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最美奋斗者、全国时代楷模崔根良
人物名片
崔根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1958年出生,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慈善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风,从南方来。
40多年栉风沐雨,浸润改革开放的活力因子,闻讯而动,最先蜕茧蝶变的,是中国广大民营企业。
时势造英雄——聚焦江苏省民营经济高地苏州市吴江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奋楫争先者的代表,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从这里出发。30年来,他带领亨通集团,由乡镇企业起家,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将亨通集团发展成为中国光纤光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国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英雄造时势——在践行国家战略中,崔根良勇于迎着“风口”起舞,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网络强国、海洋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30年来,他带领着亨通集团,不忘初心,坚守实业,聚力创新创造,致力高科技、高质量、国际化,肩负起中国经济腾飞的重任和使命。
迎风起舞,击节而歌。
30载风雨兼程再回首,从白手起家到攀至业内标杆,从受制于人到实现自主产权,亨通的每一步发展既离不开国家发展大局和民族复兴伟业,也离不开自身顺应世界潮流、紧扣时代脉搏,以科技引领发展、用创新驱动转型的付出和努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崔根良说,中流击水,催征击鼓,惟奋斗者胜。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未来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亨通将勇于担当、敢于超越,向世界500强奋进,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开启亨通第二个三十年发展新征程。
顺应世界潮流,克难奋进成就伟大企业
30年砥砺奋进,流转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企业家的精神和责任。
在刚刚落幕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崔根良的建议中有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和“公益慈善”。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是崔根良一直关注的焦点。崔根良建议,在国家层面支持示范区三地联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以汾湖高新区为主体,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支持创建跨省域“一区多园”的国家级高新区。建议创建的国家级高新区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按照将示范区打造成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总体要求,率先打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系统,为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探路。
慈善也是崔根良这些年关注的重点。
“政策环境应鼓励民营企业家只要有意愿、有能力,就要坚持把公益慈善做下去,营造和弘扬人人慈善、终身慈善的社会氛围。”他建议,加快修订出台相关条例,对基金会管理分类施策,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家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惠及更多社会弱势群体。
今年,是崔根良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十个年头,是崔根良一手创办的亨通集团成立的第31年。
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到打造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再到“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30年来,崔根良带领着亨通集团,紧贴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主航道,依靠自主创新一步步结束了中国三十年前光缆靠进口,二十年前光纤靠进口,十五年前光纤材料靠进口的历史,把我国光通信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动了我国网络强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只有顺应世界潮流、紧扣时代脉搏,克难奋进,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崔根良说。
时针拨回到41年前,刚从部队退伍复员的崔根良回到了位于吴江七都桥下村的老家,和当时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崔根良进入当地一家乡镇企业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机修工、出纳员、销售员、厂长……在乡镇企业摸爬滚打10年后,1991年,乡亲们眼中的“能人”崔根良临危受命,接手家乡濒临倒闭的农机维修厂。
危机孕育生机,腐朽催化传奇。时间可以作证,这家当时仅有几百平方米破旧厂房、数台老化机器设备、一台报废铁炉,外加120万元负债的破败小厂,将在“敢为人先、勇于进取、顺势而为”的崔根良手下开启蝶变之路。
危机中寻机遇,深刻把握时代脉搏谋变革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充分肯定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同时,外向型经济在东南沿海正方兴未艾。乘着“东风”,颇有经济头脑的崔根良撸起袖子干了起来——他瞄准当时蓬勃发展的电信产业,转产通信电缆;请来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寻求合作;和国有、外资企业谈投资、联营;从国外引进几十条流水线和检测仪器……一番苦战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企业当年销售额即达450万元,上缴利税87万元,到1995年,亨通通信电缆产销量跃居全国同行第一。
细数亨通这艘世界光电领域巨舰的“高光时刻”,“掌舵人”崔根良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亨通集团。”
1996年,迅速壮大的亨通欲收购宜兴一家外资企业。对方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580万美元一次性付清并接收所有员工。抛开这笔巨款不说,亨通这一“惊人之举”也让七都、吴江和苏州的相关领导产生了分歧:按当时一贯做法,招商引资应把外面的钱引进来,亨通作为一家乡镇企业,如何能投巨资到外地?
事实证明,开放的环境和理念同样孕育出一批开明的领导。最终,“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大家统一了思想,也让亨通开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先河,演绎了一场“老乡吃老外”的并购传奇。时间进入21世纪,到2003年,亨通光缆产销量居国内第二,从一个负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荣登全国通信电缆销售冠军。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亨通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不断自我优化改革中,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金融链、服务链和物流链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企业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
作为一家全球光通信制造服务型企业,亨通助力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与5G双千兆光网建设,直接服务于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全球陆上及海洋信息通信设施建设;
亨通拥有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产权、自主研发的海底光纤技术及网络系统,打造安全可控的“一带一路”信息互联互通高速公路,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担当民企责任;
亨通建成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技术水平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绿色光纤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实现生产过程零污染、零排放,超前落实国家双碳目标。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从“借鸡生蛋”到“借势登高”,回顾30年“亨通传奇”,崔根良语重心长:“企业不变革,就是刻舟求剑,最后就是坐以待毙。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风险中寻找机会,一个企业的战略,对时代脉搏把握得越深刻就越管用。”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要被淘汰
宏观大势中蕴藏机遇,更深厚的动力与活力则在内里生长。对于企业而言,持续创新无疑是其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
当前,世界正处于数字革命引发的第四次产业革命进入大数据的时代,“东数西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相继提出,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革命催生着数字经济的发展。
“作为数字经济建设主战场、市场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升级智能制造、以智能化融合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崔根良说。
亨通率先启动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三化”工厂建设,全力打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作、柔性化生产、可视化监造的智能制造先进模式和产业创新集群。
聚焦数字化智能工厂,亨通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与制造业不断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的先进智能制造升级版,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数十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推动了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并成为示范企业连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500多家,推动更多企业加快向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亨通布局新一代光通信高科技产业,建成国内最早商用的长三角、京津冀量子保密通信环网,提供大数据保密通信服务;领先开发用于大数据中心的高速率、低能耗、低时延的新一代硅光子芯片;将太赫兹技术应用推广到5G通信网络,在人工智能、5G网络、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强化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应用;规划筹建国家海洋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海洋信息物理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破解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聚焦新发展格局,亨通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在推动网络安全、数字化生活、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力量,为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升级发展贡献亨通智慧。
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
“企业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要被淘汰!”崔根良说,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同时,亨通扎根国内市场的大循环,统筹国际产业市场双循环的运营发展机制。
如今,亨通海外11家产业基地、能源互联网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承建的100多个国际海洋项目,为全球海洋中心、海上风电与特高压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世界名片。
民企发展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嘱托和民众的期盼,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稳定的社会责任。崔根良说:“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责任。我们要坚守实业、坚守底线,规避任何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盲目投资、无序竞争、冒险发展的陷阱,决不把风险推给社会、把负担推给政府,做一个负责任的民营企业。”(苏报记者 王英 周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