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从“新时尚”变成“新习惯” 苏州全民助推绿色低碳文明新风
2024-09-19 09:46:00  来源:苏州日报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四年多来,苏州不仅在城市环境上展现出绿色文明的新风貌,更是在群众中涌现出一批积极践行和倡导垃圾分类的热心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生活新时尚”的普及,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社区书记、物业人员、分类讲师、公益志愿者还是热心市民,他们无一不为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奉献自己的力量,持续助力苏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前推进。随着他们的不懈努力,在苏州,垃圾分类正在从一种“新时尚”转变为一种“新习惯”。

寓教于乐开展公益培训

自2023年起负责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周云云用丰富的业务知识,为张家港市金港街道的居民以及辖区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单位开展一系列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等公益性活动,帮助居民更好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周云云作为一名街道工作人员,每月会去辖区小学和幼儿园,为那里的同学和老师们开展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科普培训活动。同时她每月还会到各村(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小游戏,比如“魔力大转盘”“分类魔术贴”“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答”等一系列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参与者还可以兑换奖品。

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提升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成效显著。周云云常说,垃圾分类是一项看似微小,但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重要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这样会让整个社会都变得更加绿色。

做“新时尚”的行动者

常熟市星海社区现有居民3529户,共建有8个垃圾分类房,全部实行“三定一督”。蒋艳兰作为社区第一责任人,发扬“敢带头、肯吃苦、勇创新”的精神,总结出四“治”融合工作法:通过先锋领治、结对共治、楼道微治、居民自治,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全民共治。

在推进期间,蒋艳兰组织发动党员居民志愿者上门入户宣传,收集意见建议,先后召开“星联盟”党群议事会、楼道议事会等20多次会议,倾听、整合、优化方案;联系各小区、业委会牵头开展“红盟行动”,抱团攻坚;提出“加减乘除”工作法……

蒋艳兰充分发挥辖区党员群体数量大的优势,要求党员当好垃圾分类的“先行者”,组织成立垃圾分类“飓风行动”先锋突击队,利用“先锋领治·码上到”小程序,不定期发布垃圾分类任务,任务认领火爆如潮;同时发挥共建单位的作用,开展“邮你分类,点亮幸福”“垃圾分类观察行”等丰富活动;此外,还在社区内建设垃圾分类科普馆,开辟垃圾分类小游园,利用“家门口的暑托班”让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与新业态联合,发挥外卖员、快递小哥前哨优势,担当文明“啄木鸟”。

创新“垃圾去哪儿”体验之旅志愿服务项目

在倪哲逸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太仓正式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试点阶段,他就开始在小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到学校给中小学生进行知识培训,义务为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2017年以来,作为太仓城管局团委以及“城管家”志愿服务队的骨干,他积极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全市青少年的“垃圾去哪儿”体验之旅志愿服务项目,该志愿服务项目一直延续至今。

自2019年全苏州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后,他也完成了职能转变,全身心投入垃圾分类事业。他参与起草和编制了每年的太仓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太仓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规范》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他还组建起一支30余人的讲师团队,通过专业的培训,到村(社区)等基层一线给垃圾分类相关从业人员和市民开展宣传教育,此外还多次组织“垃圾分类进校园”“垃圾分类进社区”“垃圾分类进乡镇”等活动并运用网络视频直播、广播节目等方式扩大宣传教育效果。他连续多年入选城市健康讲师团。各类培训演讲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

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分类“先行者”

陆凤娟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也是一名充满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公益志愿者。她的无私奉献为昆山市贞丰里社区(原全功路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贡献了力量。

小区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遇到了督导员招募难题,陆凤娟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主动报了名。她深知垃圾分类对于改善社区环境、促进资源回收的重要性,她毅然决然为这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小区第一个报名督导员的居民。

在小区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初期,陆凤娟遇到了诸多挑战。然而,她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她主动上门帮助年老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手把手教老年居民如何在家中进行分类。她的耐心细致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尊重,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在生活垃圾分类房开放时间段,陆凤娟总是准时到场,坚持值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面对居民的冷嘲热讽和不理解,她从不争吵,而是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以自己的行动,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在陆凤娟的不懈努力下,所负责的小区在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高达98%的正确投放率。

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领头羊”

吴江区“江惠芬”垃圾分类社区志愿服务队是一支以退休干部和社区党员为骨干力量、社会家庭热衷环保人士为辅的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2023年,在项桂香的带动下,来自吴江区松陵街道鲈乡二村的7位热心阿姨自发组成了全区首支垃圾分类自治管理小分队,阿姨们积极参与日常投放管理、督导纠错、入户宣传,有力充实了社区志愿服务队,项阿姨就是这支小分队的“领头羊”。

项阿姨在此前就已有十多年志愿服务经验,加入小分队后的第二天,她就穿上绿马甲、戴上工作证上岗了。首先,小分队开展志愿活动“预告”,向居民发放宣传单页,告知大家近期在小区内的投放点位会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督导,提醒居民在家里做好源头分类。接着,小分队开展分组巡查,阿姨们分为三组,每天轮流巡查。阿姨们等候在投放点,向过时投放的居民进行耐心宣传和劝导,告诉居民垃圾分类对提升环境有重要意义,随地乱扔垃圾则是不文明的行为,并引导居民前往“过时投放点”分类投放垃圾。

