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江都区、徐州市铜山区再次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长安杯”。这是常州市第三次捧回“长安杯”,无锡市、扬州市江都区、徐州市铜山区也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这个喻示“长治久安”的奖项,评比条件是必须连续3次获得全国综治优秀地市奖,这意味着获得“长安杯”至少要12年时间。
数十年磨一剑,江苏这四地的“长安之路”究竟如何铺就?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探寻他们的“平安秘籍”。
群众的痛点难点,
就是平安建设的发力点
建设平安之城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可平安之城到底该怎么建,即使是平安建设“尖子生”的常州市也曾拿不准。“说出来不怕笑话,很多年前常州市公众安全感一直处于全省较后位次。”常州市委政法委一级调研员张双庆坦言,“工作一轮轮地做,但安全感就是上不去。我们也困惑,到底是什么让群众感到不安。”后来,在常州大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一份关于公众安全感的问卷通过各种形式发放到市民手里。“分析结果拿到手,厚厚的70多页,问题一箩筐,但我们第一次不慌了。”
瞅准目标,靶向发力,让平安建设的每个关键点都精准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早在2012年,常州就在全省率先推行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绩效管理模式,每年设立30个创新项目,目前已完成274项,有效解决了一批痛点难点问题,打造、推广了一批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常州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处长朱帅介绍,这些项目都是平安建设最难啃的“骨头”,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新北区梧桐苑是去年常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重点项目之一。“历时7个月,我们不光将小区西区架空层所有私围乱建全部拆除,还建成了非机动车智慧车库。”社区书记孙云峰说,车库大门是进出刷卡的电控门,里面不光有监控,还有200套联网烟感、自动灭火器。“我敢对所有小区居民承诺,只要停在这儿的电动车丢了,我就照单赔偿。”作为这个拆迁安置小区最早的住户之一,68岁的居民徐浩方对此感触最深, “小区体量大住户多,以前停个电动车恨不得加3把锁。现在不锁都不怕丢,老百姓过日子就图个平安。”
群众认可的平安,也是无锡推进平安建设的“风向标”。“我们每年都会做相应调研,群众最头疼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就朝哪里发力。”无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郑逸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大力推进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技防改造,截至当年12月已实现2362个智慧技防小区全覆盖,建成智慧技防公交站台778个、智慧校园928个、智慧技防单元120个。
把服务送到最前沿,
将矛盾化解在第一线
“平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会。如何实实在在地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平安建设“尖子生”们的一致答案是:将服务送到最前沿,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线。
奚明是无锡伯乐海川工业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职工,几天前他收到了公司原本拒绝给付的工伤赔偿金。去年年中,奚明在工作期间不慎受伤,但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公司拒绝了他的工伤赔偿申请。无奈之下,奚明来到无锡市新吴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受理后短短数天,奚明就收到新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裁决。两个月后,新吴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召集伯乐海川公司与奚明进行调解,确保赔偿金尽快兑现。
新吴区企业多,外乡的打工人也多,每年各类劳资纠纷达上万件。新吴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松记得,以前,不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想要处理劳资纠纷却找不到地方。回应民生关切,去年,一座座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在无锡各区相继建立。“这里是改善民生的‘直通车’,更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共同体’。”新吴区委政法委综治处负责人韩留锋说,去年仅新吴区调处服务中心就接待群众2.1万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
“这朵法律‘蒲公英’来得太贴心了,对我们企业而言就像是专业的‘医疗团队’。”位于常州的中国科学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对外交流办主任唐骏口中的“蒲公英”,是常州市新北区生命健康产业园最新组建的“薛家蒲公英法律服务团”。
作为常州市大力创建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地,这里先后签约落户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扬子江紫龙药业、扬子江海浪药业等19个产业化项目。怎么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薛家镇政法委员夏玲玲为此琢磨了许久,“我们调查发现,虽然不少企业都有法律顾问,但人数少,擅长的方向也单一,导致企业遇到法律问题仍然不能快速解决。”在薛家镇政法委的推动下,一朵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擅长科目多的“蒲公英”在生命健康产业园绽放。“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工商联成员等50人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定期上门为企业‘把脉’,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平安”是个“易碎品”,
要用200%的努力守护
“这是个易碎的奖杯,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捧回来了,就要用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守护它。”尽管常州在“长安杯”上已是“三连冠”,但张双庆不敢有一丝懈怠。
平安之城要建好,更要守护好,在江苏各地,一张张巩固平安建设成果“网”正被织得更密更牢。
“这个月网格员巡查上报事件总数9324件,小区内部管理占比39%。”每月月初,开一场上月问题总结会,是无锡市安镇街道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的惯例。“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摸清薄弱点,找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指挥中心主任乔晓说。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指挥中心的系统,网格员上传的问题在5分钟内被派给一个个街道负责人,而街道负责人会在问题处理结束时同步上传图片,实现社会治理闭环管理。
这样高效指挥的“综合体”,在江苏已经是越来越多地方的“标配”。但想要实现“格中事格中办、格中了”,不仅要有科技助力,也要把部门职能压实在网格里。
“好的,以上问题我们已收到。”在铜山区人民法院汉王镇便民解纷中心,法官助理白玲与南望村网格员高慧通过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便捷沟通。白玲介绍,铜山法院与区网格中心信息平台相连,借助网格员遍布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通过提前介入,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法官办案效率也极大提高了。”
这张细密的“网”,也是应对“大战大考”的利器。“您好,我是江都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目前扬州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需要向您核实几个问题……”在去年扬州发生局部疫情期间,数天内,江都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就从38万余条信息中精准排查出3.6万名“四类”重点人员。全区1180名专职网格员闻令而动,办结疫情防控工单5970件,为疫情防控构筑起源头防线。
“长安城市”是平安江苏建设的杰出代表,更是江苏近年来平安建设成效的缩影。据统计,我省每年调处矛盾纠纷50万件以上,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规范设立全要素网格10.5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5万名,90%以上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处置和化解;群众安全感从2011年的91.8%提高到目前的99.21%。本报记者 陈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