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强国“心灵小站”聚焦学生暑假期间自我管理等话题,邀请心理专家杭跃跃为大家答疑解惑。
杭跃跃:南京小行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南京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原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主治医师,江苏省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委员会常务理事,临床经验丰富。
NO1.来自初二学生家长:
放暑假后,孩子作息时间特别乱,习惯睡懒觉至中午,饮食不规律,饭后又立即投入游戏。天天闷在家里,人变得懒散,情绪变化大,一问他还特别不高兴,想问问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专家解答:
首先,家长需明确并清晰地向孩子传达养育的底线,特别是在游戏时间和睡眠时间上的具体要求。这些底线应是父母双方共同商定的,保持一致,避免产生矛盾。
其次,家长应改变沟通方式,采用协商而非强迫的方法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但也要在必要时坚持底线。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让孩子参与到自我行为管理的制定中来。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实施自我管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日常行为管理图表。图表应详细列出每天的各项活动及时间安排,如起床、学习、游戏、运动、睡觉等,并鼓励孩子每天完成后进行打勾或打叉的记录。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还能通过视觉上的提醒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此外,家长还需根据孩子的性格特质来灵活应对。对于性格较为刚硬的孩子,家长应以柔克刚,既坚持原则又不失温情;对于性格较为温和的孩子,则可采用更加温和、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
NO2.来自小学五年级学生:
好不容易有了假期,父母给我安排了各种线上学习课程还有“兴趣班”,本应该是放松的时候,现在觉得压力很大,请问我该怎么办比较好?
专家解答:
对于学生因暑假被安排过多兴趣班而感到压力大的问题,学生可以主动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明确兴趣班虽有益但应有度。告诉父母希望他们可以为自己留出自我空间,让自己能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喜欢的活动,这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让父母意识到自己已进入青春期,拥有自我意识,应尊重自己的选择,协商兴趣班安排。让父母明白如果自己对兴趣班无兴趣,强制参加会降低学习效能,不如给予自由时间,让自己追求个人爱好。孩子的成长不仅关乎分数,更涉及性格、三观、行为习惯及人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父母应综合考虑,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NO3.来自初一学生家长:
进入暑假后,我发现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只想玩游戏和看电视。他原本还计划要预习新学期的内容,但总是提不起劲来。我该怎么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动力?
专家解答:
首先,家长应引导孩子思考学习的真正意义,超越单纯的考试成绩,帮助孩子理解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和梦想。这要求家长与孩子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志向,共同探索学习的长远价值。
其次,家长应协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和自我认同感,即明确孩子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如王阳明的“立志”思想,鼓励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在儒家文化中,“志于学”也是强调个人志向对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学习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孩子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我们将持续开放“强国心灵小站”,面向青少年和家长征集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并邀请专家定期给予解答和指导。接收邮箱为jsxxpttg@vip.163.com,标题注明“心灵小站”。
(采访及文字整理:朱贺 陈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