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基层,进一步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1月1日傍晚,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陶村社区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气氛热烈。随着银幕架起,居民们纷纷搬着板凳前来,一场名为“茉莉花开・艺润溧水之影漫社区”的送电影下乡活动在此正式启动。这场由溧水区文联主办、区影协承办的文化惠民活动,将经典光影与红色历史相融合,为乡村群众送上了一场兼具观赏性与教育意义的“文化盛宴”。

活动精心遴选了三部反映溧水本土抗战历史的纪录片,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重温峥嵘岁月。作为苏南抗战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新桥会师》用纪实镜头生动再现了1938年6月8日的历史性一幕: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与陈毅带领的第一支队在溧水新桥(今晶桥镇)胜利会师。影片中,战士们穿越封锁、突破重围的艰苦历程,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新桥会师不仅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也为后来韦岗伏击战等关键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让红色历史更可感可触,在影片中饰演新四军战士的演员张涵亲临现场,与居民们分享创作心路。“穿上军装站在复刻的战场,指尖触到枪杆的那一刻,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张涵坦言,为了精准还原历史细节,他不仅查阅了大量史料,还专程向老战士请教持枪姿势与行军步法,对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反复打磨。他的讲述,让银幕上的英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和鲜活。
此外,《中华英烈汤万益》与《信仰——记溧水抗战老党员李孝廉》两部纪录片同样引发了居民的深深共鸣。《中华英烈汤万益》通过珍贵的家书和口述历史,再现了汤万益烈士在1943年苏南反顽战役铜山战斗中率部奋勇反击、壮烈牺牲的事迹,一枚从战场遗址出土的生锈子弹,无声地诉说着先烈的铁血荣光;而《信仰》则细腻刻画了老党员李孝廉的初心与坚守,让观众在感动中筑牢理想信念。

影片放映间隙的趣味抢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新桥会师后新四军开展的首个作战任务是什么?”“李孝廉老党员曾负责过哪些地下工作?”主持人问题刚出,居民们便踊跃抢答,红色知识在轻松互动中深入人心。志愿者们同步发放了由溧水区党史办编印的红色故事宣传手册,进一步拓展了大家的红色知识面。

“家门口就能看红色电影,还能和邻居们一边聊家常一边学历史,这样的活动太实在了!”陶村社区居民王阿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许多居民表示,影片中熟悉的乡村场景让他们倍感亲切,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则给予了他们深深的鼓舞。电影散场后,仍有不少村民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讨论剧情,红色话题在乡村的夜色中久久回荡。
溧水影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依托“茉莉花开・艺润溧水”文化品牌,持续走进更多乡村社区,以多样化惠民活动激活基层文化活力,让文化之光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孙高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