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方便,谢谢!”“我觉得你们比我家里人照顾得还要好。”“我一个月要来南京看两次病,每次来你们都会把我一直送到车厢,有你们帮我,方便多了!”……成立至今,铁路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服务过数不胜数的旅客,也收到过来自五湖四海的感谢。从绿皮车时代的肩扛手提到高铁时代的现代化服务,他们一直是来往旅客的贴心依靠。
今年是“158”雷锋服务站成立的第57个年头,恰逢该站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十周年。春运期间,记者来到铁路南京站,走进他们的世界进行了一番探访。
50多年如一日:传递温暖,传承关爱
2月15日清晨的南京站,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在“158”雷锋服务站门口,一位年迈的老人正拖着沉重的行李,步履蹒跚地走向进站口。服务站的客运员马晶快步迎了上去,微笑着说道:“大爷,我来帮您拿行李吧。您放心,我会一直送您上车的。”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这样的场景,在“158”雷锋服务站每天都在上演。自1968年成立以来,该服务站始终坚守为老、弱、病、残、孕等有困难的旅客提供义务服务的初心。2015年,他们先后获得江苏省和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成为铁路系统的一面旗帜,更彰显了南京作为博爱之都的爱心底色。
铁路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党支部书记、客运值班员许慧玲向记者介绍,“158”雷锋服务站的前身,是全国劳模、客运员李慧娟带领车站职工成立的学雷锋小组。他们每天“上班早到一小时、下班晚走一小时”,用肩扛手提的方式义务帮旅客提行李、送站上车。1986年,原铁道部劳模孙燕光自制了一辆平板车,帮行走不便的旅客拉行李、送站上车,这辆平板车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成为几代人学雷锋的标志。2000年,南京站党委决定专门成立一个志愿服务班组,并命名为“158”雷锋服务站,寓意“义务帮”。50多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南京站的服务基因,化作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80后”“90后”甚至“00后”的职工正式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传承着雷锋精神。
自2015年荣获“时代楷模”称号以来,“158”雷锋服务站已累计帮扶重点旅客超过140万人次,收到各类感谢信1万余封。仅今年春运期间(截至2月15日),“158”雷锋服务站就为9991名重点旅客提供了贴心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
真心换真情:他们把旅客当家人
“来,您搀着我的手,我带您进站。”南京南站进站口,“158”雷锋服务站值班员顾娟热情地对盲人邓女士说。几句拉家常的话,让邓女士母女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邓女士的女儿兴奋地分享着南京旅游的经历,还表示:“我好像见过这位阿姨。”原来,不久前她们来南京南站时,也是顾娟提供了帮助。
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顾娟(前右)引导盲人旅客乘坐电动扶梯。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今年春节,是顾娟坚守春运“158”雷锋服务站的第10个年头。初到服务站时,面对特殊旅客,顾娟也曾慌乱无措。但如今,她已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甚至主动“发现需求”,为旅客提供帮助。“记得有一次帮一位阿姨推轮椅送老伴上车后,她紧紧抱住我,过年还送了祝福相册。还有一次护送生病的旅客及其家属等待120,我只是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陪他们聊天,他们事后竟然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用真心换真情,顾娟付出了爱,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
南京站客运员马晶也深有同感。“旅客们简单的一句‘小马,辛苦了’,就让我很感动。”马晶回忆道,“有一阵子我瘦了,一位熟人旅客还关心我,说:‘小马,你瘦了,要注意身体!’这种相互关心让我觉得,我的工作不仅有意义,还很暖心。”越来越多的重点旅客,都跟“158”雷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处成了老朋友。
谈起在“158”雷锋服务站的经历,每一位客运值班员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一堆故事来。有的是在寒夜中,为错过列车而焦急落泪的旅客送去安慰,帮忙协调后续行程;有的是帮助独自出行的病患,安抚他们的不安,陪伴他们等待家人到来;还有的是在春运人潮汹涌时,一路小跑护送行动不便的旅客,哪怕汗水湿透衣衫,也未曾有过一丝懈怠……这些故事里,有旅客感激的泪水,有客运员欣慰的笑容,更有无数温暖人心的瞬间。
与时俱进:从“肩扛手提”到“全程护送”
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南京有先进的医疗条件和优越的教育、就业环境,来南京就医、求学、务工的残疾旅客越来越多。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2025年春运以来(1月14日至2月15日),长三角铁路已发送旅客超826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近250万人次,客流量之大、运输任务之重不言而喻。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的客运员们,更是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全力保障旅客顺畅出行。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人使用坡道时的安全与平稳,他们学会了倒推轮椅;为了拉近与视障人士的距离,他们摒弃了传统的盲杖引导方式,转而采用贴身搀扶的暖心服务;为了将无障碍电梯留给更有需要的人,他们不辞辛劳地搬起沉重的轮椅,往返于楼梯之间……
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许慧玲(右)将老人扶上轮椅。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经过几代工作人员的探索总结,“158”雷锋服务站形成了以“五到位”“五帮助”“五免费”“五感受”和“五字亲情服务”为核心的“五五工作法”。随着时代发展,服务站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更加便捷的预约方式。打开12306手机App,在首页点击“温馨服务”选项,即可使用“重点旅客预约”功能,实现一键预约、全程无忧。据“158”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许多经常往来的重点旅客都与他们建立了微信联系,在无法及时通过系统预约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微信直接与客运员沟通,获得及时帮助。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158”雷锋服务站还会迎来一批热心志愿者,既补充了服务力量,又让雷锋精神成为全社会的实践中心。
57年的坚守,“158”雷锋服务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展现了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成为博爱之都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从最初的“搭把手”到现在的“全程护送”,从站内帮扶到延伸至“最后一公里”,“158”雷锋服务站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升华。随着时代发展,这个爱心驿站的服务半径不断延伸,将温暖从车站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南京交通枢纽组成的“爱心联盟”,更是将地铁、大巴、高铁服务站等部门联动起来,为重点旅客提供全程无缝衔接服务,确保旅客们来得暖心、走得舒心。(记者 曹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