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溧水 > 正文
溧水石湫上方村:创新赋能,打造基层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2020-11-23 16:52:00  来源:石湫街道宣传办  作者:李逸飞  

走进溧水区石湫街道上方村综治中心,作为全区网格试点单位呈现出一份崭新的创新活力——大数据联动的网格运营平台、布局精致的调解室以及色调典雅的沙盘空间,都展现出了溧水区在全力推进市域化治理过程中的“创新之意”,点亮了“网格之光”。综治中心的创建,也为当地村民参政议事提供了一方广阔平台,许多来此寻求矛盾调解的群众,基本都会获得满意的答复,专业的法律讲解与贴心的情绪疏导为群众心底吹进了一缕缕春风,综治中心逐渐积累了高人气,成为村民沟通交流、增进情感的“百姓之家”。

“上方综治中心的成功创建,正是我们适应市域化治理的创新举措。”石湫网格办主任张佳说道。以创新为驱动,以网格为平台,石湫上方开启了一场深度拓展的“网格之变”,借助海量数据资源与丰富的网格治理经验,上方综治中心已经全面实现了格局创新,充分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新动能。以数据赋能为指引,构筑网格治理联动大平台;以政法网格为基石,聚焦提升乡村法治水平;以心理咨询为纽带,引领和谐乡村文明风气,人员、资源彼此共享共通,相互交融,彼此助力,一网联通间共同守望美好家园。

数据赋能,构筑网络治理联动大平台

基层矛盾在变,所对应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也应瞬时而为,顺潮而涌,而引入大数据系统,以海量数据资源库为依托实现全域管理,正是石湫上方村在创新网格治理过程中的“点睛之笔”。矗立在综治中心的网格电子屏作为服务中心的“数据大脑”,每天都要承载着庞大的数据录入与传输任务,一键点击间,相关的网格点位信息就会及时出现在屏幕上,推动着网格员的协调工作实现“精准投射”。“引入大数据是当前网格化治理的主流趋势,也是提升网格治理质量的必然之举。”张佳介绍道,“大数据一方面实现了全域管理,以天眼系统为依托,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另一方面加快数据信息传输的频率与速度,让网格协调精准到位,有效避免了矛盾的产生。”抗疫期间,大数据系统一天就实现了近600多条信息的快速传输,村内网格员在数据引领下建立了防疫铁线,“线上+线下”的数据联动模式启动了基层治理加速度,全民抗疫也同步加快了数据传输闭环系统的更新反馈。

高效传递的数据系统离不开“数据中枢”的指挥与协调,而作为“核心大脑”的智慧石湫系统在提速网格治理方面功不可没。智慧石湫系统是一个集网格巡查、市民热线、网络诉求、媒体曝光、110非警情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作为上方网格员的卢旭每天都要在智慧系统上处理上百条信息,尽管任务繁重,但便捷迅速的联动机制让群众需求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有时我刚刚反馈一条群众信息,几分钟后就获得了回应,极大简化了办事流程。”数据的高频传递推动智慧石湫开启加速实战的同时,也不断完善着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在智慧石湫的引领下,上方村网格治理建立了“三统一”模式——统一研判、统一派单、统一管理,为上方村的民主议事整合了一线的前沿数据,更为民主决策构建了科学规划。随着智慧石湫系统的专业化运作,来自区级层面的数据赋能更是引领了一场全新的“智慧变革”。

目前,智慧石湫已被全面纳入溧水区社会治理联动大平台,数据融合,意味着智慧石湫在系统功能上的优化升级,这也为上方村网格化治理创新提供了强大引擎。“纳入社会治理联动大平台,意味着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智慧石湫将获得更高层级的技术支持,这对系统的转型升级、网格的精准划分都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张佳谈道。

当然,智慧石湫的成功运作对上方综治中心来说,仅仅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在未来随着网格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赋能也将展现出更广阔的社会价值。“网格创新也是推动基层减负的重要之举,因此数据赋能在未来还将深入基层生活的更多层面,创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网格生活。”街道书记樊斌谈道。在他看来,技术潮流将助推智慧石湫在城市建设、水务管理、健康行动、政务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现代化乡村治理打造优质试点样本。

