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日前发布2024年(第十二批)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荣誉典型案例名单,全国共有75所学校首次参评并成功入选典型案例,58所学校通过复评。其中,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中心幼儿园、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首次参评通过,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市东山小学复评通过,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中,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综合素养,并为培养国际竞争力人才贡献力量,成为教育至关重要的命题。听说过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外活动、升学路径“国际范”,生态文明教育怎么也要“国际范”?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重视这项荣誉?趁着开学季,记者前往南京几所国际生态学校一探究竟。
走现场:国际生态学校长这样
踏入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心幼儿园,一条艺术长廊宛如彩虹桥般连接着幼儿园的“阳光楼”与“蓝天楼”,周边的花园、百果园、小凤凰农场错落有致,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大自然是儿童感知生命、感受成长的最好场所,通过环境改造,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为儿童走进大自然提供了机会。”溧水区洪蓝中心幼儿园园长曹礼霞介绍,在小凤凰农场种什么、怎么种,都是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满足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与渴望。
除了因地制宜对园内环境进行绿色改造,洪蓝中心幼儿园还依托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本土化、传统化与艺术化的教育内容,开发“生态美育”园本课程。在师幼共同养护的香草园里,老师带领孩子们做香囊、开药铺;饲养屋里,孩子们与小动物亲密互动;月牙形的雨水花园内,孩子们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再利用,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喜欢自然、爱护自然。
立足校内做改变的同时,国际生态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去,开展特色生态实践活动。
在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生态文明主题特色红领巾社团多达20余个,按照“亲近自然”“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等五个主题,根据队员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社团活动内容。其中长江大保护社团连续六年不间断前往长江边采集江水、土壤、空气,制作生态标本,记录长江大保护持续向好的成效。
来自凤凰花园城小学六(4)班的长江大保护小使者魏子宜,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断参加社团活动,见证了长江生态环境令人欣喜的变化。“去年在新济洲岛的生态文明课上,我看到了成群的东方白鹳在天空中飞翔。东方白鹳是一种对环境要求很高的鸟类,它们的出现不正说明长江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魏子宜笑着说。
看现状:中国学校参与度越来越高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是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发起,全球学校自愿参与的校园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自2009年6月在中国启动以来,该项目累计评选出十二批国际生态学校,已成为中国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平台。
记者梳理发现,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中国学校参与度越来越高,通过2020年第十批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认证的有90所学校,2022年第十一批有83所,而2024年第十二批增长到了133所,目前我国绿旗学校共有588所。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重视国际生态校园的建设,这其实是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有关负责人说,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过程中,孩子真参加才会有表达的真自信,这个过程将会带领孩子走向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舞台。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随即被提上日程。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及行为习惯,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当下,2022版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培育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实践者,将生态文明先进理念、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实施路径等纳入其中,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刘霞表示,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创建过程,让孩子在生态文明方面更有全球视野和意识,未来可以更好地参与地球这个人类共同家园的治理,同时也能提高中国学校在国际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参与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专家说:南京实践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为教育大省的省会,南京生态文明教育做得咋样?记者从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获悉,近年来,南京深入推进校园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充实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目前共有22所学校获得过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2023年11月,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入选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评出的首批7所国际生态学校示范校。此外,南京的绿色学校、海绵学校、“零碳”校园、“无废校园”等绿色创建也都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示范。
“南京的生态文明教育特色鲜明,值得很多特大城市学习和借鉴。”在刘霞看来,南京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汇于一身。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学校重视研究周围环境的生态特征,并结合真实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例如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江岛生物多样性教育,连续开展江岛探秘、生态视野拓展课等活动。锁金新村第二小学靠近紫金山,积极开展“走进紫金山”系列觅山行动,引导学生认识、爱护“母亲山”。还有很多学校结合周边的秦淮河、江心洲等资源,开展学生能真实感知的生态文明教育,教育效果显著。
此外,南京还利用丰富的科创资源,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主要依托,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资源。在南京市东山小学、芳草园小学等多所学校,孩子们都能通过AI技术感受到鸟语花香,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受升学压力、个别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理解不足等因素影响,南京生态文明教育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刘霞建议,南京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意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指引,引导孩子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同时借助全市丰富的高校资源,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学生担负起对大自然的道德责任,学习并践行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为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记者杜莹 通讯员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