦。五是全方位提供微服务,传递正能量。组建“红白事简办”“革除陋习我先行”“最美白塔埠人”“春风化雨润人心”等志愿服务队,3000余名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困难帮一把”“文明创建我参与”“节俭乡风我践行”等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万人,推动群众转观念、树新风、助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以“五微”平台推动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两年来,全镇群众人情来往礼金一项就节省50余万元,户均节省6000余元。
2017年5月,白塔埠镇美德农民评选表彰
2020年10月,东海县白塔埠镇村民在孝爱文化墙二十四孝浮雕前驻足观看
白塔埠镇新元村村容村貌
孝廉文化广场
淮安市涟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制定实施《人情减负“涟6条”》,从群众参与、教育规范、协同配合等方面,推动移风易俗落细落小落实。一是突出群众性。首先,应群众想。回应群众关切,组织镇(街)党工委书记、宣传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文化工作者、群众代表进行5轮讨论,形成人情减负“涟6条”,并报县委常委会审定。其次,说群众话。“涟6条”在形式上符合群众语言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内容上直白明了,易学易行;在宣传上,用乡土漫画、涟水方言制作动漫视频、“1+6”海报、承诺践诺链接H5和“安东呱话”。最后,让群众议。媒体开设践行“涟6条”大家议专栏,每周5期,让市民、农民、新乡贤、党员干部等各类群体评议“涟6条”,全县378个村居道德评议会开展评说“涟6条”活动,引发群众热议。二是突出规范性。制定“硬核”规矩。全县党员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职工签订承诺书5.6万余份,实行婚丧喜庆事宜按规定主动向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制度,对违反规定的由所在单位组织处理,对影响较大的由县监委处理。加强自我约束。印发“涟6条”倡议书30余万份,做到全县每户1份。各村居完善村规民约,把“涟6条”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之中,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定期对村民婚丧事宜等进行评议,引导群众积极践行“涟6条”。注重文化涵育。运用公益广告、民间文艺、地方戏曲等形式,传播孝老爱亲、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等价值观念,全县建成“涟6条”宣传路6条,增设景观小品7处,在12个入住的农房改善新型社区整村推进“涟6条”,文化志愿者围绕“涟6条”创作的小戏《婆媳会》、小品《出礼》等7部文艺作品巡回演出50余场次,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三是突出系统性。实行城乡联动。在城区开展践行“涟6条”党员干部回社区、小区宣教活动;在乡村开展践行“涟6条”文明户创建活动,结合以环境美、庭院美、风尚美、家风美为内容的“四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实行部门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民政局、公安局、交通局、文旅局配合属地政府动态巡查、联合执法,合力整治大操大办、低俗庸俗、办事扰民的行为。2020年清明期间,开展丧葬市场整治联合执法行动35次,取缔高音喇叭治丧行为73次。实行群团共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群团组织号召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践行“涟6条”,统战部、工商联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新社会阶层、工商企业界人士1.7万人次参加签名承诺,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涟6条”公益广告
3月16日召开人情减负“涟6条”新闻发布会
村干部带头学习承诺践行“涟6条”
2001年至今,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将最初的村“五老”道德评议会深化拓展为乡风文明评议会,让群众主动参与、讨论、感受身边的真善美和存在的不足,有效化解“法律管不到、干部不好管”的烦杂事,在推进移风易俗、净化乡风民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群众点赞为“庄户人的焦点访谈”。一是建立三级评议体系。镇、村、组分别成立乡风文明评议机构,镇级乡风文明评议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评议员10-15人组成,由镇老干部支部牵头;村一级乡风文明评议会由村(居)总支书记担任名誉会长,由会长、副会长、评议员7-9人组成;组一级乡风评议小组由评议组长、评议员3-5人组成。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作风正直、威信较高、说理力强、身体较好”的标准,乡风文明评议机构由热心村民自愿报名或同级党组织推荐的“五老”成员组成。二是认真开展评议活动。乡风文明评议会通过走访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发现问题,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列入评议内容。评议形式以集中评议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召开评议会,做到重大事务集中评、突发事件现场评、家庭问题现场评。