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浦口 > 正文
浦口区星甸街道:乘势而上 探索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道
2020-07-10 09:52:00  来源:学习强国  

2019年5月23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召开。一年来,星甸街道党工委贯彻落实全市现场会精神,乘势深入探索农业主导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初步形成了“少投入、多见效,内有氛围、外有影响,干部有成就感、群众有获得感”的生动格局。

用心用情:试点走深走实

全市现场会后,从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盘活基层资源力量,率先实现“两个全覆盖”,即各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街道机关科室及双管单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同时,探索设立下沉至村民小组的文明实践社、文明实践户,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在群众身边蔚然成风。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面向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的“放心”乡村学堂(“四点半课堂”)、面向老年居民的“九点半讲堂”,以及面向就近务工人员的“七点半夜堂”基础上,统一培育“育星人”乡村学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依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文心工作室平台设立的“星星点灯”家长学堂志愿服务项目,获全省第四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铜奖。代表浦口区参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梧桐论语”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率先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视频。先后接待外来参观团队近100批次,其中包括来自第二批国家级试点市(县级)的参观团队。

拓面增效:宣传业务攀升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全街的持续深入发展,带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乡风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借文明实践东风,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优化促进“好人做好事、善心成善举”的公益平台。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24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中群众志愿者人数超过2000名。按照全过程记录志愿服务,以及构建文明实践需求库、项目库、资源库的设计思路,探索开发街道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在区级相关单位支持下,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年度总结会,建立志愿者回馈单位联盟,在嘉许志愿者的同时营造“礼遇志愿者、推崇文明实践”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动下,街道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迈上新台阶,街道对外宣传趋向专题化、系列化,区域影响力有效提升。2019年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稿件量完成区里下达目标数500%,今年累计在 “学习强国”平台刊发稿件15篇。获评2019年全区“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先进单位,10名“美善浦口人”中有3名出自星甸,2个村分别入选全市、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新创成一个省五星级农家书屋。

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路

坚持双轮驱动,融合基层发展需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做深做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平台基础上,拓展“5+N”平台建设,助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禁放烟花爆竹、垃圾分类、爱国卫生等面向群众的阶段性重点工作。结合基层治理,盘活基层乡贤会、红白理事会等志愿服务力量,探索设立“民情收发室”和“新风尚理事会”。其中,民情收发室主要动员老党员、新乡贤等,协助社区、村收集民情民意、对接民需、化解民忧,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一改”、村庄搬迁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新风尚理事会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实施倡导简办红白事以及引导垃圾分类、劝导环境整治的志愿服务项目,促进文明乡风建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确定每周六上午为街道机关各志愿服务大队统一活动日,先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冬战役”和“春夏战役”。

润物无声:人文生态优化

按照分布式、互动式、全时空的发展思路,常态化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疫情防控前,周一至周六街道平均每天有5场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常态长效试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星甸街道积累了基层社会力量动员方面的优势。疫情防控初期,及时安排各社区、村文明实践站动员基层志愿服务力量投身疫情防控,为构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基层治理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缓解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农副产品滞销问题,部分农业大户利用生鲜电商和定点供应等渠道,主动为其他农户提供代售农副产品的志愿服务。探索“文明实践+工作”机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助力活动,不仅赢得了基层群众对重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高庙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一改”中,提前顺利完成16个组的环境整治。双山村村民组搬迁,仅用了以往搬迁五分之一的时间。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需求库设立的民情收发室,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和方法,不仅有效对接了民情、民意和民需,而且通过扩大群众有序参与,促进了基层自治、善治。同时,街道班子成员兼任联系社区、村文明实践站名誉站长,带头开展、带动参加志愿服务。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运用文明实践开展群众工作,有效增强了群众观念,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呼之欲出:文明实践小镇

坚持需求导向和发展导向,链接街道以外52家志愿服务团队实施共建项目。其中,结合健康促进平台,引入2家市级医院专业志愿服务团队与后圩村结对共建健康乡村,定期为村民开展义诊,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按照“一站一品”发展思路,推动各社区、村文明实践站结合本地实际,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培养群众志愿服务队伍,增强基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力机制。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融入乡村生活培育可持续、可复制的志愿服务项目,着力拓展扎根居民小区、村民小组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探索设立引导群众自助互助的生活类志愿服务项目。率先探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训基地,安排文明实践站长、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等实际操作人员,面向街道内文明实践工作者、志愿者开展互动式、研讨式公共课、专项课实训。在“毗邻党建”大框架下,与交界的邻省5个乡镇联动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按照街道全域承接实训的思路,串联街道内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供面向外来各类考察团队的“18+X”条实训线路及60个实训点,为率先树立以精神文明为主打的地区形象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浦口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