项阿姨和志愿者们每天穿梭在小区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引导、激励和监督,这抹“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项阿姨的带领下,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区分类质效明显提升,居民普遍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小区环境越来越好。

“垃圾分类创意展”激发居民环保创意

作为吴中区甪直镇龙潭社区的社区书记,许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组织开展多场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使居民充分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许超创新工作方式,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有趣的垃圾分类竞赛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踊跃参与。例如,“垃圾分类速度大比拼”让居民在规定时间内对给定的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既增强了大家的分类技能,又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还有“垃圾分类创意展”,鼓励居民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既实现了垃圾的再利用,又激发了居民的环保创意。

在日常工作中,许超总是以身作则。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垃圾投放高峰期,他会坚守在垃圾分类投放点,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居民家庭,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根据居民反馈,增加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标识和指引,使得分类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他还积极协调物业,确保垃圾桶始终保持整洁,减少异味,为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基层党员以身作则带动单位分类工作

顾娴婷是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辖区一名热心垃圾分类的市民。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她不仅关注自己的行为,更关注团队的整体进步,她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同事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垃圾分类工作,受到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她的带动下,她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整体的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首先,单位内部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大提高,有效减少了因为混投垃圾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她还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技能。

同时,她还主动承担监督和指导社区居民分类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始终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同时,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她说:“今后还将继续为垃圾分类服务,尽可能提高自己分类宣传方面的技能,多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

“园丁”化身“小蜜蜂”投身志愿活动超1000小时

陈惠琴是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的老师,也是一位热心公益、关注环保的志愿者。她2017年加入环保志愿工作,2020年成为“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者,至今已参加各类垃圾分类志愿活动1000小时以上。

自苏州市全面实行垃圾分类以来,部分人对这项新政策持怀疑态度。陈惠琴决定从自身做起,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她积极报名参加培训,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成为第三期“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者。

她是一名播撒知识的“园丁”,如今,她在播撒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会播撒垃圾分类的知识。她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同时,陈惠琴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校里的学生,培养了一批小小垃圾分类宣讲员,通过培训先让小小垃圾分类宣讲员到各个班级去宣讲,再到社区去宣讲,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垃圾分类的兴趣,还为苏州的垃圾分类工作锦上添花。

近几年来,陈惠琴在医院、小区、学校、商业广场、景区等进行了百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社区保洁员等进行垃圾分类宣讲和督导培训,帮助小区更好地进行分类工作,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

深耕环保一线 凝聚志愿力量

张倩倩是苏州工业园区沐风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她从小生活在山水秀美的安徽淮北,心里很早便埋下“守护碧水蓝天”的种子。2016年,她为了心中的梦想注册成立沐风环保服务中心,成为一名环保创业者。她带领团队走进苏州市200多个小区、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300余场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类,影响数万人。

她深耕环保一线,凝聚志愿力量。为了阳澄湖的一泓碧水,她发起阳澄湖水源地保护项目,借助街道力量协调周边社区、企业等300余位志愿者,常态化巡河追“圾”、入户宣传禁捕政策等。每周和志愿者一起巡逻也成了她的生活“必修课”。她拓展周边社区挖掘培育“绿色”公民,牵头建立“环保故事妈妈”“绿能人”“水源地保护”等10余支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525名志愿者加入,他们定期开展旧物新生环保市集等常态化活动。

在她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和丈夫也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 2019年她作为《苏州市垃圾分类网上立法听证会》陈述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立法过程,从专业视角将“开袋投递”等最真实的一线经验反馈给苏州人大立法委员会。初心和使命,让她在城市绿色文明发展的征途上,步履不停。

实行“初期—中期—后期”全程管理

自苏州高新区雍和苑小区2020年8月正式撤桶并点,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后,丁佳艳就投身垃圾分类工作中。作为小区物业客服主管,她与团队对垃圾分类实行“初期—中期—后期”全程管理。

在雍和苑小区垃圾分类实行初期,为了加强宣传,丁佳艳将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社区文化活动及小区经理接待日中,让居民也能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此外,她与同事对废旧轮胎及管道进行二次利用,制作成园林小品并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放置在小区的路边及人流集中的绿化带中,让居民在出行及散步时就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现在,她接过了项目经理的接力棒,与团队一同推进雍和苑垃圾分类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对清洁屋里设施升级改造,小到捕蝇灯的放置,大到业主不断反映的清洁屋朝向问题,她均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

针对雍和苑小区1栋东侧的清洁屋紧靠主干道,导致投放垃圾时,对行人会有一定的风险。在得知情况后,她与团队讨论影响最小的解决方案。在与多方沟通后,她决定对该清洁屋进行方向上的微调,在原本的位置上向后平移,并转向45°。小小的改变既让投放垃圾的居民可以有站立的地方,也让行车的驾驶员可以看到清洁屋门口的情况,消除了安全隐患,不少业主为此点赞。丁佳艳希望自己能在垃圾分类的路上越做越专业,推动居民持续参与垃圾分类。(记者 璩介力 通讯员 陈 岚)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