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4 > 专题|我们的节日 > 专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 节日起源 > 正文
中秋节起源
FFFFFFFF
2024-02-02 17:10:00  来源:光明网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亮节、团圆节等,节期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年年中秋,岁岁月明,天上人间,共此良辰。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在这天,朋友相约赏月、扎灯笼、猜灯谜,非常快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据记载,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中秋节也就因此慢慢形成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还有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也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纵观历史,晋朝也有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太普遍。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还不是很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在部分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如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是有关节令食品的描写;又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等。

明清时期,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蕴含的世俗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百姓们供养“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记载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一书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责编:秦春凤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