注重将评议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日常文化活动等相结合,每月评议一次身边好人、每季举办一次道德讲堂、每年评选一次文明家庭、三年修订一次村规民约。三是切实保证评议质量。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正面引导、化解矛盾的原则,做到重大问题集中评、突发问题就地评、热点问题跟踪评、矛盾问题及时评、顽固问题反复评、好人好事月月评,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起到评议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比如今年3月,三虹村两户村民因琐事发生矛盾,村评议会在化解矛盾的同时,组织开展“如何做一个新时代文明人”评议活动,经过广泛讨论,全体村民签订三虹村文明公约,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弘扬文明新风。
2017年8月镇乡风文明评议会成员、关工委主任季发农老镇长在镇社区教育中心向颜单镇青少年代表介绍颜单抗日历史
2017年9月在单庄小学大礼堂召开颜单镇孝德典型开幕仪式暨乡土教材分享会
2018年3月通过乡风文明评议选出颜单镇十大孝道人物
2019年10月漕桥村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在村部会议室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实践活动
2020年9月漕桥村乡风文明评议会成员、村书记潘茂林向党员干部代表讲解该村的村规民约
在2020年公民道德日活动中颜单镇乡风文明志愿者向全镇居民宣传日常道德理念
2013年10月以来,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文化志愿者协会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欢乐村村行”公益巡演活动,以文艺的形式宣传移风易俗,7年举办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500多场,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5万人次,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一是文艺送下村,倡导文明新风。巡演活动把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作为重要内容,组织编排了倡导文明新风的表演唱《花船锣鼓唱小康》、普及法律知识的快板《五大嫂说法》、批评赌博歪风的说唱小品节目《再也不赌了》、宣传厚养薄葬的扬剧折子戏《第31天》等节目。这些节目取材于群众身边人身边事,使观众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教育。二是免费上门演,助推移风易俗。针对本地群众在办理红白事时喜欢请扬剧团搭台唱戏、动辄花费数万元图热闹的习俗,组织文化志愿者分门别类编排《八仙上寿》《扫黑除恶扬正气》《文明有礼24条》等扬剧表演唱节目,积极主动提供志愿服务,上门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免费演唱服务,既满足了群众需求,又宣传了移风易俗,弘扬了社会新风。目前,协会在大大小小的场地义演500多场。三是群众广参与,促进乡风文明。设计主要面向农村扬剧爱好者的“扬剧进万家”、面向民间文艺爱好者的“乡韵走四方”、面向广场舞爱好者的“舞动乡村”等义演项目,吸引镇内外500多名文艺爱好者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各类公益演出活动。农闲时节,村民们更多的时间是聚在一起排节目、比才艺,聚众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带动了村风民风的明显好转。
欢乐村村行 公益演出走进世元村(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农闲时节,吴桥文化志愿者免费辅导群众学文艺,远离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三句半《文明有礼24条》演出图片(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吴桥文化志愿者深入农家小院演出助力群众婚丧喜庆移风易俗(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吴桥文化志愿者宣传扫黑除恶扬正气(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吴桥镇文化志愿者协会发起的践行“文明有礼24条”承诺千人签名活动,获得老百姓的积极响应,半天签名逾千人(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吴桥镇文化志愿者在村头简易舞台演出倡导文明新风(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
