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甸街道位于南京市及浦口区最西端,地处苏皖两省交界,生态基底优良、人文底蕴深厚、乡风民风淳朴,系农业主导型都市近郊街道。自2018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以来,坚持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任务,着力把握理论武装、理论传播、理论实践三个主要环节,以“星言新语”理论平台和“学习社”阵地建设为抓手,强化传播链、扩大覆盖面,切实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入行,打造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入脑”,理论武装常态长效
聚焦贯彻新思想这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根本任务,从加强文明实践党员志愿者理论武装入手,建优培强理论宣讲平台,切实做到理论武装常态长效。
研学常态化。为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街道机关设立“学习驿站”,由街道班子成员分工领学各自业务领域最新政策理论,示范带动各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开展“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街道党工委、各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上党课等方式,带头开展新思想学思践悟。各基层党组织建立线上互促学习阵地,每天提醒坚持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经常分享经典推文,切实用新思想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活动特色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大队组织年轻党员、团员青年,围绕学习、传播、实践三个方面,开展新思想微宣讲竞赛,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强理论武装方面比学赶超。汤集村党总支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强国”平台使用分享活动,切实通过身边党员的经验分享带动支部党员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引入南京报业集团开展“思享会·宁聚力”宣讲活动,组织参加市委宣传部“梧桐论语”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宣讲。
教育分众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大队、党员志愿服务大队,联合组织本土理论宣讲员,分别面向未成年人、妇女群众、老党员、小区居民,围绕发扬革命传统、弘扬优良家风、践行初心使命、尊法学法用法等主题组织理论宣讲课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分别面向社区党员、企业党员、“两新组织”党员、退役军人党员等分众化开展专题教育。《民法典》颁布后,万隆社区党总支邀请法律界专业人士为党员开展专题宣讲,引导社区党员带头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2019年,街道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稿件量完成区里下达目标数500%,获评2019年全区“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先进单位。今年在“学习强国”平台累计刊发稿件近40篇,占全区发稿总数一半以上,1至7月“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继续在全区各街道中保持领先。
二、有效“入心”,理论传播做深做实
围绕打造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让新思想在基层深入人心。
“星言新语”讲理论。靶向对准理论传播缺乏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的问题,着力壮大力量、丰富内涵,打造“星言新语”理论宣讲品牌。各社区、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均组建了5名左右的本土宣讲员队伍,其中山西村还沿用过去的公社名称,培育了“向前”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品牌。高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八一”建军节前夕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宣讲,切实用生动的战斗故事激发青少年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在村居红白理事会基础上,由老党员、新乡贤等组成的新风尚理事会,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不仅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且结合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经常开展垃圾分类、规范停车等文明劝导,有效促进乡风文明。面向广大学生家长设立实施的“星星点灯”家长学堂志愿服务项目,在2019年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获得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铜奖。
线下线上传理论。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组党群服务站、网格红色驿站等阵地,建立街道、村居、村民组、实践户四级新思想传播阵地——“学习社”,采取现身说法、故事讲述、观看视频等方式,常态化开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理论宣讲。街道自助图书馆、星兴社区农家书屋设立以“习总金句”为内容的书法练习项目,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街道微信公众号及时转发官方主流媒体重要推文,每周选取相应推文发送通达至全街广大居民的网格入户微信群,切实通过线上群众工作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文艺活理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等,分别面向老年群众、未成年人、务工人员设立“九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和“十九点半课堂”,初步培育了“育星人”乡村学堂特色品牌,各社区、村文明实践站平均每周开展3次“育星人”宣讲活动。南京市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风韵艺术团,面向本地居民创作了歌舞《我和我的祖国》和《共筑中国梦》,以及配乐诗朗诵《致奋斗》等主题鲜明的红色文艺节目。
贴近群众的理论宣讲取得了初步成效,群众中创业创新、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2019年全区10名“美善浦口人”中有3名出自星甸,今年成功推介2名5月份“江苏好人”(全市仅此2位)和1名4月份“南京好人”(全区唯一)。
三、注重“入行”,理论实践融合结合
借力借势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先试机遇,融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与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着力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
聚力乡村振兴。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平台、健康促进平台,设立实施旨在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的茶艺师培训、农业电商培训等志愿服务项目。为缓解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农副产品滞销问题,部分农业大户利用生鲜电商和定点供应等渠道,主动为其他农户提供代售农副产品的志愿服务。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共建项目为纽带,采取柔性引才方式,引入高等院校、品牌医院等专业志愿服力量,助力街道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
聚能基层治理。按照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统揽基层治理路径的要求,着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民情收发室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关口前移、阵地下沉,在村民组、美丽庭院、文体广场,打造贴近群众的民情收发点。在全街19个居民安置小区,发挥文明实践志愿者中老党员、老教师、新乡贤的示范带动作用,贴近小区居民需求,设立引导群众自助互助的志愿服务项目。基层党员干部通过示范引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进一步赢得了广大群众信任与支持,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一改”工作中,高庙村提前完成18个组的环境整治,双山村顺利完成面积较大、群众矛盾较为突出的寺脚组环境整治。
聚势特色小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先试的优势,推动14个社区、村争创文明实践“一站一品”,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特色化、区域化品牌。重点发挥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产业功能、社会功能,系统打造民情收发室、文明实践社、文明实践户等特色地标体系,培育有本地特点、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链、项目群。按照全域化发展思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训基地为引领,立足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训线路。结合省际毗邻党建发展,从共建实践基地、共育特色项目等方面入手,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的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