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报纸、一本本书籍、一堂堂方志讲座,就是思想启迪、文化浸润的有效载体。要活化利用报刊、书籍这些文化资源,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专属阅读空间。
《苏州日报》亮相1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千上万的党史党建、人文历史、江南文化类书籍和地方志文献也一并实现对姑苏区“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近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千万书报进百站、文明实践姑苏行活动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夯实的是群众的精神家园。一份份报纸、一本本书籍、一堂堂方志讲座,就是思想启迪、文化浸润的有效载体。一方面,社会需要传导主流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要通过以文化人的方式让群众明德明理;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有诉求。
今天的我们阅读习惯在发生改变,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传统那样静下心来读书看报,而是在车上、路上、床上用手机看看新闻、刷刷抖音或者听听音乐、玩玩游戏。可供消遣的东西多了,内容的娱乐化让人懒于思考,碎片化的阅读缺乏深度,海量的信息让人应接不暇甚至产生困惑。哪些真哪些假、什么对什么错,需要主流的声音、权威的声音帮助明辨是非。
活化利用报刊、书籍这些文化资源,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专属阅读空间,培养人们的深度阅读习惯,是千万书报进百站的意义。进一步配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充分发挥它的文化辐射作用是一方面,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好党报“读报栏”这个载体。党报“读报栏”过去很多,但随着电子阅读兴起,“读报栏”这样的传统阵地式微了。不过最近,苏州不少学校和小区里又见党报“读报栏”,人们驻足一个个报栏之前,一边阅读一边交流,这样的“学习场”是个人手机阅读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党的思想理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走进千家万户,不妨重启党报“读报栏”这个传统阵地。(杨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