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疫情,浦口区教育局积极响应、紧急行动,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全系统1337名党员、教师志愿者闻讯而动、冲锋在前,成立党员突击队41个、临时党支部1个,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守初心、担使命,全面投身抗疫一线,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徽闪耀在一线、党员志愿者红马甲活跃在一线,为守护南京、助力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一、闻令而动,他们下沉一线
疫情以来,社区成为医院之外的重要防控“战场”,为迅速落实应对方案,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自7月26日接到组织部下沉一线的紧急通知后,浦口区教育局立即发出号召,短短20分钟,来自浦口中专校、大桥中学、乌江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新浦实小、汤泉小学的100名党员志愿者踊跃报名、迅速集结,火速参与到江浦街道高旺、老虎桥、西江口三个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以“硬核”姿态坚守一线,彰显教育人风采。
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顶着烈日,或是认真检查入场“三件套”(体温、口罩、苏康码),劝导保持“一米线”距离,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或是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防疫知识,不断提高群众警惕性和重视度,形成共防共治的良好氛围;或是参与小区及交通道路卡口值守,对往来车辆进行登记,提醒市民佩戴口罩,开展测量体温、查验苏康码等;或是对“黄码”居家隔离人员上门走访,做好心理疏导、防疫知识宣教、健康监测等。
三尺讲台上,他们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疫情防控中,他们是无畏无惧的志愿者。他们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社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截止目前,浦口区教育局已先后组织167名党员干部分批次赴高旺、老虎桥、西江口社区参加疫情防控,组织20名党员志愿者支援联社会和社区防控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指令复核工作,组织机关4名党员参加卡口值守,不断助力社区形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二、坚守岗位,他们“疫”无反顾
浦口区大桥中学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老黄牛”突击队、“拓荒牛”突击队、“孺子牛”突击队,突击队员们用汗水和辛劳诠释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篇篇暖心而动人的故事。
浦口区大桥中学的何成勇老师,第三轮核酸检测当天,负责测量体温和查验苏康码,由于检测点人数众多,一直加班到深夜十一点,那一天他连续在岗16个小时。平日,他从入户登记防疫信息到测量体温,从晨光清澈忙到星辰满天,每天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2个小时。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就趴在长条凳、小板凳上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原则和态度,何成勇老师将排查工作开展得扎实、到位,一天时间便能完成100多户人员信息采集和上传工作。
浦口区大桥中学志愿者中有一位59岁的党员志愿者,他就是张有金。已经耳顺之年的他,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江浦街道西江口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作为“老黄牛”突击队的一员,他坚持最累的卡点值守,按照社区要求做好人员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卡点检查苏康码时,有的司机忘记佩戴口罩,他耐心科普防疫知识,为其疏导消极情绪。汗珠爬满了额头,汗水浸湿了衣裳,张金来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白天坚持一天,到了晚上需要加班的时候,依然冲锋在前,主动申请加班,助力基层筑牢防疫网。
有着15年党龄的赵慧老师,小身躯扛起大担当,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她发扬党员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承担最危险的工作,上门入户核查“黄码”人员信息和“红码”人员家庭信息,逐个楼层“扫楼”,逐户上门进行登记,通知参加核酸检测。在路上看到人,赵慧都要进行核查,“你是哪一栋哪一户的呀?登记过了吗?” 两天时间,她完成了3800名社区居民的信息登记和上传。摸排人员、宣传政策、录入信息,她全身心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
在换班志愿者来了之后,她还不肯离开,帮助前来核酸检测排队的居民提前准备苏康码,赵慧说:“疫情期间做好防控工作,这些都是小事,是我应该做的,没考虑那么多。”她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巾帼风采别样红。
三、并肩逆行,他们彰显大爱
在浦口区大桥中学志愿者团队中,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并肩同行,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就是徐金梅、张如峰。
徐金梅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拓荒牛”突击队的一员,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面对入户登记“黄码”、“红码”人员存在的风险,她毅然决然挨家挨户上门核查信息。
在半天的时间里,就入户调查登记88户,共230人。作为她的丈夫,张如峰始终理解和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在做好家庭“后勤保障”的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负责核酸检测人员的体温检测等工作。张如峰表示,夫妻一心,其利断金。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他们会时刻保持着高度紧迫感、责任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徐金梅、张如峰这对志愿者夫妻并肩同逆行,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彰显了浦口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浦口中专校有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曹兴美,儿子方伟博是一名刚刚接到研究生通知书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母子并肩上阵,共同参加社区防疫工作。曹兴美的丈夫方华忠则是浦口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从南京突发疫情开始,就一直持续投入工作。
曹兴美老师作为下沉社区的志愿者,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刚去社区时,曹兴美母子是去菜场检查进出人员绿码,提醒大家戴口罩。有时遇到不理解的百姓,她们母子俩却没有一句抱怨,仍然尽职尽责地工作。第三轮核酸检测工作开始后,她们母子搭档又被调到了最辛苦的检测地点,检查苏康码、带人检测、维持秩序……哪里需要哪里去。疫情防控工作还在持续中,曹兴美、方伟博这对防疫一线“母子兵”并肩同逆行,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着社会责任。
炎炎夏日,无数教育人身着最美”红马甲“,坚守一线、不惧风险、勇挑重担、冲锋在战斗最前沿,用爱和温暖传递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