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守护家园,我们义无反顾
2022-04-02 08:53:00  来源:新华日报  

3月23日,因发现一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苏州市吴中区吴逸花园小区31栋、35栋列入封控区,人员足不出户,小区整体列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连日来,小区居民团结一致,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街道、社区打响“家园守卫战”,我也是其中一员。

“关键时刻,总要有人先站出来”

23日下午,家人发来一段视频——小区大门口拉起警戒线,“大白”们忙进忙出,协助转运部分居民。

妻子、女儿被隔离在小区,我不得不回去。在向单位报备并得到领导支持后,我便赶紧向社区书记发出信息:“书记,向您报到,我志愿参加小区防疫工作。”

1小时后,社区书记仍没有回复。我拨通他的电话,电话那头,人声嘈杂。原来,小区准备连夜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大家正忙着运送物资和清理场地。“事发突然,管控区只进不出,现场人手不足,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

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赶回小区,经过层层筛查,回到家中已是晚上9点25分。一些居民开始排队准备核酸检测,同时向社区报到的还有3名邻居,来不及交流,大家换上防护服就上岗了。

采样现场,不少居民明显表现出焦虑,躁动的人群挤在一起。“这样不行!很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点位长钱元来到现场。作为管控区的“定心丸”,点位长一头连着上级指挥部,一头连着居民。“病毒在暗、我们在明,请大家有序排队尽快采样,做好防护,把风险降到最低。”他大声向居民一遍遍解释,情绪激动的居民得到安抚。

3小时后,第一轮检测结束。我们4名居民志愿者这才脱下防护服,互通姓名、互加微信。小区邻居陆奇是一名退伍军人,同样是一名90后党员。本来可以住到父母家去,但他选择逆行回来。“关键时刻,总要有人先站出来。”陆奇说。

24日早7点,全员核酸检测再次启动。小区到底留有多少人?如何尽快把最新防疫情况通知大家?面对这些当务之急,和点位长商量后,我们决定尽快“扫楼”,通过挨家挨户上门通知、统计信息,并临时建起3个业主通知群,确保重要通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挨家挨户敲门,一遍一遍解释,除了封控区外,半天时间内,小区内共13栋居民信息全部统计完成。大家两条腿像灌了铅,累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拉面店里建起行动支部

至24日下午1点,共有21名居民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伍一下子壮大起来。同时,为了有效补充和调度人手,协助社区街道开展工作,上级组织部门委任我担任吴逸花园行动支部书记,就地集结小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志愿者,迅速成立行动支部。

大量摸排出来的信息需要整理,小区居民的各类问题需要汇总,必须要有一个临时办公场所,但小区公共用房本来就很紧张,仅剩的一层物业办公室,也被临时征用为封控区保安人员轮休的卧室。

“我可以把店腾出来给大家用。”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兰州拉面店老板冶忠福说。

44岁的冶忠福是回族人,来自青海化隆,他的拉面店开在小区入口。“特殊时期,大家更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冶忠福说,小区封闭后,拉面店开不了门,他总想着要为大家做点什么。

24日下午2点,行动支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很快将组织架构、工作章程和志愿者分工全部敲定。

25日,苏州下起大雨,这给核酸采样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冶忠福担任采样二组组长,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小组其他4名成员测温、查验“两码”、维持一米线、登记,定人定岗,分工明确。

支部建起来,现场组织更有序,采样效率更高。“一碗拉面标准是64根,我们点位1小时采了128人,正好是两倍。”老冶的一番话让大伙笑了起来。原来,这位外表粗犷的西北汉子,也有着一颗细腻的心。

“百事通”来了,事情好办了

管控区内,开展核酸检测是重中之重,也是有效筛查安全风险的关键。每天除了正常下楼做核酸的居民,还有不少居家隔离的邻居,需要上门进行采样。

由于居家隔离人员一直在动态调整,管控最初两天,医务人员不了解小区情况,因为找人耽搁了不少时间。志愿者沈明坤主动承担起为医务人员带路的任务。

61岁的老沈去年刚退休,是小区里不折不扣的“百事通”和“活地图”。“我们小区一共15栋楼49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我认识的人。”老沈说。

这几天,小区内最多时有接近40户居民需要上门采样,任务不轻。担心老沈吃不消,一些年轻志愿者要替他,但都被他婉拒了。“我干了几十年警务工作,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很有自信的。”老沈说,医务人员最辛苦,早点跑完,早点送检出结果,也让他们早点休息。

为了节省时间,社区每天梳理隔离在家的人员,老沈根据楼栋远近再排出采样顺序。每天上午9点半,他准时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和医务人员逐户登门采样。随着连日来气温上升,每次跑完一圈,他的防护服里都是汗水,脸上也被口罩勒出深深的印记。

小区封闭,还有一些特殊群体需要照护,“百事通”早就想在前面。管控当天,老沈盘出一张特殊群体“地图”,25栋、38栋、40栋都有一位90岁以上独居老人,38栋有一名隔一天就需要血透的居民……小区不知要封闭多少天,他们是否能得到照顾?老沈很是担心。

随着一轮又一轮“扫楼”工作的推进,老沈的顾虑也被打消。他所挂念的那些人,都被志愿者摸排出来,列入特殊照护名单。“小区居民本就是一家人,沟通到位就会更团结,事情也更好办。”沈明坤说。

“三张清单”传递情谊

对抗疫情,不仅要靠满腔热情,还要讲究战略战术。面对1200多位居民的各类需求和疑问,怎样精准梳理并解决?如何做好解释宣传?

“吴逸花园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工作开展难度大,防控工作和服务保障必须细之又细。”钱元提醒志愿者,做好充足准备。

困难远比想象来得更快、更多。管控第二天,大家就收集到大大小小60多个问题及需求,如何购买蔬菜、孕妇产检如何转运、独居老人如何就餐、隔离证明怎么开具、黄码如何转绿……一下子面对这么多问题,志愿者们一时无从下手。

不能自乱阵脚。大家决定用上“三张清单”,即每天收集汇总“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针对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合并分类,联系点位工作组协商解答和解决后,再向居民反馈“服务清单”;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特殊群体,制定“一人一策”,安排固定的党员挂钩服务,每天上门。

连日来,志愿者们先后在居民群里发布37条“每日问答”,针对性答疑解惑、做好政策说明,并点对点服务100多人次。耐心细致的反馈和服务,获得小区居民的一致点赞。

“志愿者们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真的很感激。”30日中午,一位大爷拿到志愿者代买的降压药,频频致意。

每一个需求都是一份信任,每一个解答都是一份守望相助的情谊。“三张清单”成为连接居民的桥梁纽带,更多的人站出来帮助他人。目前,小区已有56名志愿者,其中党员16名。31日下午,行动支部举行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梳理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管控还在继续,这支56人的队伍,义无反顾,昂然在路上。

本报记者 盛 峥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