政法网格员下沉,提升乡村法治水平

提升乡村网格治理水平,不仅要依据科技指引,更要充分发挥人的力量与智慧,而作为网格治理核心的“人”,在创新层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与价值。“组建队伍、凝聚合力、激发民智”是上方村在推动网格化治理过程中的指导方针,也为激发人的治理力量提供了机制保障。自综治中心创建以来,上方村及时开展调研,整合资源,组建了一支以法官、律师、警官为首的政法网格员队伍,在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化解矛盾同时,也在群众心底点亮了“法智之光”,为提升乡村法治水平贡献了关键性的“智慧之功”。“政法网格员下沉,让村里许多积压的矛盾获得有效化解,减轻了网格负担。”上方村书记涂白林谈道,“他们的法治宣讲在群众中间更是受到了热烈欢迎,引领了浓厚学法氛围,群众之间也逐渐相互探讨。”

开展法治宣讲,首先要了解群众法治之需,紧扣群众法治之问,而深入调研是上方政法网格员必修的第一课。在溧水区多位资深法官的带领下,近30名政法网格员定期赴群众家中开展实地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同时针对群众的法治之需及时汇总,每月定期制定宣讲主题方案,政法网格员们根据主题自由选择,全部围绕群众所需展开宣讲,第一时间解答群众心中所惑。自综治中心创建以来,政法网格员队伍共开展40多场宣讲,主题广泛,涵盖了婚姻纠纷、拆迁补助、儿童助学与家庭养老等多方面,精心制作了一盘盘精美丰盛的法治套餐。“带着问题互动”是政法网格队伍提质法治宣讲的“特色调味剂”。每期宣讲结束后,以资深法官、律师、警官为中心,召开“网格谈心会”、“法治议事会”等,及时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做法的同时,更对群众长期关注的重点、难点持续追踪,建立常态化的法律普及机制,将法律课堂切实建立在群众的家门口。“法律宣讲的真正目的在于助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邓成康法官介绍道,“政法网格员深入群众持续追踪,就是不仅要让群众听得进,更要入得心,让法治理念在乡村一线生根发芽。”

满足群众特色需求、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是政法网格队伍打出的另一张“特色王牌”。在开展法律服务过程中,政法网格队伍坚持与时俱新,紧扣当下,将“用户思维”、“品牌意识”融入网格化治理中,力争为群众送去最贴心、最专业的法律援助。区人民法院的政法网格员们在上方创建了“民法典社区讲堂”,将法律普及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心选择法律条例宣讲,覆盖群众达600余人次,一批退休老干部、百姓名嘴与乡贤能人在接受长期宣讲后,也主动加入了讲堂队伍,实现身份转换的同时,切实激发了基层学法懂法的积极性。关注青少年健康、提升青少年法律普及程度也是上方网格个性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周六下午,上方村的“周六法律小讲堂”准时开课,一批经验丰富的政法网格员在课堂上以“童言童语”趣讲法律知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为村内近30名少年儿童带来了一场场妙趣横生的头脑风暴。“小故事、小例子是最能激发孩子学法积极性的,而且最适宜他们接受。”政法网格员张若梅谈道,“趣味法律宣讲也让孩子们主动学习,不少孩子在校园里逐渐成为了普法小达人。”

法律个性化服务的成功推进也让政法网格队伍充满信心,为他们持续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接下来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法律专题版块培训,以自然村为试点,在村里培养一批专业法律宣讲员,让他们长期在试点工作,为群众第一时间送去法律服务。”

心理咨询推广,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舒缓优雅的音乐、柔软舒适的沙发与和蔼可亲的话语,每次走进上方综治中心的心理咨询师,80多岁的谢奶奶总会感受到归家般的温暖,特别是当心理咨询师陪着她唠唠家常、谈谈趣闻时,王奶奶的心中总是倍感温馨,晚年的孤独感也逐渐消失。作为村里的孤寡老人,王奶奶始终难以像其他老人一样尽享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常感寂寞,村里像王奶奶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20多名,如何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暖心陪伴也逐渐成为上方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而综治中心的心理咨询室的建立,让孤寡老人的情感问题迎刃而解,更在村里引领起一股尊老敬贤、互助守望的和睦风气,温暖民心。

