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对交通运输工作、对“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江苏农村公路里程达14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19.2%、列各省区第一,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累计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0个、“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3个。
发展“农村公路+产业”,打造“特色致富路”,全面支撑“经济强”
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出台《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首次将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写入地方法规,建立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路长制”体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24.5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推出两款交通专属信贷产品。二是大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先后印发《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苏省农村公路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双车道四级公路为建设重点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2014—2024年,全省累计投资约96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7万公里,改造桥梁1.5万座。三是有效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累计开发“四好农村路”就业岗位4万余个,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不断攀升,群众通过兴办农家乐、民宿等特色服务项目增收,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来翻了一倍多,年均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四好农村路”成为农村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重要载体。
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全国“美丽乡村路”——溧阳1号公路
发展“农村公路+运输”,打造“美好生活路”,全面支撑“百姓富”
一是探索城乡公交一体化。基本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开通“红色旅游公交专线”、采茶等助农专线。城乡公交满意度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5A全覆盖,10个县(市、区)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总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深入推进交邮融合,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62个县(市、涉农区)建成物流达标县。累计培育13个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4个案例入选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案例。三是推动农村公路数字化转型。出台数字公路发展行动计划,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发布江苏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标准,推动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交通“一卡通”全覆盖。
发展“农村公路+生态”,打造“平安放心路”,全面支撑“环境美”
一是全域打造美丽农村路。出台《江苏省美丽农村路建设导则》,全域打造“实、安、绿、美、融”的美丽农村路。溧阳“1号公路”瓦屋山线、江浙两省四市环太湖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印发《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江苏省公路条例》,江苏以及南京、苏州、南通、宜兴、溧阳分别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省、市、县试点地区。二是夯实农村公路安全基础。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8万公里,基本实现通行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重点路段安防工程全覆盖。全面启动“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近年来,全省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保持“双下降”。
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环太湖公路
发展“农村公路+文化”,打造“美丽乡村路”,全面支撑“社会文明程度高”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开展“支部建在农路项目上”活动,鼓励各地成立“公路医生进乡村”党建联合体,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二是加强文化建设。印发《江苏省公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将党建文化、传统建筑、乡村文化等有机融入农村公路建设。开展“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展示周、“我们的小康路”、“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相关话题网络点击量达1.4亿人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3亿。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在全省82个涉农县(市、区)创成农村公路品牌,形成一批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样板,南通及苏州等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溧阳“1号公路”入选中宣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获评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