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苏州古城东翼水塘洼地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苏州工业园区,从“再造了一个新苏州”到“实现四个超千亿”,再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八连冠”,30年时间里,园区写就了一部气势磅礴的改革史诗,在新型工业化带动的乡村乡镇转型过程中,原先的乡镇与农村生产生活形态也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打造了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20多年过去,邻里中心早已在中国许多城市落地开花,而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也已超越商业综合体的功能,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示范样板。
如今,园区市民不仅早已习惯在干净、整洁、实惠的生鲜市场完成日常采买,更实现了“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载体升级,“菜篮子”“米袋子”成为“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
在苏州工业园区,传统的农贸市场并不多,居民们早已养成了到邻里中心买菜的生活习惯。随着园区步入而立之年,那些陪伴居民多年的邻里中心也纷纷升级焕新,从原本的“菜篮子”“米袋子”,升级成包揽“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闲”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
邻里中心是园区建设“邻里文明实践圈”的重要载体,如今,每个邻里中心都要将不低于45%的面积用于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设置,其中,基础型商业包括生鲜菜场、通讯、药店、理发店、生活超市(便利店)等,公共服务配套包括民众联络所、社区工作站、公共文体服务等,在这里,社区商业和城市服务实现了深度融合。
2024年4月,陪伴周边社区居民走过了20年时光的师惠邻里中心焕新升级,重装亮相。改造后的师惠邻里中心不仅能满足居民对生鲜菜场、餐饮零售和便民服务的需求,还新增了统一的高标准的智慧系统、数字化运营、便民服务和美陈布置。
市民吴阿姨是一直在附近居住的老苏州,她说:“最早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坐公交车到姑苏区的农贸市场买菜,总觉得那里的菜更新鲜,随着邻里中心一步步升级,这里也有很时令、很实惠的食材,而且离家更近,那我们多出来的时间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喝喝下午茶,培养培养兴趣爱好。”楼下,是人来人往的开放式街区,楼上,是金鸡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普通居民可以在这里办理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共计80多项手续,外籍居民也可以在此办理暂住证、处理违章、办理社保卡等。
如今,开放街区里总是能看到各年龄段的顾客坐在户外椅上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开放式街区内林立的咖啡馆、面包房、披萨店,无不彰显着主理人的新潮品味和商业态度;十几米外的生鲜超市内,上了年纪的居民熟练挑选着物美价优的新鲜食材。
设施升级后的邻里中心,也成了更多家庭就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3年5月完成改造提升的新城邻里中心,是不少苏州“80后”年少时期滑旱冰、打电玩的圣地之一。升级后,街区中心的广场内设置了设施丰富的儿童乐园。青少年时期曾经来这里游玩的居民,如今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娱乐。
市民曾先生说:“我小时候住在姑苏区,那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骑车到邻里中心打电玩。现在住在园区,我们经常被女儿催着到邻里中心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邻里中心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将社区的欢声笑语延续了下去。”
邻里中心广场平时还会开展露天影片放映、社区音乐会等活动。可以说,新设施不仅为邻里中心带来了人气,提升了居民办事效率,也为园区的居民带来更多全新的休闲方式、文娱体验和生活方式。
链接资源,动态合作打造互助和睦的“朋友圈”
工业园区是一座外来人口众多、高新企业聚集的新城,“不断深挖资源,将片区‘专精特新’企业、重点特色人才吸纳进建设中来,”胜浦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街道正是以此赋能文明实践探索,用更美好、更文明的社会环境反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到了让特色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如今,在覆盖人群超五万人的胜浦街道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星斓荟文明实践浦荟融圈(以下简称“浦荟融圈”),建设有各类文明服务阵地数十处,其中不乏彰显胜浦精神文明的特色阵地。
陈阿姨退休后一直在胜浦街道的“雪宝爱心小屋”担任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家庭奉献爱心,这是脱胎于街道“雪宝儿童关爱”项目的服务阵地,在街道统筹、苏大附属医院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常态化为血液病患儿家庭无偿提供基础食宿、长期就医的爱心资源。“雪宝爱心小屋”初期建设于锦溪苑一期,由于患者及家庭住宿的需求不断增加,已于西洛巷水晶楼增加了一处新址。截至目前,两座“雪宝爱心小屋”已累计惠及900余组家庭,是爱满胜浦的小小缩影。
