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走读”南河下 上一堂家风文化课
2025-05-14 14:53:00  来源:扬州日报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发轫于唐代、成形于明代、繁盛于晚清,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扬州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在这片老街深巷里,集聚了众多历代贤官能臣、盐商巨贾和社会贤达故居宅邸,蕴藏着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经有关方面深度挖掘研究,精心营建形成南河下家风展示区。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昨天,记者“走读”南河下,和您分享老街深巷里的家风文化,接受勤廉文化思想洗礼。

坚守道德本心,知善而为、迁善改过

徐凝门桥下,何园后身,有丁家湾牌坊,这里是南河下家风展示区东入口。进入丁家湾巷口往西百步左右,有一处“四路三进”大宅第,是晚清扬州盐商许蓉楫曾经的居所。许氏祖籍安徽歙县许村,先祖清初迁至扬州,以卖饼生意起家,到第五代许蓉楫,开始从事盐业,创办谦益永盐号,后发起成立“扬州食商公会”,联合扬州大小食商盐号抱团发展,公会议事厅名为“尊德堂”。

盐商议事之处,何以挂上“尊德”牌匾?仔细观摩得知,许氏本是望族,历代传承有“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乐善公益,熟本尚义”“行者以商,处者以学”等家风家训。这与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个人成长成才、为学进路须当“尊德性”的思想一脉相承。

宋代理学代表人物中,朱熹主张由知识成就德性,陆九渊则主张由德性统领求知。到了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尊德性”和“道问学”应当合一,经历了“龙场悟道”后,他创立“致良知”学说,倡导读书思廉、学做圣贤。

【走读感悟】良知是一种知善知恶的道德本心,知善而为、迁善改过,应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中的道德自觉;而读书思廉、学做圣贤,应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终身的追求。

崇尚诗书继世、俭朴传家,教之以义方

继续行至街巷深处,便可见到“小盘谷”,这是扬州私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追溯其名,出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的“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意指优美的隐居之地。园主为晚清两江总督周馥,为官恪守清廉,崇尚诗书继世、俭朴传家。

与青砖黛瓦马头墙擦身而过,就来到“河下义方传承馆”。门厅正面录有《左传》中的名言:“爱子,教之以义方。”警示我们教导子女应该遵守的规范道理。好的家庭离不开好的家风家教,党员干部尤其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南河下“河下义方传承馆”集中展示了南河下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和家风传承。馆中众多名人传家风、风清毓后昆的实例也在时刻警示我们,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走读感悟】《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家风家教列入生活纪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党员干部只有更加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建设,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大后方,才能够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絜园有“洁”示: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

新仓巷37号,旧为魏源故居絜园,现为魏源与扬州展示馆。

魏源是我国近代拥有进步思想的伟大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毛泽东称他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魏源著作中的名言。如“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引自魏源《默觚·学篇七》,旨在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能力。又如“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引自魏源《默觚下·治篇》,意在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魏源的“辩证思维、人民中心、开放共赢”等先进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魏源的经典论述,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魏源祖籍江西吉安泰和县,他先后做过东台知县、兴化知县、高邮知州,处处留下德政,当地百姓至今感念不已。清道光十五年(1835),魏源“奉母以居”,迁来扬州,在南河下买地建宅,命名“絜园”。“絜”为“洁”的异体字,意为干净,絜园寄托了魏源高洁、清白的志趣。

魏源所处的时代是落后的,但他的思想是先进的。他的著作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海国图志》。书中主张革除腐朽制度,积极抵抗外来侵略,学习西方国家发展工业,强我中华。

扬州是魏源经世理想落地的沃土。他的“开眼看世界”理论形成于扬州,被誉为后来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启蒙老师”的《海国图志》一书也定刊于此,其“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影响深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一代典,成一家言。”这副由清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题赠的对联,是对魏源最中肯的评价。

【走读感悟】官到能贫乃是清。魏源始终秉承家族“邵邑醇良”的家风,为官清廉,恪守清贫的作风,时刻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自觉把魏源之絜园作为廉政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见贤思齐的实践课堂。

记者 周晗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