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居家隔离人员,我最近感觉很烦躁,还有些胸闷、心慌,晚上也老是失眠……”近日,一名市民通过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倾诉自己的焦虑状态。接电话的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志辉一边鼓励咨询者充分表达情绪,一边迅速记录当事人求助信息的关键点。
孙志辉介绍,自2020年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以来,该院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类似的咨询。据统计,反应焦虑、抑郁、过度担心等情绪问题的电话占总咨询量的70%-80%,为了缓解疫情期间市民出现的负面情绪,该院专业心理咨询师根据咨询者的情绪状态、应激反应强度及心理耗竭的风险,将他们划分“红”“黄”“绿”不同等级,并为他们开展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的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咨询者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情绪调节?孙志辉介绍,市民需要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关注疫情,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接受自己的焦虑及恐惧情绪,当不良反应较轻时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进行自我调整,但当身心受到严重影响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一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众多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也是需要情绪调节的重点人群。”孙志辉表示,他们工作时间长,民众需求多,压力较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职业倦怠。为此,他提醒一线抗疫工作人员,要注意劳逸结合、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