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讨会近日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召开。会上透露出信息,将在星甸建设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
两年来,星甸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已产生积极成效。星甸村民用“十多十少”概括了身边变化:说三道四少了,学习交流多了;牢骚怨气少了,沟通协商多了;陈规陋习少了,文明新风多了;枯燥冷清少了,文娱健身多了;无所事事少了,志愿服务多了;环境脏乱少了,村貌整洁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和睦互助多了;群众上访少了,干部走访多了;投诉举报少了,合理建议多了;等靠依赖少了,勤劳创业多了。“志愿服务多了”是“星甸之变”现象之一,更是“星甸之变”重要动能。
报道称,2018年底,星甸街道党员志愿者穿上“红马甲”挨家挨户做工作,宣传殡葬新风,短短数月,浦口区“住宅式”墓地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志愿者雷斌是“螃蟹专家”,这两年他一直免费为村民传授养殖技术。为养好“一只螃蟹”,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志愿者也到村里现场解答蟹农疑问。各种志愿力量在田间地头融会贯通,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提升了乡村文明,助推了乡村振兴。
在江苏和南京,志愿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已成新气象。聚焦脱贫致富、生态保护、移风易俗、防疫抗疫等话题,如皋“偶来讲”志愿服务分队编演了多部木偶短剧演给村民看,覆盖人数超过700万;无锡桃农苏大伟建成全国首个农民家庭志愿文化馆,传播志愿文化;江宁横溪街道“十心服务”志愿队入户走访征集意见,并逐条落实到具体志愿服务项目中……志愿服务之光照亮了乡村文明,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广阔空间。
乡村需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也需要乡村。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志愿服务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数量有限,而且“单向度”接受特征明显。同时,基层志愿服务还存在“供需对接难、服务持续难、群众发动难”现象。以“给场景”为立足点,以常态服务为根本点,更加注重建设乡村志愿服务队伍,更精准对接服务农民精神文化和生产需求,推进志愿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志愿服务必将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构建“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志愿服务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