2018年以来,句容市连续3年举办集体婚礼,搭平台、重仪式、广宣传、增内涵,深化文明实践,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形成简约节俭、文明健康的婚恋新风尚。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全面宣传发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牵头协调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成立活动组委会,加强工作统筹。运用电台、电视台、句容日报、句容发布官方微信、抖音号等媒体,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寻找‘最美新人’”主题活动,动员广大青年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市文明办发动文明单位、爱心企业、社会团体等,通过冠名赞助等形式,在资金、物资、人员等方面支持集体婚礼活动。二是精心策划选题,丰富内容形式。将每年集体婚礼时间定在农历“七夕节”期间,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结合,扩大社会影响。在每届活动主题选择上,均突出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如第二届集体婚礼以“壮丽七十年,情满新时代”为主题,老、中、青三代文明家庭代表讲述优良家风故事,砥砺家国情怀。第三届集体婚礼以“白衣执甲福地大爱”为主题,弘扬新时代句容精神,致敬“战疫”中的白衣天使。在婚礼仪式上,以庄重大方的中式婚礼形式为主,设置证词、互敬、感恩等环节,运用播放视频、现场采访、发出倡议等形式,融入现代、文明、节俭元素,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三是突出文明内涵,弘扬时代新风。邀请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代表为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颁发移风易俗宣传大使聘书。组织新人前往茅山脚下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向革命烈士献花,引导青年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创造美好未来。编创句容市移风易俗“三字歌”,组织新人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拍摄公益广告,争当文明新风的践行者、传播者、引领者。
2019年8月3日,参加第二届句容市集体婚礼的新人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
2020年8月23日,参加第三届句容市集体婚礼的新人共同发起移风易俗倡议。
泰兴市张桥镇褚陈村将红白事简办措施进行具体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受到群众欢迎,有力推进了移风易俗落实落地。一是村规民约好,人人都知晓。每个村民小组的村务公开栏都张贴一张有村民签字的喜事新办村民公约,对结婚彩礼、酒席标准、宴请规模、来往礼金等都有明确约定。除开会公告、张贴上墙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还通过微信群、流动小喇叭、发放宣传单等,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二是一张小网格,织牢文明网。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对年内要办喜事的村民进行拉网式摸排,制定网格管理清单,提前一个月上门进行宣传引导。对办理丧事的家庭,网格员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并上报村“两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主动上门协助治丧,压缩治丧时间至3天,不请哭唱队、戏班子,取缔原有的抬棺“八仙”,改变旧俗陋习,帮助事主拒绝“道德绑架”,每户家庭至少节约上万元开支。三是荣誉墙上挂,新风村中传。为增强村民的荣誉感,褚陈村在每季度评选的“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中纳入移风易俗内容,大张旗鼓表彰先进,敲锣打鼓、送荣誉上门,弘扬文明新风。
褚陈村大张旗鼓表彰先进,敲锣打鼓、送荣誉上门,为文明户挂牌
褚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上门向准备操办喜事的群众发放宣传单
为有效解决城乡居民人情消费事项较多、人情负担较重的问题,宿迁市把2020年确定为“人情消费减负年”,并于1月10日制定发布《人情新风“宿9条”》,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人情减负”、弘扬文明新风。一是顺民意、集民智,“宿9条”应运而生。为摸清城乡居民人情消费现状,宿迁市文明办组织市各大媒体从2019年12月31日起,在全市开展“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意见征集活动。征集启事发布后,迅速引发群众热议。
10天时间内,共有2065家自媒体参与转发,总访问量突破200万次,56.75万人次在线上线下参与讨论,提出各类意见建议5.31万条。宿迁市文明办对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通过媒体进行几轮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宿9条”,体现了最广大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回应了城乡居民的现实关切。二是为人情做“减法”,为新风做“加法”。“宿9条”在形式上没有刻意追求文字工整,最短的一条6个字,最长的一条27个字;在内容上用的都是群众的大白话,浅显易懂,易学易记,从人情消费名目多、负担重、浪费大等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入手,着眼于细、立足于实,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作为第一条,引导城乡居民除了婚事和丧事,其它事项可以不办。在此基础上,用八条具体公约对婚丧事宜给出一定的操办指导标准,对其它人情事项进行倡导和约定,旨在切实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城乡的文明新风扬起来。三是配套“五大行动”,让人情新风吹遍城乡。围绕“宿9条”的宣传推广,宿迁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全域推进、全民参与”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人情新风倡导、人情新风实践、人情新风示范、人情新风自治、人情新风规范等“五大行动”,通过强化宣传、凝聚共识,源头治理、健全机制,统筹联动、形成合力,努力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让人情新风温暖回归、吹遍城乡。
