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以文明新风赋能基层善治——淮安市清江浦区“三位一体”模式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2025-10-16 10:56:00  来源:江苏宣传网  

淮安市清江浦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深化基层治理、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聚焦婚丧陋习、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系统推进,创新构建并持续完善“积分激励+文明实践+品牌引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区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积分引导激活内生动力,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注重从“硬约束”向“软引导”转变,通过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度,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实现“积分账户”全覆盖。在全区16个镇街、114个村(社区)全面推广“文明实践积分账户”,将参与移风易俗宣传、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内容,明确积分标准和兑换规则,引导群众从“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二是强化“积分激励”实效性。全区累计开展积分兑换活动150余场,兑换积分超过30万分,注册用户达1.3万人。通过兑换印有文明标语的日用物品,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增强文明意识,形成“文明行为—获得积分—兑换实惠—促进文明”的良性循环。三是推动“数字治理”提质效。依托“清江浦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和微信小程序,实现积分线上申报、实时查询、一键兑换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做到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为积分制落地落实提供技术保障。

文明实践浸润群众生活,推动观念转变见行见效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作用,围绕移风易俗主题,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推动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一是开设“算账课堂”促观念更新。柳树湾街道富强社区邀请文化志愿者周老师开展宣讲,以“索要28万元彩礼导致新婚夫妇背负债务”等真实案例,为群众算清经济账、感情账、幸福账。社区金婚老人张大爷现场分享“零彩礼”婚姻的幸福感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发群众共鸣。二是打造“多元载体”增强渗透力。在婚恋机构设置《文明婚俗倡议书》签名墙,吸引适龄青年踊跃承诺;在月季园广场设立“文明婚俗打卡点”,成为新婚夫妇热门合影地;联合4家大型酒店张贴“喜事新办 树立新风”主题桌贴500张;发放《清江浦区婚俗新风尚》宣传手册1000余份;在惠民演出中编排婚俗改革“三句半”节目;组织“红娘帮帮团”以零彩礼幸福家庭为例劝导家长转变观念,多措并举营造文明婚俗浓厚氛围。三是开展“沉浸宣教”提升感染力。结合“三下乡·三进城”“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在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慎终追远传薪火 文明清风沐万家”“清明沐新风 文明花正开”等专题活动,累计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文明婚俗倡议书》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现场讲解等形式,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品牌引领树立文明标杆,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成果

以“清风十礼”品牌项目为牵引,聚焦“易俗之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一是打造“红娘帮帮团”服务品牌。通过开展红娘培训,构建“政府引导+社区协同+红娘推动+家庭参与”的四维联动机制,将“红娘帮帮团”深度融入婚俗改革实践,树立了一批喜事新办、零彩礼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全区各村(社区)通过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载体,累计召开199场次协商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喜事丧事简办标准、礼金限额等内容,使其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盐河街道吴圩村村民赵大叔在村规民约影响下,主动简化女儿婚宴规模,未收取彩礼,以实际行动支持文明新风。三是拓展“宣传渠道”放大效应。通过淮安文明网、区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持续宣传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和身边榜样;在主干道、实践所(站)宣传栏、村口等重点位置设置移风易俗公益广告350余处,营造随处可见、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清风徐来,“十礼”花开。淮安市清江浦区将继续深化“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清江浦经验”。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