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江苏苏州:打造“善治琴川”品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023-11-02 14:42:00  来源:苏州文明网  

在琴川街道“明星小区”湖苑四区,错峰共享改善停车难题、河湖整治恢复水清岸绿、楼道亮灯照亮回家之路等项目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交口称赞。

小区是一座城市的基本“细胞”,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常熟市琴川街道聚焦小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优化治理路径,提升治理效能。当“微网格”中的服务定位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当“关键小事”的落实突破了每一个治理瓶颈、实惠反哺到每一位小区居民,“善治琴川”美好蓝图时时转化为现实图景。

一张微网格

小区治理有广度有深度

“阿姨你放心,我帮你联系了维修师傅,马上过来帮你修。”

“预报今天下午要下暴雨,老伯你腿脚不好,不要出门了,注意安全。”

在琴川街道胜湖社区琴湖苑小区,徐敏艳穿上工作服、骑个“小电驴”,每天准时出现,哪家有独居老人,哪家水管漏水,哪条路坏了,她都了然于心;哪里张贴着小广告,哪栋的楼道又堆起了杂物,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胜湖社区属于城中村社区,人员构成复杂,为了将网格治理工作做细做实,社区以居民小组、楼栋为单位,划分了3个三级网格,在此基础上细分了6个微网格,由“海棠先锋”和居民骨干担任微网格长,并从党员、居民代表、热心群众、“五老”人员中选配人员作为微网格员,实现网格划分规模最小化、网格运转效率最大化。

琴湖苑小区仅有6幢楼,如何在小空间里“施展拳脚”?徐敏艳摸出了门道。她作为专职网格员,集多重身份于一身,是社情民意的“收集员”、隐患排查的“安全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在微网格员的助力下,大到一栋楼、一排车库,小到一条路、一面墙,各种情况我都能及时掌握、迅速处理,大家共同努力,实现了整个小区和谐共生。”徐敏艳说。

如今,琴湖苑小区半封闭式停车管理方案已经落地,电动车充电桩增设项目正在进行,四季楼道文化建设效果显著,楼道乱堆放问题明显改善,居民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在点滴小事中得到充分提升。

一张“微网格”赋能基层“大治理”,在琴川街道,“精网微格”工程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有效抓手,街道细划163个三级网格,精划595个微网格,选配微网格员3564人,构建“街道—村居—三级网格—微网格—户”治理架构,充分发挥网格的“触角”和“探头”作用,把“人、地、事、情、组织”纳入其中,认真解决力所能及的小事,及时反馈群众烦忧的难事。

同时,琴川街道持续深化“海棠先锋”项目,深入开展“一社区一示范”示范点建设工作,发挥功能型小区党支部牵头作用,提升小区自治能力。依托“先锋领治码上到”小程序,发动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倡导、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建引领助力社区善治。

纵向“精耕细作”,横向“广结良缘”,琴川街道的社区善治“大网”越织越密,网格服务越来越精细。琴川街道党工委委员颜容说,街道将持续优化“海棠+网格”全域善治体系,不断破解“管理真空”难题,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一批微实事

需求引导暖心更走心

“之前楼道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现在装了楼道声控灯,出门方便又安全。”

这两天,孙月琴和老友聊天时,总是不忘和他们介绍自己小区的新变化。

今年75岁的孙月琴住在琴川街道湖苑四区。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是她多年的习惯。以前,楼道里总是黑漆漆的,出门不能忘记带手电。如今,老人一出门,楼道里的感应照明灯就自动亮起,一路下楼都亮堂堂的。

湖苑四区是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建设之初楼道内没有配套公共照明线路,夜间常年漆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的老年居民占比越来越高,楼道灯的缺失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困扰。

为了保证居民出行安全,提升日常生活品质。今年3月,在顺利完成了摸排调研、实地勘察、征求意见等一系列工作后,琴川街道“照亮回家路”项目正式启动,湖苑四区率先开展老旧小区楼道亮化试点。湖苑社区党总支书记胡玫介绍:“建设费用由街道承担,使用楼道灯所产生的电费由居民分摊,每户居民月平均费用大概是1元。”

在湖苑四区试点的基础上,琴川街道“照亮回家路”项目在胜湖、洪泾里等社区260多个楼道实施,惠及居民超2500户,并逐步在绿源、颜北、虞园等老小区较为集中的社区推广,预计全年完成安装超500个楼道。居民在微信群里竖起的大拇指是对这项工程的最大肯定:“为民办实事的,民众是不会忘记的,应该为他们点赞!”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盏盏明亮的单元楼道照明灯不仅温暖着居民的内心,也成为推动社区善治的暖心注脚。今年以来,琴川街道深化“善治琴川”品牌,对192个住宅小区细化完善“一区一策”治理方案。以小切口破题,重点解决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关键小事”。

——通过引入智慧收费终端,加快停车周转率、小区停车整体改造等措施,琴川街道持续推进9个开放小区半封闭停车治理,试点10个封闭小区停车收费共享治理。上半年共新增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270处,集中停放点超百处,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充电难问题。

——集中整治小区老旧、杂乱、废弃线路管网,更新更换破损、废弃线箱,排查存在安全隐患和线路布置不合理问题。以湖苑四区为“中央机房”缆线治理试点小区,纵深推进老小区缆线专项治理,实现小区“无线”焕新。

……

螺蛳壳里做道场,一个个“关键小事”的落实,扮靓了小区环境的“面子”、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的“里子”,让美好生活走得近、看得见、摸得着。

一张表

居民自治添智慧享文明

黑色的身体、尖尖的脑袋,泰安村网格员黄维身旁多了位闲不住的新助手——5G AI机器人“小开元”。每天“小开元”按照黄维给它设定好的路线,在东环苑一区和二区溜达一圈,挨家挨户都走到了,时不时还和村里人“唠”上两句,一问一答既有“新鲜感”又有“人情味”。

大小事“随手拍”,“小开元”巡逻不下线,“人力网”嵌入了“数据网”,有效延伸了网格员的巡查触角。利用“小开元”,泰安村构建“大数据+机器人”治理机制,实现网格管理可视化、智能化、流程化;“小开元”拍摄的照片实时反馈后台,作为依据,有效提高了考核的知晓率、接受度、适应性。

大数据助力新时代,机器人网格员是琴川街道从“人治”转向“数治”的有益探索。这样的“智”理场景在琴川街道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您好,混有3种其它垃圾,请继续分拣。”在琴东雅苑小区的垃圾分类驿站,“AI垃圾分类督导员”时不时用语音“喊话”,提醒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琴东雅苑小区是常熟首个垃圾分类无人督导的小区。小区内垃圾分类驿站配备了触摸式操作屏、摄像头、封闭式柜体等。通过人脸识别、自动称重、溢满报警等功能,实现垃圾分类监管可视化、数据标准化、风险预警化、问题溯源化,绘制垃圾分类全过程闭环监管一张“图”,实现“分类人人参与”“过程有理有据”“环节循环可控”。

4月1日起,琴川街道以琴东雅苑小区为试点,将垃圾分类平台与数字人民币平台链接,“一户一档”为小区居民建档,可按照一定比例兑换为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

数智赋能,琴川街道各小区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街道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美”行动,包括邻里和谐美、传承家风美、初心奉献美等,积极开展文明户评比、好家风培育、小区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拉近居民心、融洽邻里情,也让社区治理效能充分激发。

激活最小细胞,才能凝聚最大力量。琴川街道将不断下实功、做实事、求实效,持续推动居民小区居住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描绘全域精细化管理的文明新画卷。

转自:文明常熟、引力播

责编:张威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