附:人情新风“宿9条”
1.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2.随礼往来一二百,不把“人情”变成债。
3.请客要适度,宴席不铺张。
4.嫁娶不要彩礼。
5.丧事不请吹鼓手,不放高音喇叭,不“迎祭桌”,不撒纸钱,不扎纸人纸马。
6.孩子满月、升学,祝寿、过生日只摆家宴。
7.买房、买车、开业不请客不收礼。
8.“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
9.党员、干部做表率,模范、乡贤带好头。
2020年1月10日,宿迁市举行人情新风“宿9条”新闻发布会
2020年5月21日,宿迁市举办“爱如夏花 简约唯美”2020宿迁集体婚礼
2020年6月19日,宿迁市召开全市人情新风“宿9条”推行工作现场会
宿迁市开展“减人情负担 扬文明新风”活动以来,石集乡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多措并举倡导人情减负,树立文明新风。一是巧用“加法”,加强宣传教育,凝聚群众力量。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情减负”工作,制定《石集乡“人情减负”实施细则》等,让“硬杠杠”管住“穷讲究”。充分利用宣传栏、应急广播、LED显示屏,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入户现场宣讲、编排“人情减负”主题节目等方式深入宣传。开展“广场问症”“长廊夜谈”等听民声活动,议定全乡红白事具体操办流程、制度等事项。为引导群众文明办丧,政府出资租下公交车用于亲友前往殡仪馆吊唁,既减少出殡车辆,又缩减出殡程序。二是巧用“减法”,减少大操大办,狠刹不良风气。成立“大支”协会、流水席协会、吹奏协会,要求各协会成员严格执行人情减负要求,引导红白事家庭成员、亲戚朋友抛开人情面子,自觉减少索要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炫富比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主动将大操大办改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酒宴非亲人员随礼标准降到每人200元、酒席规模控制在10桌内。三是巧用“乘法”,树立身边典型,乘势推进工作。在推行人情减负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及各村居红黑榜定期发布“人情减负”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在全乡范围内评选“最美孝老爱亲人物”“五美家庭五星示范户”等先进典型,引导居民树立良好家风民风。四是巧用“除法”,破除陈规陋习,立好村规民约。为破除不良习俗,解决“户看户”问题,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严禁吹拉弹唱、搭建灵棚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人情减负”实施细则,成立人情减负监督委员会,由监督委员会成员对包保村居进行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并劝导各类大操大办行为。今年以来,石集乡无一例大操大办现象发生,已劝导红事新办50余起、丧事简办70余起,为群众节约支出近100万元。
2020年7月16日,石集乡“长廊夜谈”话文明活动现场
2020年8月27日,石集乡举办“金榜题名 不忘桑梓”集体升学礼
石集乡政府出资租下公交车用于群众治丧吊唁,引导文明办丧
古河社区是宿迁市最早开展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的试点社区之一。全市人情减负工作启动以来,古河社区积极探索一支队伍、两个阵地、三个协会的“123”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打造“一支队伍”,筑牢人情减负工作基石。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签署人情减负承诺书、在承诺墙上签名。带领志愿者逐户登门走访,发放“减人情负担 扬文明新风”意见征集表,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召开专题会议10余场,将《人情新风“宿9条”》细化量化,形成《古河社区村规民约11条》,内容朗朗上口,利于群众口口相传。二是依托“两个阵地”,推动人情减负落地生根。一方面,搭建宣传阵地。动员20余名文艺爱好者组成古河社区文艺宣传队,围绕人情减负自编自导10多个节目在社区巡演,累计受众群众3000余人次。另一方面,打造示范阵地。建设红白事大厅,免费向群众开放。凡在社区红白事大厅举办红白事宴席,并且宴请总人数、酒席金额、随礼金额均未超标的,由各村居发放红白事优惠券,进一步降低群众人情消费成本,切实减轻群众人情负担。目前,在社区红白事大厅办理宴席的,人均随礼在100元左右。三是发挥“三个协会”作用,涵育文明新风尚。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及时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群众操办红白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确保文明节俭、杜绝铺张浪费。发挥乡贤参事会作用,30名乡贤人人争当人情减负带头人、宣传员、劝导员,积极组织开展人情减负专题活动。发挥志愿者协会作用,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5场,吸引社区志愿者、义工200余人参与,引导群众新办简办红白事6场。
