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面对疫情,青年们在一线奋战,既是担当的体现,也是成长的磨砺,这才是疫情中的90后!我们终将会胜利,我们的青春也因为历经风雨和考验而变得更加闪耀。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这片“战场”上,每个人都全情投入、任劳任怨。有人彻夜奋战,有人带病上阵,有人舍己为人,有人身兼数职……苏州工业园区的一群90后社区干部,纷纷化身“铁脚板”“多面手”,用他们的热情和无畏唱响了动人的青春之歌。
“后勤部长”
战“疫”先锋
“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考验我!”日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星湾社区入党积极分子张琦文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特殊的“思想汇报”,希望在战“疫”中接受党组织考验。张琦文是一名90后,被委派到星湾社区从事会计工作已有3个年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和社区所有工作人员一样奋战在防疫一线,用自己的平凡书写着不平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初心。
自疫情暴发以来,张琦文主动承担了社区一线防疫物资的采购及筹备工作,在不分昼夜的忙碌中为战斗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口罩、护目镜、体温计、消毒液、医用手套、雨衣、防护网、雨棚等物资。在各类物资的领取、发放过程中,他研究了一套“微信统计小程序”,只要一扫码,就能随时做好出入库记录,做到物资齐备,管理有序,被同事们称为“后勤部长”。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标兵一盏灯。张琦文始终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工作提升效率
斜塘街道东韵社区作为老动迁社区,常住人口达上万人,排查工作量巨大。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社区工作人员只能连夜加班加点逐一电话联系核查。但这种人工电话登记的方式,浪费精力的同时效率又不高。东韵社区90后社工马晓妍利用“互联网+”思维,采取多种创新工作方法,高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做细做实。
社区出入口的进出登记和临时出入证办理,大部分还是手动登记,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人工接触交叉感染风险极大。
在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敏的启发下,马晓妍想到能否使用平时一站式大厅办理老年卡的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的同时,实时录入信息。随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构思与自己从事计算机工程师的堂哥沟通,在堂哥的指导下,通过一步步的编程操作,完成了一套简易的疫情防控身份证读卡登记系统。身份证读卡登记系统自2月3日正式使用后,现在社区回乡返苏人员使用身份证刷卡后即可自行录入相关信息;对于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的人员,社区还以微信公众号扫码登记的方式采集人员信息。据统计,目前社区共采集到录入的人员信息2500余条,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传播途径。
无畏风雨勇敢逆行
春节至今,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每个人都在努力地与时间赛跑,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国家、保卫城市、守卫百姓、守护家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唯亭街道张泾社区一群勇于担当、奋勇抗战的90后年轻人,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贡献出青春力量。
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网格员平亮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男友力”的他主动为社区的“娘子军”们承担下“代购跑腿”等多项工作,尽管加班和值班让他许久没有和心爱的女儿见面亲近,但他却说:“防控是我的职责。”疫情期间,他积极主动要求上门为湖北籍返苏居民送口罩、温度计和生活物资,从不计较付出与辛苦。
疫情当前,刚毕业不久就进入社区工作的小姑娘金霞雯,勇敢地承担起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风雨中上门贴封条、为“红牌户”超市采购、上下楼送外卖、跟拍记录下一线抗疫人员的奋战热情……金霞雯家住姑苏区,上下班乘坐公交车,路程两个小时,年前下楼梯时脚不慎摔伤,但当防疫的号角吹响,她不顾自己脚未痊愈,毅然加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多重身份无缝切换
在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新盛花园社区,面对新冠肺炎这场全新的战役,90后社工小陆从清晨到凌晨,用“007”的工作节奏让“新盛花园”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由于抗击疫情的措施和要求日益严控,社工陆超启动了24小时随时在线模式,他的随身手机也成为居民的24小时登记热线,一天来电至少百来个。由于不停接听,耳朵时不时出现不适,但他仍然坚守没有半句怨言。同时,他又是资料员、宣传员、录入员、送餐员、登记员,多重身份无缝切换,“登记、宣传、防治、排查、跟踪、汇报”,简单的几个字听上去仿佛并不复杂,然而所做的工作琐碎而严谨,而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就钉在社区的任一个角落。