综治中心不仅要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更要化解群众情感问题,对深层心理问题的重点聚焦是近年来上方村推进网格化治理迈出的关键一步,意味着网格化治理实现了由表及里的深入拓展,延伸了服务范围,对群众建立起全面的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近年来的走访发现,不少群众在调解完成后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情绪并未彻底疏解。”上方村网格员李则玉介绍道,“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是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打通调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心理咨询室内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从沙盘推演到心理测试,从情绪记忆到话语疏导,实现了“理论+实践”的心理服务模式的成功探索,对净化乡村文明风气、增进邻里情感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李则玉告诉记者,目前心理咨询室的主要接待群体是村里的妇女,“她们的丈夫在外地打工,自己一个人操持家务,承担着很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定期巡防、谈心谈话,许多妇女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模式也逐渐成为妇女间互帮互助的情感纽带。“不少妇女接受完心理治疗后,也会主动跟着我们心理咨询师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平时相互之间开展协调互助工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李则玉的带领下,依托村里妇联组织,开展了“红丝带关爱行动”、“玫瑰之约”等系列妇女专题活动,极大增强了村里妇女群体的凝聚力,为家庭和睦传递阵阵文明之风。

开展心理咨询,既要“走心”,更要“明理”。自心理咨询室成立之初,上方村综治中心就将提升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作为夯实心理阵地的重中之重。为了最大程度地推动心理咨询蔚然成风,上方村紧扣地方文化特色,整合资源,吸引了一批百姓名嘴、乡贤能人、退休老干部成立了心理咨询队伍,依靠他们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与村内名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定期对他们开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并将技能培训纳入心理咨询考核的重点项目,由村民统一反馈。“这批心理咨询师依靠村内名望打开了心理咨询的新局面,在立足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推动上方心理咨询工作不断向着专业化、优质化发展。”涂白林书记谈道。每月底,上方村心理咨询室都会召开心理座谈会议,现场畅所欲言,共同交流,心理专家对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授课的同时,也帮助每名心理咨询师探索出特色化的咨询模式。“每名咨询师的背景、阅历不同,适用的咨询模式也就不同。”李则玉谈道,“所以我们每次都会邀请专家为大家制作个性化的咨询清单,发挥每个人的专业所长,同时也能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多元心理需求。”

在心理咨询师队伍中,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令人瞩目。这些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节假日期间主动接受心理技能培训,在高素质的文化基础上融入专业优势,为上方心理咨询工作注入了一股蓬勃的青春活力。目前正在念大学二年级的汤景宁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参与心理咨询工作过程中,他发现由于当前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更新,群众的心理问题也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元的状态,单纯依据人工统计已经很难满足心理问题的精准化搜集。很快,在李小飞与村里网格员的合力探索下,一款名为“银杏之家”的心理访问小程序悄然上线。村民们只需轻轻点击小程序,根据程序内的提示填写问卷点击提交,综治中心就会第一时间根据数据图表了解到群众时下最关心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咨询项目,极大地提示了心理咨询的效率与质量。“大学生的加入为心理咨询引入了优质的人才资源,扩充了心理咨询的力量。”凃白林书记谈道,“他们的专业优势在心理咨询获得了充分展示,激活乡村现代化治理的新势能。”如今随着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参与,上方综治中心在健康引导、心理游戏、数据摸底、实地走访等方面同步实战,逐渐探索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心理咨询引导机制,为村里群众创建“链条式”心理联动服务平台。

“目前上方综治中心仍在探索试点阶段,正在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典型经验,同时依靠群众智慧融入本土特色,力争打造出具有石湫特色的‘网格经验’。”张佳主任满怀憧憬地说道。创新赋能,打造出了石湫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新格局。数据传输,迸发科技潜能,构筑“信息之网”;政法网格员下沉,点亮法智之光,编织“智慧之网”;心理咨询推广,凝聚温暖民心,积聚“民生之网”,三网融合,资源共享,全民共建,合力打造一张聚民力、汇民智、融民情的“幸福之网”,为乡村现代化治理赋予“一网深情”。

责编:王逸男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