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蒋根元:用爱心创造生命奇迹
2022-02-21 10:17:00  来源:苏州日报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阳澄湖村社区居民蒋根元和青梅竹马的林小妹执手偕老、不离不弃。数十年间,林小妹先后患上病毒性脑炎、尿毒症等疾病,每一道难关,蒋根元都挺身而出做她坚强的后盾,倾尽全力照料爱妻,用爱心创造生命奇迹。“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宠她一辈子!”

青梅竹马,大病面前显真情

蒋根元和林小妹都在阳澄湖畔长大,两家很近,仅一河之隔。年轻时,林小妹美丽漂亮、勤劳能干,搓麻绳、种地样样能行。蒋根元是村里的劳动能手,每天早早地来到地里劳作,不但完成自己包干区的活,还帮着大家一起干活。1965年,青梅竹马的两人喜结连理,“我一定对她好,用自己的劳动让她过上好日子!”新婚之日,蒋根元在林小妹的父母面前立下承诺。婚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子,生活过得平淡而温馨。

1983年,43岁的林小妹不幸患上了病毒性脑炎。大病一场之后,她变得思维迟钝、行走困难,生活无法自理,还像孩子一样爱发脾气。面对变故,蒋根元挑起家庭重担,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精心照顾生病的妻子。起初,他每天背着林小妹到田间,让妻子坐在一边休息,自己下地干活,但是这样每天风吹日晒,妻子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遇到雨雪的天气,他就更心疼了。后来,他和林小妹娘家商量,在他去工作的时候把林小妹寄在娘家照顾。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起床帮林小妹穿戴整洁,背着她到娘家,然后自己赶到地里干活,等工作结束,他再去把林小妹背回家。他并没有因为照顾林小妹而影响工作,每天还是第一个到田间地头,最后一个离开,在劳动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虽然那时很辛苦,自己每天就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是觉得很充实。”蒋根元说,既然林小妹选择嫁给他,那自己就要对她负起丈夫的责任。

祸不单行,连夜摇船进城求医

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不发达,村里人一般把攒下的鸡蛋拿到村里的商店去,换回米、油、糖等生活用品。“医生说吃鸡蛋好,我就给她准备鸡蛋,保证她的营养,希望她能早日康复。”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蒋根元还是让林小妹天天能吃上鸡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给予老伴无微不至的照顾,蒋根元还尽心尽力地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撑起了整个家。

22年前,林小妹又得了一场怪病,那时她像是患上黄疸一样全身发黄,身体日渐消瘦,变得有气无力,在镇上的医院看了好多次,挂水一个月都不见好转。不少亲戚朋友都劝蒋根元放弃,但蒋根元不认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就要带她去治!”那时候阳澄湖村到苏州市区的交通很不方便,为了带林小妹求医,他和儿子半夜出发,轮流摇着木船从水路进城,一趟来回要六七个小时。饿了,他就在船上吃点白米饭。经过无数次的奔波,跑遍了苏州的医院,他终于找到了对症的药。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小妹的身体渐渐恢复。

共渡劫波,岁月见证长情告白

就在生活有了转机时,苦难再次闯进了这对老夫妇的生活。

2013年,林小妹查出了尿毒症,年迈的身体雪上加霜,必须一周三次到医药做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阳澄湖村和就诊医院相距20公里,需要坐近2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周一、三、五,蒋根元都在凌晨4点起床,准备一天的干粮,为妻子换上尿不湿,然后推着轮椅去赶头班公交车。8年来,1000多次的透析,5万多公里路程,“少一次,病情都会威胁到她的生命。”年过八旬的蒋根元始终坚持着。看着妻子因每周三次的血透而越发瘦弱,蒋根元眼里满是心疼,照顾起妻子也更加耐心细致,每天都关注着林小妹的营养供给和身心感受。

有时林小妹会发脾气,嫌弃饭菜不合口味,甚至把饭菜打翻,蒋根元怕她饿着,又会重新做她爱吃的东西。平日里只要有空,蒋根元还会抽空推着老伴去小区里兜兜风、解解闷。在医院里,他积极照顾别的病友,帮忙排队、热饭。儿子们见他太操劳,提出要雇人来帮忙,蒋根元不愿意。“能做得动,我就自己来,别人来了照顾不好的。”

“她一辈子都没过上好日子,一直在生病。我要对她好点。”在蒋根元的眼里,82岁的林小妹就是他永远的“小公主”。(苏报记者陆飞龙)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