常言道“金乡邻,银亲眷”,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胜浦街道不仅有老居民,还有大量新苏州人,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利用所长为街道做实事,并在此过程中受益,胜浦街道以庞大的联盟单位、志愿服务队伍为石,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了属于胜浦的“文明实践圈”样板,切实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技科普和志愿服务方面,浦荟融圈凝聚优质企业资源,搭建了以三星电子、华为技术、华星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科技兴隆”产业联盟以及以路劲地产等中坚力量为支撑的“便民生活”商户联盟。“科技兴隆”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群已经成功开展“科技科普进社区”“科技科普进学校”等便民服务数十场,提供智能手机使用教学、智慧生活创新设备科普、手机摄影构图、视频拍摄剪辑等科技科普方面的公益课堂。此外,联盟单位还积极捐赠文明物资,仅三星电子和华星光电两家单位,单次就向片区图书站捐赠了近千本涵盖科学、天文、社会、历史、人文等多领域的书籍,丰富了社区阅读生活。
此外,浦荟融圈还打造了以今夕筝社等文化服务商户为主力的“浦韵润心”文化联盟;以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九龙医院等为代表的“活力生活”健康联盟;以星洋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等教育资源聚合的“潜心育人”校园联盟;以苏州孙吴律师事务所、苏州大学社会公共文明研究所等组建的“浦理先锋”思想联盟;以及“红骑手驿站”等服务新业态群体的特色场所、聚焦青年关怀的“菁星YOUNG空间”等。
通过凝聚党员力量,发动热心群众,弘扬时代新人精神,浦荟融圈目前集结了7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爱心商户还为在文明实践浦荟融圈志愿服务满相应时长、累积相应积分的志愿者提供志愿积分兑换服务,不仅形成了“文明商户接力惠民”的服务新风尚,也实现了社区文明实践的良性循环。
打造品牌,惠民利民项目常态化
“我想要蓝色、绿色、白色混合的扇面……”挑选喜欢的大漆颜色,将颜料依次滴入水中并轻轻搅开,扇子垂直浸入水中,轻微旋转,再快速从水中拎起着好色的扇子,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便制作完成了……在金鸡湖街道8月“邻里文明实践日”便民市集上,近期火热的非遗漆扇体验摊位排起了长队,不少市民兴致勃勃亲手选择颜色、制作扇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居民王阿姨说:“文明实践集中日有免费理发、免费缝补、义诊等服务,不用我们想以前一样东奔西跑,进行闲物置换,真是时髦又方便。”
如今,每月一次的“邻里文明实践日”便民市集活动,成了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水坊路文明实践璀璨织圈“圈粉”附近居民的一张“王牌”。围绕居民关心的衣食住行等内容,每月的第三个周六,邻里中心广场会设置闲物置换、政策宣教、便民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志愿服务摊位,将“便民市集”搬到居民家门口。今年以来,“邻里文明实践日”已开展6场,摊位设置67处,36家爱心单位共同参与,惠及居民千余人。
“今年2月以来,街道选点方洲片区,通过试点召开联席会议,初步形成‘经验共分享、交流促提升、难题齐商讨’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指导片区实践站每月轮值主办理论宣讲、科技科普、移风易俗三大类活动,全面深化文明实践工作互联互通,确保‘邻里文明实践圈’实体化运营。”金鸡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执行负责人傅其蓉表示。在方洲片区实践圈实体化运营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街道于4月底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其他10个实践圈。
以“文明实践共建洽谈会”为契机,金鸡湖街道与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推出了面向学龄前、幼儿园、小学生三个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花季课堂 向民而行”项目,实现了文明实践资源整合的“双向奔赴”。在玲珑片区,孩子们在“有趣的计算思维”课堂上,了解了简单的编程知识、学习了新代码块、认识了图形化编程软件,并且一起开动脑筋,完成“海底总动员”程序设计;在兆佳巷、景城片区,孩子们拿起画笔,在“手绘清凉扇”的课堂上为自己制作了独一无二的手绘扇子,给闷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爽和几抹色彩;在花季快乐体操俱乐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体操基本技能,在运动中找到乐趣,享受时光;在主持初体验课程上,孩子们大胆上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自信心。
该项目第一阶段的活动课程共计走进方洲、兆佳巷、贵都、水坊路等8个片区实践圈,开展“育”见小可爱、遇见节气、遇见科创、“益·成长”家庭教育等涵盖科普、文化、教育类文明实践活动27场。接下来,金鸡湖街道还将进一步加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文明共建、资源共享,将更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带给居民。