90后的年轻社工,当年的非典时期他们是被保护的一群人,而如今有信心有行动有努力充实到疫情防控一线,护卫他人。
哪里需要我去哪里
在湖西,从基层网格员到社区干部,90后的年轻人们处处发挥着青春的正能量,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让青春闪闪发光。
加城社区副书记盛寒石在疫情发生初期便创新性地提出用大数据平台提高疫情排查效率,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居民群、朋友圈以及楼道、门岗张贴二维码的线上线下双线宣传,短短半天就摸排了180户,减少了近一半的工作量。此外,盛寒石利用下班时间在家中制作了疫情防控期四大流程图,让工作人员在面对各类返苏人员时可以直接根据流程图按图索骥开展工作。
“哪里需要,我就站在哪里。”95后网格员李逸菲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年初二开始,她每天在昏暗的灯光下给当日外来返苏人员登记信息,在寒风中给进出社区的居民测量体温,在楼道里给居家隔离的居民送生活必需品……正是李逸菲这样一个个网格员筑起了湖西各社区最坚强的“屏障”,他们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排查员、信息员、维稳员、值班员。
疫情当前始终在线
新冠病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园区时代广场南社区每天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从早晨开始,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徐季江就忙着安排志愿者分工、给居家留观住户家里送菜……刚歇下脚,又忙着开各种指导会议,始终奋战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
自大年初三上班以来,徐季江带领全体社工放弃春节休假,坚守岗位,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把防疫的重要性传达给每一位居民,并按照网格划分,采用“线上小程序+线下打电话”的方式,实时登记居民信息,准确把握重点疫区返回人员信息,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疫情防控布防图”,做到精准到户,服务到人。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徐季江深入群众,劝说重点疫区返回人员按照防疫工作的要求,居家隔离十四天。为了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他带领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上门送菜并定期清理生活垃圾,保障隔离居民正常的生活不受影响,真正做到隔离不隔爱,用真诚换取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随着全国确诊病例的增多,部分居民产生了恐慌,纷纷打电话来询问小区情况,徐季江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居民的疑虑。
自上班以来,徐季江没有休息过一天,下午吃午饭,深夜吃晚饭已是常态的事情,但是为了同事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保持战斗力,他把最重、最累的事情都承包了。门口站岗、量体温、上门贴封条,对接物业、民警上门排查重点疫区返回人员情况……事事亲力亲为,哪里有需要,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摸清底数分类管控
在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社工委有这么一个90后社区书记,白天在社区全面指挥部署,晚上在家继续电话非接触式排查,带领社工、志愿者等纷纷放弃休息时间,投入到防控疫情一线工作中去。他就是钟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斌峰。
在张斌峰的带领下,钟南社区依托网格全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社区排查工作,逐门逐户对辖区流动人口全面筛查,对排查出的重点对象逐一建档造册,摸清底数,坚决做到不谎报、瞒报、漏报,分类实施管控,并发动引导辖区居民及时反馈外乡居民信息给社区。
1月30日,为了方便在家自我隔离和有新鲜水果蔬菜物资需求的业主,经张斌峰倡议,邻里共享生鲜—苏州优鲜生小程序上线,3km范围内均可配送上门,其中蔬菜、肉类、粮油、日用百货等都很齐全,得到了居民的赞扬。
网格“超人”
奋战一线
在苏州工业园区铂悦犀湖小区,有这样一位“超人”,在门岗作战单元中他是信息摸排登记员,在居民信息统计时他还是数据分析师,在落实小区“红黄牌”制度时他又是坚定不移的行动员,但不论身份如何变幻,他身上始终穿着一件醒目的蓝色马甲,原因无他,因为他就是一名网格员。
史武超,91年的小伙儿,2018年12月26日以网格员的身份加入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社工委的大家庭。在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始终兢兢业业,坚持“管理网格化,服务心贴心”的理念,赢得居民的广泛认可。2月9日晚11点,灯火阑珊,此时他已经化身巡岗员,以片区为单位开始夜间巡查,“小区的门有没有守住?”“怎样才能更好地守住?”“遇到居民不配合时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他是月亮湾网格力量中的一份子,但他同样是月亮湾网格力量的代表之一。截至2月13日,他已经在社区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7天了,当问起需不需要休息时,他总是坚定地摇摇头,“疫情不退我不退”,这就是一个网格员的责任与担当。(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