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拉萨路小学采用情景剧形式,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奇妙夜。记者 徐琦 摄
2月23日下午,“南京思政好声音:博物馆里的中国”——南京市大中小学一体化馆校合作推进会暨“南京博物馆学校”思政育人项目启动仪式在六朝博物馆举办。项目旨在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系统推动南京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建设,深化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拓展实践育人新格局。
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和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共同主办。现场,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以博物馆人的身份,讲述发挥博物馆力量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故事,激励学生们在与博物馆的深度接触中,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在博物馆里读懂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携手南京大中小学生代表,共上一堂思政课,感悟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体悟“信仰”的内涵,汲取前行的力量。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分别围绕学校与南京博物院、江宁织造博物馆的馆校合作项目,讲述学校主课堂在博物馆的延伸,以及馆校合作中知行合一的实践与探索。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城墙博物馆作为南京市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代表,分别以《课堂与殿堂的交汇》《颗粒归仓》为主题,带领学生触摸历史文脉。
在特色专题类博物馆微展示环节,5座博物馆围绕“一馆‘一好课’,博物见精神”,分别结合一顶头盔、一尊铜人、一张照片、一枚指纹、一棵水杉,展示和推介本馆的思政教育资源。
推进会上,省市相关领导共同启动“南京博物馆学校”思政育人项目,发布100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市教育局与市文旅局还联合发布方案,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备案博物馆,征集、遴选、推介一批“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精品课程,为全市大中小学一体化馆校合作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课程资源和样本。
作为国家文物局支持建设的“博物馆之城”之一,南京文博资源丰富,现有150余座博物馆,其中备案博物馆82座,等级博物馆19座。这些博物馆资源为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内涵支撑。
近年来,南京市教育局积极用好用活文博资源,下发《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利用博物馆资源做好中小学教育实施方案》,深化馆校合作共建。积极打造校外“行走的课堂”,推广“15分钟教育圈”等馆校合作品牌课程。联合实施“种子教师”计划,探索建立“校进馆”“馆进校”师资培养“双进”工作机制等。(记者 钱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