2020年1月17日,屠园乡人情减负专场演出上,给古河社区10位老人集体过寿
2020年7月25日,古河社区苗娇娇孩子满月,在红白事大厅摆简单家宴宴请亲友,礼金只收100元
2020年8月11日,在古河社区红白事大厅,老人集体过寿,倡导移风易俗
2020年8月11日,在古河社区红白事大厅,老人集体过寿
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红星社区的叶庄组和东叶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精简人情来往,倡导文明新风,邻里间互不请客出礼已坚持13年。2007年,叶庄组和东叶组两个小组都面临拆迁,120多户人家均要搬进双河庭院小区。按照惯例,各家各户都要摆乔迁宴,这种礼尚往来让村民们苦不堪言。老党员叶青和另外4位德高望重的村民一起商量,倡导大家搬新居时不摆宴席,邻里间互相不请客、不出礼。5位老人走进每户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不要碍于情面有请必到,并且向村民解释树立文明新风的好处。最终120多户人家陆续搬进新居,无一家相互请客出礼。两个居民小组13年前的这次约定,逐步在红星社区23个居民小组中得到了效仿和传递,居民搬迁或新购置商品房,大家都主动不摆宴席。目前,居民家遇有红白事,一般只有近亲到场,宴席规模控制在四五桌;女孩出嫁基本上不向男方要彩礼。5位老人倡导的文明新风从两个小组拓展到了整个红星社区。
2019年10月12日,红星社区老党员代表与社区书记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刹“礼风”细节
2020年10月16日,红星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上门劝导即将办事的居民不要大操大办
沭阳县桑墟镇坚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按照宿迁市关于“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工作要求,落实早,启动快,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党委主导、群众主体,全方位推进。镇党委牵头制定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措施,组织工作人员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主题大讨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对人情消费减负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每月评选“月度之星”,以转变干部作风带动乡风文明发展,以干部示范作用扭转农村不文明的人情消费陋习。发挥镇工会、妇联、企业家协会、榆叶梅协会、书画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公开信、倡议书和线上线下群众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二是立破并举、疏堵结合,系统性推动。持续开展“广场夜谈”活动,引导群众深入讨论,对良俗予以保护、规范,对恶俗坚决予以摒弃、破除。实施“净风工程”,通过村规民约和微信公众号公告,组织群众签订杜绝大操大办、低俗表演承诺书,村“两委”成员主动到有丧事的家庭上门吊唁并提醒移风易俗,免费提供音响播放哀乐取代鼓乐表演,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实施“桑墟无赌”工程,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主远离赌博,珍爱家庭幸福,珍惜创业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开展“十大孝星”评选“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主题相亲大会、“寻找最美丈母娘”“5·20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广大适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价值观,多位桑墟姑娘公开承诺不要高额彩礼,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三是依法行政、村民自治,制度化保障。党委政府坚持有为不滥为、帮办不包办,引导群众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建好红白理事会“自治队”,在建机制、搭平台、树标杆上下功夫,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人情自治。各村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人情消费村规民约草案,由村居党群议事会表决通过后施行,组织每户签订《人情减负承诺书》,对违反村规民约的,由红白理事会在镇村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进行曝光,并建议列入失信名单以示惩戒。村居成立自治联合会,对人情消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作为党员评星定级和村“两委”成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党员干部违反规定的,及时报镇纪委处理;对群众、企业主违反规定的,取消“美丽工厂”“美丽庭院”“月度之星”等参评资格,已获得相关荣誉的予以摘牌,促进形成人人自觉抵制不良人情消费的良好风尚。
2020年1月3日,桑墟镇召开人情减负座谈会
2020年1月5日,桑墟镇开展“不要彩礼”集体承诺活动
2020年3月9日,桑墟镇成立村居自治联合会
沭阳县桑墟镇在各农村新型社区和行政村创设“广场夜谈”平台。图为2019年4月17日,该镇老庄居委会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